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弄堂女孩到“倪夏莲街”:61岁乒乓奶奶的六战奥运传奇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赛场上,61岁的倪夏莲扎着马尾,左手握着一块长胶球拍,面对比自己小38岁的孙颖莎。0比4的比分定格时,她笑着拥抱对手:“莎莎打得太棒了,但我也很努力,你看到了吧? ”
这条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网友感慨:“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一年后的2025年3月29日,卢森堡市中心多了一条步行街——“倪夏莲街”,这是欧洲国家首次以华人运动员名字命名街道。弄堂里走出的“怪球手”1963年,倪夏莲出生在上海杨浦区的工人家庭。
7岁时,她在小学乒乓球擂台赛上打遍全校,没坐过一次冷板凳。1977年,14岁的她以全国少年赛第二名入选上海队,次年拿下全运会女单亚军,15岁入选国家队。但等待她的不是荣耀,而是三年冷板凳——国家队教练嫌她“个子矮、身体弱”。转机出现在1982年。
教练建议她改用长胶拍,这种中国人发明的胶皮颗粒细长,球路诡异难测。8个月后,她横扫日本选手连赢17场,1983年世乒赛上,她与郭跃华搭档拿下混双冠军,女团夺冠时,她激动得把球拍扔上了天花板。“祖师奶奶”的欧洲漂流1986年,23岁的倪夏莲带着遗憾退役:“队里说我的打法太怪,不适合当主力。 ”
她辗转德国俱乐部打球,1991年定居卢森堡时,这个欧洲小国连专业乒乓球队都没有。39岁那年,她连夺欧洲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被称作“欧洲不可战胜的女王”。卢森堡人把鲜花塞满她的汽车,警察开着摩托为她开道庆功。2000年悉尼奥运会,37岁的她圆了奥运梦。
打进女单16强后,她宣布退役,却在三年后复出:“卢森堡需要我,他们连凑够奥运积分的人都找不到。 ”六战奥运的“国家图腾”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倪夏莲第六次举着卢森堡国旗入场。组委会特意把她的比赛安排在白天:“照顾奶奶的作息,她晚上要早睡。 ”
赛前训练时,她给孙颖莎当陪练:“朝鲜选手打法和我一样,能帮中国队备战是我的荣幸。 ”混双决赛当天,她坐在观众席大喊:“莎头组合赢啦! 我比他们还高兴! ”61岁的她至今保持高强度训练:每天4小时打球,1小时体能。丈夫托米既是教练又是陪练,儿子专门负责给她按摩理疗。
一条街与一个国家的选择“倪夏莲街”位于卢森堡市中心黄金地段,周围遍布百年老店。市政府公告写道:“这里将永远纪念一位用乒乓球连接东西方的传奇。 ”卢森堡为此修改了街道命名惯例——原本按法语拼写的“基辅大道”争议,在2022年被改为乌克兰语发音。但这次他们直接采用汉语拼音“Ni Xialian”,市长说:“我们要告诉世界,卢森堡珍视多元文化。 ”倪夏莲在揭幕仪式上抚摸路牌:“这个荣誉属于所有中国人。 ”此刻她身后的大屏幕,正循环播放上海弄堂小孩打乒乓球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