盘点一下1900年庚子国变时候的清朝新军兵力
在1900年庚子国变时,八国联军虽然总兵力高达近13万人,但由于多数国家路途遥远到达时间不一,所以真正投入的主力部队不过是三万多人。
而当时清廷虽然大部分兵力是装备老旧武器的绿营兵、早已腐化堕落的八旗兵,以及只有血气之勇的义和团,但是仍然有相当多使用洋枪洋炮的新式军队。这些部队全部加起来,其实是有十余万大军的。
一、清廷的新军:
当时清廷建立的新军主要有:
1.武卫前军聂士成部官兵约162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四尊、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四尊,全军装备各式火炮88门(一说68门),此外还有两尊口径七毫米九二的马克沁机关枪。
2.聂士成还统帅直隶淮军,其左右翼共9686人,左翼中营、右翼中营也是专练炮队,各有57/75火炮16门。
3.聂士成麾下原有直隶练军2万多人,庚子国变前缩编为步兵十二营,骑兵二十一营,合计共有33个营共11250人。
4.大沽口炮台兵6个营约3000人,另有协防大沽炮台的京营八旗军内外火器营和健锐营2000人,蒙古哲里木盟马队500,昭乌达盟马队500人。该炮台群拥有各式火炮175门(一说230多门)。
5.武卫后军董福祥部约10000人,该部有炮队一营,列入总统亲军之内,装备汉阳枪炮厂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
6.武卫左军宋庆马玉昆部约13000人,甲午战前装备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编成炮队左、右两营,战后编入多支其它淮军的残部,全部火炮合计有63门。
7.武卫中军荣禄部为京营八旗选调,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总人数为官兵约一万人,该部坚持使用国产武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炮队。
8.武卫右军袁世凯部编制最先进,平时有官兵七千四百人,战时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合计11469人。装备克虏伯七生半(即75mm口径)过山轻炮十八尊;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
9.武卫右军先锋队是袁世凯在山东扩编的,合计有官275、兵9772、长(伙)夫3757,共13804人。该部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10.江北增编武卫先锋左、右军各十营,约10000人。该部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
11.另有南洋自强军2800人。该部有炮队2营,使用武器分别是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6尊,及英国麦克信七生的半后膛钢炮6尊。
12.撤离青岛的北洋广武军2000人。该部原有炮队2营,装备克虏伯四磅炮32门。
以上各部,合计有战斗力的新军约16200+9686+11250+3000+10000+13000+10000+11469+13804+10000+2800+2000+2000+1000=116209人,哪怕是不计算各部队的后勤长夫,仅加上武卫前军的4000人的话,也是12万大军了。而这些部队拥有各式野战火炮88+32+12+28+60+36+50+12+32-20+35=365门,炮台火炮约175门。
二、天津武库的武器
而除了现役的12万新军之外,天津武库另有可武装四个镇,合计40000多人的武器装备。据物品的报告单显示,当时被联军缴获的中国新式军用物资有:
36门口径87毫米的克虏伯大炮,
60门口径7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
42门口径57毫米的诺尔登菲尔德式机关炮,
42门口径47毫米的诺尔登菲尔德式机关炮,
42门口径37毫米的机关炮(一部分是诺典菲尔德式,一部分是上海江南局制造),
10门口径37毫米的速射机关炮(马克沁37速射炮),
20门小口径速射机关炮(可能是7.92毫米的马克沁机枪),
合计各型火炮36+60+42+10=148+42+42=232+20=252门,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
三万支具有最新毛瑟枪和曼里切式来福枪,三万把刺刀。
另有军用品及其他各种物资,约值二百五十万英镑。
按照约13000人的武卫左军,装备10576支各式步枪计算,这30000支最新的毛瑟和曼利夏新枪,以及252门新式火炮,约可装备四万人的新军。而按照武卫右军装备火炮54门、武卫左军装备63门,武卫前军装备68门火炮计算,这些火炮也可以装备四个镇左右的新军。
而按照武卫右军的编制,这新编练的四镇新军很可能拥有如下兵力: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
1.总部
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
下设: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营务处:设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稽查先锋官、督练稽查、调队旗号、调队稽查、文案等等,合计官29、兵168、长夫100。
营务处第一任全军参谋军务营务是徐世昌。
洋务局:设德文学堂、步队学堂、炮队学堂、马队学堂、学兵营等单位。
粮饷局:官8、兵16、长夫20。
军械局:官4、兵9、长夫15。
军医局:附设军中医院(西医)。官3、兵2、长夫10。
侦探局:战时编制。
2.步队
依据当时方块师的架构,分左右两翼(旅),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二营。第一任左翼部队翼长为姜桂题。
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营合计官60员、正副头目及兵1112员、长夫282员。
