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顾廷烨大婚时想要邀请常嬷嬷来做客,常嬷嬷因为儿子丧事不满三个月,守着规矩不肯来侯府,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常嬷嬷才来到澄园做。
说起来这位常嬷嬷才是真正的妙人,她是顾廷烨母亲白氏的奶娘,白家老太爷觉得她是一个可靠的人,想要让常嬷嬷成为白家人,做一个有体面的管家婆子。
常嬷嬷拒绝了,她宁愿少赚钱,也不愿意做下人,即使能作为陪嫁随白氏嫁入侯府,她选择回老家耕田也不愿意去侯府享福,只为了给读书的子孙后代留一个清白的名声。
顾廷烨离开侯府落魄时,她悉心照顾并愿意拿出自己全部身家让顾廷烨安稳过日子,顾廷烨成为新皇面前的红人之后,她宁愿守着规矩过普通的生活,也不愿意仗着与顾廷烨的情分攀附侯府,借机改变家人的命运。
她没有学识,却用实际行为为儿孙谋求前程;她没有多少钱,却愿意倾尽所有,只为昔日的情分;她没有生计,却不愿意凭借情分上门打秋风。
有情有义,守护心中底线,不被富贵吸引,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常嬷嬷的试探
儿子出了丧期之后,常嬷嬷带着家人来澄园做客,这是常嬷嬷第一次带着家人来澄园做客,与其做客不如说是一场无声的试探。
一来是试探明兰的态度,三来试探顾廷烨的心思。常嬷嬷能够摸得准顾廷烨的脾气性格,可明兰作为当家主母掌握着内宅的事务。
常嬷嬷不知道明兰的为人,是不是与曼娘一样的人。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见面之后看对方的真实反应与谈吐就可以了解个大概!
见面后,常嬷嬷发现明兰没有在她这里探听顾廷烨的过去,也没有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而是一副随和的样子,常嬷嬷内心有些松动。
儿媳见到澄园的摆设,满眼里都是一股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常嬷嬷悄悄地观察明兰,见明兰没有露出不屑不耐的神情之后,才彻底放心,又见到澄园的丫鬟都是有章程的样子,明白明兰是个有规矩手段的人。
常嬷嬷明白,明兰是个通透的人,这样的人看事情往往看得透彻,有些事情可以摆在明面上交谈。因此每每见到儿媳想要说些不着调的话时,常嬷嬷就用其他的话来打断。
最后索性自曝家丑:“都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读书不成,却学人做生意,叫人坑了,家里赔了个干净还不够,人也给打得半死,眼看着祸及家人。我这才舔着老脸,拖着一家人求到京城来,谁知我那大姑娘早十几年前就没了,眼看山穷水尽,亏在有烨哥儿,帮着我们置了田地和屋子,这才能活到现在。”
这下儿媳立马就闭嘴了。其实常嬷嬷直接说出来不仅是对明兰的试探,也是一种示好。毕竟明兰主内,如果能与明兰交好,常嬷嬷还是乐见其成的。
顾廷烨回到家着急见常嬷嬷后,大步走到房间,对于常嬷嬷的儿媳以及孙女都是一副不喜的样子。
常嬷嬷自然是见到了顾廷烨的样子,眼见着儿媳又要开口,立马对明兰说:“她们几个都是头回来这儿,不如叫人陪着她们在园子里逛逛,我们也好说说话。”
原来顾廷烨落魄的时候,常嬷嬷担心顾廷烨一个人太苦,想要把孙女常燕嫁给顾廷烨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常嬷嬷把这个想法在儿媳面前透露了,却没有想到儿媳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年燕,自此之后,儿媳与孙女两人满心满眼的都是顾廷烨。
随着顾廷烨地位水涨船高,再不是当初那个混三教九流的人,先不说孙女常燕配不上顾廷烨,单看明兰的表现就得知,明兰与常燕亦是云泥之别。最要紧的是,顾廷烨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凑到面前的常燕。这就代表顾廷烨不喜欢常燕。
常嬷嬷明白,或许她提出来,顾廷烨会勉强收了常燕做妾,可这个行为不仅让两家的情分止步于此,还会让常燕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在深宅大院中受人算计,反而无福消受侯府的富贵。
常嬷嬷明白,与其这样讨人嫌,不如维持住这份情分,在彼此的关心中,让自己一家安稳的生活。
再就是常嬷嬷见到顾廷烨与明兰之间的感情好,她也放心了。又细细问顾廷烨身体可好之类的,又叮嘱明兰:“以后烨哥儿就全靠你照看了,他是头没上嚼子的野马,一发起性来便不顾惜身子。他背上肩上有好几处伤,夫人您多看着些,该吃药就吃药,该擦药就擦药,得好好养伤才是!”
