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01
新政策中的化债亮点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按照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部署,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宣布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
其中,在化债方面提到的政策主要有:
一是,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蓝佛安介绍,“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另外当时会议上还讲到:
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而这一次即将实施的“隐性债”转化为“显性债”措施,区别于以往每年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是属于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简析:
可见,据波哥看楼市观察,地方隐性债务高企,已经严重影响到地方经济的有效发展,上面第一条实际是两个方面的意思:
其一,地方债务压力大,叠加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和土地财政转型缩水等,地方政府本身去化债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化债乏力;面对巨多的债务本金和利息支出,反过来又拖累了地方有限的财力,最终使得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缺乏有效的财力支持。
其二,在庞大的化债压力下,许多地方政府都在绞尽脑汁想招,甚至不惜违规举债填补某些窟窿和去推动自己区域内的GDP,或者是借助追缴税费和增加非税罚款等来增大自己的财政收入,等等,这牵扯了地方政府很大很多的精力,为了多增加一些银子,各地奇招怪招迭出,比如,被市场诟病的“远洋捕捞”等。
也就是说,在财政收入连年不景气的阶段,不少地方看着一边是持续缩小的收入、一边是望着横亘在自己面前的债务大山,揪心不已,急愁上火。
今年3月7日,据新华社报道:
“根据今年的预算报告,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约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约24.87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以内。
按照2023年GDP初步核算数测算,截至2023年末,我国政府法定负债率为56.1%,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这些数字,都表明,当前地方债的真实情况,这个包袱不可谓不大,毕竟,去年GDP超过万亿的省份只有21个,这样简单去比较一下,就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问题。
另外,蓝部长上面的讲话中,还说到一个重要的内容——“一次性置换+近年力度最大”。
这又是什么意思?
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是,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和突出了,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大局势大环境下,必须要去有效解决了,需要快速为地方政府减压;如果继续像过去那样依靠地方政府自己和中央局部缓慢地去行动,未来对经济的掣肘就会更多;
二是,通过相对集中性的一次性置换和最大力度支持的化债方式,需要快刀斩乱麻,以便有效让众多的地方政府轻装上阵,把心思、精力和资金放到发展地方经济上来。
而不让地方债务,继续成为拖累经济发展的一大枷锁。
中央的表态,恰如其分、正当其时,是政策及时雨,也是化债的强劲春风。
02
化债政策,为啥快速转向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本次会议中,国家对化债,在政策风向上,跟以前有了较大的区别:
从严格约束,走向大力支持。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因为,以前是这样的——
比如,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研室主任黄守宏表示,地方债务将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中央政府不救助」,地方政府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任,不能存有地方债务特别是违规违法形成的债务让中央政府救助的幻想。
比如,2023年1月9日,财长刘昆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还称要打破政府兜底预期等。
这个曾经的原则,是不是跟现在的口径不甚一样了。
对此,有网友说——“结果,又是一个原地180度大转弯!”
这个原则说得很通俗易懂,也透露出了很多意思,大家自己去理解哈,就不展开了。
在此处,波哥有必要说明一点,以免引起误解,这里说的“大力支持”,主要是指对存量的地方隐性债务进行有效的置换,而非让地方继续去违规举债,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而,对于后者,政府的态度一直是坚决封杀。
对此,蓝财长也强调说过,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所以,近年来财政部也一直在国内通报各类典型的违规举债的案例,甚至对个别顶风违规的官员进行了处罚等,就是要在国内形成有效的警示效应,而快速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譬如,典型的事件有: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0月11日消息,在公布的三名被查处的部级官员中,其中有两名涉嫌违规举债:
广西政府原副主席秦如培被指「违规举债,瞒报债务」;
贵阳市原市长、贵州政协原副主席陈晏被指「违规决策,滥权妄为,盲目引进推动项目,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
也即,那些唯政绩论下的违规举债行为等,在国家的强监管之下,必将无所遁形,疏而不漏。
那么,现在为何要在地方债务的减负上,大力支持隐性债务的化解呢?而在政策的方向上发生180°的大变化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好理解,就是环境和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以前存在和可有效助力的支撑条件,正在快速减弱或即将消失等,很多的平衡被急速打破,因此,一些过去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变成了新的问题;那些曾经是小问题的问题,也快速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大问题和严重问题。
有点绕,下面来简单说一下。
因为以往,经济高速发展、一片火红,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等流入量很大,完全能支撑起各类举债行为,比如,卖一块地就能回收几十乃至百余亿的巨额资金,大家都不着急,可以有效覆盖很多债务的正常运转。
大家都信心满满,上面也多少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彼时,基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然而,在新周期下,这个以前屡试不爽的运行逻辑被趋势的风雪快速打破了,众多的支撑性条件也在快速变化或溃散,总结起来,其核心就是有效资金的进水情况远远赶不上各处花钱的速度,债务的本金和利息,都很快成为了很多地方的不可承受之痛,故而,很多问题就慢慢或快速浮出水面,变成了新周期下的新问题和大问题。
同时,叠加口罩三年的巨大收缩等,2020年到当前,趋势依然低迷,问题依然严峻,如果再不去有效和快速破解这些问题,未来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来。
毕竟,未来的形势还在不断震荡,谁也说不好,明天就能看到光芒四射的阳光。
因此,此时此境之下,必须要快速改变思路,以有效提振经济大势和改变市场预期为第一要务,进而被国家快速摆上了最新的重要课题之中,必须扭转,不打折扣。
于此,在上述新华社新闻中,有两个观点也可以佐证一二,大家可以参考,引用如下:
“近年来,在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收支运行面临压力,一些地方偿债压力加大,隐性债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也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说。
“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增速总体放缓,但规模仍然较大,特别是部分地方债务压力不断增大,县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尤为突出。”2022年12月,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时指出。
一言以蔽之:
环境和条件变了,思想和政策等,也必须要有效调整,无他。
03
写在最后
众所周知,据波哥看楼市观察,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备受关注,尤其是地方隐性债务,而且,隐性债务,很难准确被界定。
另外,整体的债务规模也比较大,其中,地方法定债务已经达到57.6%,已经让国家高度重视了。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一般债务余额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4.87万亿元,均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此外,机构观点大多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50万亿元左右。
以上,这些具体的庞大数字,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地方政府,鸭梨山大,步履蹒跚。
国家不得不强势出手,中央也不得不重磅来强力托底。
对此,业内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是:
小孩赌气将玩具扔在路上不拿,最后不得不返回去拿的,大概率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地方债也一样。
小朋友的很多问题,最后,都需要家长出面去解决和擦屁股。
这样的经验和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无需奇怪。
也适用于化债事宜。
毕竟,地方债务以地方财政信用做背书,需要各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改变策略,决不能“失信于民”,中央出面兜底,在血脉上是想通的,充分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上述政策的核心精神。
最后,波哥看楼市想说的,对这个问题,大家根本不需要去纠结和焦虑,因为国家已经在强势发力了,未来的一切,都将会逐步好转。
正如,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所言:
“可以预见,化解地方债相关措施用‘时间’换‘空间’,通过合理分配资金、延长债务期限,让地方存量的债务压力随着地方发展而得到化解,实现‘以投资促进发展、以发展消化债务’的良性循环,在整体上提升地方经济运行效率。”
和大家一样,波哥也认为,不久后,经典古诗文的繁华景象也必将再次出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我们坚信:
国家级众多新动能强力袭来,一切都会变好!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