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慢?当你学会这四个“心理学套路”,孩子的自驱力爆棚

智慧父母心视野 2024-09-10 16:26:14

育人先育己  做智慧父母  育优秀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常会遇到孩子做事拖沓、不积极的问题。其实,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

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困境,家长可以借鉴四个心理效应,将它转化为实用的小妙招,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01小目标带动大进步——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为了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可以先给孩子设定一些小而容易达成的目标,让他们在不断的小成功中积累自信,进而愿意挑战更大的任务。

具体怎么做呢?比如,孩子面对一堆作业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将作业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比如先完成数学作业的前三题,再完成语文作业的一段阅读等。

每完成一个小部分,就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精神奖励,比如一句赞扬的话、或者一段时间的自由玩耍。

这样,孩子就能在不断的小成功中感受到成就感,逐渐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02批评的艺术——三明治效应

三明治效应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孩子时,先将肯定和鼓励放在前面,然后指出孩子的问题,最后再给予孩子信任和期待。

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在接受批评的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更容易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以先肯定他平时的努力和付出:“我看到你这次考试前复习得很认真,也做了很多练习题。”

然后指出他的问题:“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在某个知识点上掌握得还不够牢固。”

最后再给予他信任和期待:“现在咱们就重点攻克这些错题,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够在这些知识点上有所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样的批评方式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03

给孩子贴上正面的标签——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见;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有积极评价,就会倾向于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同样优秀的表现。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他们贴上正面的标签,让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真的很优秀,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得更好。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对孩子说:“你真的很努力,每次都能很快掌握新知识。”或者“你的画画得真好,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惊喜。”

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确实有天赋和优势,从而更加努力去做得更好,但是这个闪光点一定是孩子实实在在做到的,哪怕是一小点,避免泛泛而夸,要多夸孩子努力的过程。

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你真笨”、“你什么都做不好”等,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04任务中断,让大脑喘口气——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于未完成的工作或任务的记忆,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或任务的记忆‌。

这个效应是由‌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在1927年通过实验发现的,她让被测试者做一些工作,其中部分工作被中途阻止完成,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

蔡格尼克效应揭示了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一动机便会使人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而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作,由于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人们便容易忘记。‌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任务的中断,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喘息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完成欲望。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比如写半个小时作业就休息五分钟。

在休息的时间里,孩子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玩一会儿小游戏。

这样,孩子的大脑就能得到放松和调整的机会,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这种中断会让孩子更加关注未完成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完成欲望和积极性。

当下一次再开始写作业时,孩子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因为他们想要尽快完成任务并享受接下来的休息时间。

家长了解这四个心理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实用的小妙招,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摆脱拖延的困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