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乱中的法国人,反倒被美国人整破防了?

乌鸦校尉 2023-07-11 11:18:04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法国绝对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国家,而且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热闹。

6月27日,法国上塞纳省楠泰尔市一名警员在截停车辆后开枪,导致驾车的17岁北非裔男子奈尔身亡。

最开始,法国媒体援引警方的匿名情报源,称这名少年拒绝停车并且驾驶车辆冲向警察。但是随后有目击者在网上上传了视频,视频显示,该名少年被两名警察拦住,其中一人拔出枪来。当少年驾车离开,只听一声巨响,警察在近距离开枪。

这段视频的内容跟警方的描述有所出入,而开枪的警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当时试图阻止司机逃离,并担心如果司机逃跑,他或他的同事会受到伤害。

从结果来看,警方的说法没能说服死者家属和愤怒的民众,到了第二天,事情已经开始逐渐失去控制,法国多个城市的汽车和建筑物在骚乱中遭到破坏,巴黎及周边地区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也在21时整停止运营,一些郊区则宣布了夜间宵禁。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8日表达了对受害者家属的“尊重和爱”,并表示“一名少年被杀。这是无法理解且不可原谅的。”

总统的表态被证明同样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天多个城市的市政厅、警察局和学校发生暴力袭击和纵火事件。根据法国内政部长的说法,仅仅在28日晚上的冲突中就有170名警察受伤,另有180人被捕。

到了29日,骚乱进一步扩大,事发地楠泰尔市的示威活动至少有6000人参加,部分游行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此外,马赛、里昂、里尔等城市以及大巴黎地区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骚乱。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抗议和骚乱,法国政府决定重拳出击,内政部长宣布将会部署4万名警察和宪兵应对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

马克龙表态说,警察射杀少年事件“不可原谅”,而针对公共机构的袭击也“毫无道理”。法国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更加直接,表示政府正在考虑“一切选项”制止暴力,制造骚乱“不可容忍、没有借口”。

尽管出动了这么多警察,一个晚上的时间,几十座城市的抗议者还是烧毁了2000辆汽车,毁坏了近500座建筑物。搞成这个样子,马克龙提前离开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返回法国,还推迟了对德国的访问,整天开会要求各地赶紧控制局势恢复秩序,法国各地的音乐节、庆典也一个接一个取消,现状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安全前景的担忧。

与此同时,法国派出去的几万名警察一直在高强度抓人,到7月2日,他们已经抓了3200多人。根据内政部长的说法,这些被逮捕的人平均年龄只有17岁,小一点的只有12岁左右,其中60%的人没有任何前科。

面对这么多“新生力量”,法国政府也有点头大,于是选择了一个让人非常眼熟的操作——找家长。

法国司法部长莫雷蒂表示,要找那些闹事年轻人家长的麻烦,追究他们的责任,“那些对孩子不闻不问的父母,明知道自己子女在夜间到处走,明知道他们要去哪里…… 将面临两年监禁和3万欧元罚款”。

莫雷蒂很可能找到了解决事情的捷径,有网友在巴黎街头拍到一位父亲找到了参加骚乱的儿子,拎着他的耳朵把他拽了回来,然后把儿子直接塞进了汽车后备箱。

除了找家长,马克龙还奉献了一次相当迷惑的操作。

他在紧急会议上点名批评了社交媒体,表示其让年轻人脱离现实,“平台和网络在最近几天的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社交平台)成为暴力集会的组织地,也助长了对暴力行为的模仿,导致一些年轻人与现实脱节”。

批评完社交媒体,马克龙又开始炮轰电子游戏:“我们有时会感觉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街头体验着让他们迷恋的电子游戏。”

简单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上网上太多、玩游戏太沉迷,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了。

而且更离谱的是,如果说“严管社媒”还是马克龙一直以来的立场的话,“电竞”此前可是他力倡的,在去年的连任竞选中,马克龙就把电竞作为一个要点,甚至表达了电竞进入奥运会的期望;当选后他更是在爱丽舍宫设专场接见了一众电竞从业者与媒体……

难怪有法国政客表示,就马克龙这分析水平,骚乱一时半会是结束不了了。

骚乱发生的原因当然不是年轻人玩游戏太多了,背后除了贫困问题、移民冲突,还有法国民众对警方的长期不满等因素,当然,也许还有像被枪杀少年纳赫尔的祖母所言的那样,“骚乱者利用纳赫尔之死来制造混乱”。但骚乱为什么发生暂且不提,有意思的是欧洲各国面对法国骚乱却出奇的安静。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保持沉默。因为骚乱的原因,马克龙推迟了对德国的访问,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达了对法国政府的支持,相信马克龙会成功平息骚乱,“我不认为法国会变得不稳定,即使这些画面看起来非常令人痛苦”。

