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我渴望调进城里,乡镇老师:我可不愿意调进城

红蓝双 2024-06-03 07:10:43

高中两个关系要好的同学,一个叫李俊,一个叫杨峰,李俊毕业于师范大学,杨峰毕业于农业大学。

两人同一年毕业,同一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两人同时选岗到了同一个镇,不同的是,李俊在镇初中任教,杨峰在镇政府农业发展中心工作。

李俊和杨峰所在的镇,距离县城只有十多公里,交通非常方便,从县城开车出发,到达镇场上,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二十多分钟。

参加工作转正后不久,李俊和杨峰两人,都通过各种关系想调入县城,当时乡下教师要调入县城,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有机会调入县城,杨峰作为乡镇事业干部,调动起来同样也很麻烦,尝试了好几次,大概因为才参加工作不久,人脉关系没有建立,都没能如愿。

后来,李俊和杨峰两人都先后结婚,在镇上工作的杨峰对象是县里某局副局长的千金,有了这层关系,通过岳父的努力,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关系,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在今年年初调回县里,当前在一个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

杨峰在调回县城工作后,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特意给他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

当天晚上,在饭桌上,我们几个同学除了祝贺杨峰调回县城外,还给在镇初中上班的李俊打气,让他不要放弃,争取早日也调回到县城的学校工作。

几个同学这句话还没说完,杨峰就打断我们几个同学的话,杨峰告诉大家,其实李俊这几年想调回县城的学校,他早就调回来了,不过,李俊放弃了,依然选择留在镇初中任教。

因为杨峰和李俊都是一个镇工作,虽然杨峰在镇政府上班,李俊在镇初中上班,但两人来往很多,杨峰自然知道李俊的情况。

原来,李俊才参加工作的时候,确实很想调回县城城区学校上班,为此,李俊还找了教育局领导,但当时想从乡镇学校调到县城学校的老师很多,李俊找的关系又不太过硬,因此几次都没有调成功。

后来,在镇中学上班的李俊,逐渐感受到了乡镇学校发生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彻底让李俊放弃了进城的打算,就在这几年,李俊所在学校每年都有五六个名额的老师进县城,作为年度考核优秀的李俊,如果要进县城,自然有优先的选择权,不过李俊主动放弃了,将名额让给了其他人,不但李俊主动放弃,李俊学校很多老师也主动放弃,连续三年,学校每年五六个进县城的名额,都没有完成。

杨峰和李俊同在一个镇工作,一个在镇上事业单位上班,一个在镇初中任教,原来两人都希望调回县城,而仅仅只过了十来年,两人对调回县城的态度差距如此之大,让人费解。

接着,两人的解释才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奥妙。

李俊所在的镇初中,十多年前,有学生一千多人,到了去年,只有不到两百学生,每个班学生人数只有十多个不到二十人,而县城城区学校,每个班学生都是五六十人,从工作任务来说,李俊所在的初中的工作任务不足县城学校的一半。

而杨峰所在的镇政府,这些年来,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秸秆禁烧、森林防火、环保安全、撂荒地整治、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一个接一个,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双休日几乎都没有保证,加班加点是常态,还有,每周必须在镇上值班两个晚上,而调到县城部门后,双休日能保证,也不用值班,工作任务的因素,是杨峰愿意调回县城而李俊不原因调回县城的重要原因。

其次,李俊所在的镇初中,相对于县城城区来说,有乡镇教师补贴,并且在职称晋升当面比县城城区更有优势,而杨峰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属于事业编制,没有车补,每次下村,都是动用自己的私家车,私车公用,每个月花在公事上的油费就有三四百元,而调回城区后,就省了这笔费用,经济上的因素是杨峰愿意调回县城而李俊不原因调回县城的有一个原因。

听了李俊和杨峰之间调回县城的弯弯绕绕,我们几个同学感慨,没想到同一个镇,只是单位不同,居然存在着这么多的不一样,真是印证了那么一句老话,隔行如隔山。

0 阅读:0

红蓝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