顾廷烨笑着插嘴道:“嬷嬷你又来了,都猴年马月的旧伤了,皇上早找御医给我瞧了,如今都好得差不多了,不妨事的。”
“胡说八道。”常嬷嬷瞪眼道,“前几年冬日,你伤处发起寒来,疼得直冒冷汗,我拿生姜和药油日日给你擦着,足足擦了半个多月才见好,别是好了疮疤忘了疼!”
一番话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顾廷烨的关心,还拉近了两家感情,毕竟顾廷烨面对真心记挂自己身体的人,又怎会不感动,顾廷烨在顾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温暖,一个只见过几次的嬷嬷却时时刻刻的记挂着他的身体。
有对比就有差距,这才是亲人间才有的关心!
常嬷嬷懂得人情如纸薄,要用在刀刃上!感情再深厚也有枯竭的时候,所以面对人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在刀刃上,这一点常嬷嬷做的非常好。
因此在聊天时明兰问到常年,常嬷嬷试探地问到:“夫人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听说夫人的兄弟们学问都极好,若是夫人能帮着寻个好先生,老婆子真是感激不尽。”
明兰当场给常年出题目,让他书写一篇,这样她可以拿着常年所写的文章去找长柏,即使不能进入大名鼎鼎的海家私塾,找个好点的先生也不错。
毕竟像常年这种家庭,根本无法接触到好先生。有了明兰的协助,常年再不用自己闭门造车。
这就是常嬷嬷的高明之处,顾廷烨青云直上之后,常嬷嬷没有依附于他,她明白与其用小事不断地消耗着情分,不如把情分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而孙子常年的前途就是最好的刀刃!常嬷嬷始终记得她父亲的一句话:科举不易,平头百姓上面没有引路人,想考科举就要多费几十年功夫呢。
只要是年哥儿读书好了,不仅能够光宗耀祖,也是父母姊妹的依靠。儿媳与孙女的眼皮子浅,只看中当下,想要进入侯府过着富贵的日子,或许顾廷烨看在常嬷嬷的面子上,会收下年燕做妾,先不说只能照看一二,两家的情分也会止步于此,这样是消耗情分!
反观常嬷嬷在其他的事情上从未请求过顾廷烨做什么,只是请求给年哥儿找一位好的老师,其余的就靠自己的努力,这样的请求明兰夫妇会尽心尽力的去做,结果就是三家都好。
对盛家来说多了一个学子助力,对顾家来说他们靠自己的来奋斗,让彼此的情分更上一层楼,对常嬷嬷一家来说则是最好的未来。
毕竟人情这东西,越用越少,与其靠着人情生活不如把人情用在刀刃上,给自己一个助力,然后凭借个人的努力达成所愿。
不得不说有远见的常嬷嬷才是真正的狠角色,她是真正的聪明,不局限在眼前的那点富贵,而是懂得为子孙后代打算,这样的生活才是有希望,有奔头,可以骄傲平淡的生活!
《红楼梦》中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常嬷嬷就是那个通晓人情的人。
常嬷嬷最初找上侯府是因为家中实在过不下去,顾廷烨给予了帮助之后,她就带着家人好好地过日子,顾廷烨离开侯府在外闯荡落魄时,常嬷嬷精心照顾他。
顾廷烨翻身成为新皇面前的红人时,她又开始守着规矩过日子,不随意地来侯府叨扰顾廷烨,没有做任何一件让顾廷烨为难的事情。
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是真正的有情义的人。曾经看过一句:“世间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有付出就有收获,这才是一段感情最好的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