步兵基本装备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军帽、战靴、雨衣雨帽、军毯、背包、水壶、圆锹、绷带、止痛药、棉花。步兵配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每十人帆布帐篷一顶,每棚(班)另有油灯、大圆锹、斧、锯、锄头。
每哨(排)有双筒望远镜、指南针。
每营另有小号、小鼓、罗、信号灯、电话等等。
3.炮队
炮队设一分统(团),第一任统带为段祺瑞。
分统下辖炮队两营(实际只有一营),每营分成左队、右队与接应队三队,每队三哨。每队合计军官46、正副头目69、兵828,但是编制装备有所不同。
炮队左队使用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1棚用炮、1棚预备、1棚警戒。 :
右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24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马七匹。
接应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七匹。
以上合计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一说32门)、格鲁森57速射炮42门(一说22门)。
4.马队
马队编制二营,但实际上只有一营。每营分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四棚。每营合计军官26、正副头目48、兵384、号兵12、护勇26,马556匹。
单兵配军刀、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马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第一任马队分统为任永清。
5.工程队
包括:桥梁队、地垒队(筑城)、雷电队(地雷)、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合计官41、兵366、长夫114。
第一任管带为王士珍。
6.辎重队
编制为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
辎重队指挥为张勋。
所以天津武库的这些武器,应该是预备给武卫军全部换装,或者再编练四支武卫右军级别的部队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清廷能够调动的所有新军,总数应该是在16万人左右。
三、八国联军的兵力:
而相比之下,八国联军的部队看起来庞大,但其实却经不起考究:
英军战斗部队有两万余人,主要是来自印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英国人只有二千多,印度人有一万八。此外还有后勤一万三千五百余人和向导一千三百余人,共计三万三千四百多人,火炮十四门。
法军战斗部队一万五千六百余人,本国和殖民地部队各一半,加上非战斗人员共计两万人,火炮六十门。
德军战斗部队两万三千七百多人,火炮六十二门。该部漂洋过海横跨半个地球,等到达的时候仗都打完了。
俄军战斗部队两万人,加上非战斗人员共计两万三千多人,火炮四十四门。
日军战斗部队两万二千多人,火炮五十八门。
美军战斗部队五千八百多人,火炮三十门。
意军两千多人,火炮四门。
奥军三百人,全部是海军陆战队。
合计共有33400+20000+23700+23000+22000+5800+2000+300=130200人,去掉向导1300人是128900人,拥有各式火炮14+60+62+44+58+30+4=272门。如果只计算战斗部队的话,那么大约是20000+15600+23700+20000+22000+7800+300=109400人,兵力其实和清廷所有新军加起来相仿。
但是如果再去掉到达过晚的德军23700人,主要在东北作战的俄军20000人,印度人18000人,法国殖民地军队8000人的话,真正在京津地区要应付的纯种洋人军队还不到4万人,其中的主力其实是老对手小日本的2.2万人。
而且由于八国联军是分批到达,其实第一批主力只有大约18000人。如果清廷全力以赴,一上来就调集全国精锐,以10万新军对八国联军的18000人,总兵力约为5.5倍的优势,武器火力也并不弱,其实是可以有一战之力的。
四、避战的窃国大盗和壮烈牺牲的勇士
可惜的是,清廷内部并不团结。先是这还没等到开战,袁世凯就带着武卫右军去了山东避战,然后就开始各种吞并和扩编自己的实力,无论如何也不肯回京勤王。结果是到了最后,11469人的武卫右军、13804人的武卫右军先锋队、10000人的武卫先锋左右军、2800人的南洋自强军、2000人的北洋广武军都压根没有参战。而这里面的大多数部队,都成了以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直致后来创建北洋政府的班底。
而剩下在京津地区的部队,其实也是分批次投入的。最开始的大沽保卫战,实际仅有3000炮台兵配合2000京营1000马队在打。这些新军真正集中使用的一次,只有那所谓的天津保卫战了。当时是调集了直隶提督聂士成所部的武卫前军15070人,四川提督宋庆所部的武卫左军9806人,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所部的直隶淮军4750人,总兵李安堂部直隶淮军2318人,总兵何永盛部直隶练军2500人,合计共计约三万五千人。而这里面的老将宋庆,无论资历还是级别,都是聂士成指挥不动的。也就是总指挥聂士成麾下其实是只有25000人。而当英勇杀敌的聂士成战死之后,这些部队也就随即四散了。
至于那10000人的武卫中军和10000人的武卫后军,则在后期的北京保卫战才投入。这些部队由于武器装备不佳,训练程度也差,其实也没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荣禄部的那支武卫中军,主要由京畿子弟组成,不仅战斗意志薄弱而且还没有炮队,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的状态。而武卫后军的董福祥则保存了实力,后来率军保护慈禧太后逃跑,却也着实得了不少的好处。
所以弄到最后,是英勇抗敌的身死军灭,撤退跑路的得了好处,提前跑了避战的实力大大扩张,结果成了最大的获利者——窃国大盗袁世凯,这外号取得还真是恰如其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