至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政要们,基本都没有什么表态,倒是俄罗斯议员安德烈·克里沙斯更加担心,“应立即敦促法国警察保持克制。欧盟领导人应该讨论法国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并确定(法国)核武库是否安全”。

但大家应该还记得,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发生时,场面可不是这样的。

当时激进分子有组织地冲击警方防线,用砖头、自制铁矛等武器袭警,造成22名警员受伤。但德国总理的发言人却称,大部分抗议者都是和平的,“我们呼吁所有有关方面确保香港的局势保持和平”。

在德国发言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激进分子已经开始投掷自制的燃烧瓶,如果这也算是和平的行为,那现在法国抗议者的行为简直算的上爱护公物了。

至于英国政府,倒是在其官网更新了赴法国旅行建议,提醒公民避开法国骚乱地区,“自6月27日以来,法国多地发生骚乱。许多(地区)出现暴力(行为)。商店、公共建筑和停放的汽车成为(袭击)目标。道路交通可能会中断,当地(公共)交通服务可能会减少。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实施宵禁。骚乱发生地和时间无法预测。你们应留意媒体(信息),避开骚乱发生地,旅行时请向运营商查询最新建议,并遵从当地政府的建议。”

也就是说,法国骚乱可能会影响旅游,没了。

而2019年的时候,英国外交大臣亨特第一时间就表示,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不是“镇压”的借口,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亨特言论时表示:

亨特先生罔顾事实,居然称特区政府是在“镇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要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像亨特先生说的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

同样的问题现在可以再问一遍:法国政府调集4万多名警察和宪兵,抓了3200多人,属于什么行为?

而澳大利亚多次对涉港问题发表错误言论,并跟随美国发布涉港举措。结果面对法国骚乱,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管理网站建议称,“鉴于法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在法国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

怎么法国人打砸抢就是恐怖主义,香港暴乱分子就是光荣的斗士?

至于欧盟就更别提了,上个月欧洲议会刚刚通过了涉港决议,要求释放乱港分子,废除“国安法”,并叫嚣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进行制裁。现在俄罗斯人都开始担心你们欧洲的核武器安全了,欧洲议会真的不赶紧开会研究研究?

2020年,当时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还表示,“法国绝不会在香港问题上无动于衷,将在适当的时候公布法国政府打算采取的反击措施。”

这才没过去几年,不知道这位去年已卸任法国外长的勒德里昂先生,有没有等到“适当的时候”,又该怎么评价发生在自己国家的状况。

不难看出,这些国家在面对香港问题的时候一个个义正辞严,真轮到自己国家出现情况的时候,一个比一个下手狠。

2019年9月,我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法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他在法国看到大量关于香港的报道和评论,一些现象让他很费解。

卢大使在文章中表示,香港发生了大规模暴力违法行为,“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和舆论面对如此暴力血腥的画面都会表明零容忍的态度,但为什么到了香港,暴力活动就被称为‘和平示威’、‘民主运动’?”

不仅如此,当地的媒体只报道反对派的示威,“反对派游行则被全程直播、滚动评论,一场警方估计参加者不到13万人的游行,被渲染成170万人”。另一边,几十万香港市民参加的“反暴力、救香港”集会却得不到报道,“我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相关报道”。

警方冷静克制的行为没有被关注,一些示威者的谣言却广泛传播,“一则示威者号称被警方布袋弹击中、实则被同伴击中眼睛的假新闻却被反复播报。反差如此之大,令人瞠目”。

这还只是法国媒体的表现,当时欧美各个国家对香港状况的歪曲报道简直数不胜数。

这些国家的行为如果说是明确的双标,那么美国的表现倒是非常一致,它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乐子人。

7月2日,法国BFM电视台发了一条推文表示,“美国媒体饶有兴趣地关注法国局势,并看到与乔治·弗洛伊德的相似之处”。BFM电视台在网站上写道:“《纽约时报》在线上创建了一个专题页面,并在报纸上刊登了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循环播放法国骚乱画面,福克斯新闻台也让法国骚乱登上了网站头版,并关注警方的介入。”

美国媒体确实看热闹不嫌事大,对着法国一顿分析,表示“法国枪击事件表明,在与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问题上,美国并不孤独”。

显然,法国网友对美国人的这些行为和分析很不爽:“但这是不一样的!”“再见美国游客!”“或许美国人认为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和他们一样......”

看来,落到自己身上,他们终于能稍微明白点儿事了。

就这,美国人还没有开始歪曲报道、强烈谴责以及无理制裁等一整套流程,只是“饶有兴趣”关注了一下,法国人就开始破防了,看来你们吃的盐还是太少了,确实还需要锻炼一下。

不过,在所有评论中,最精髓的还是要数下面这一条:

3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