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关键要点:
特朗普最近声称美国将获得格陵兰岛,但这一说法面临多方反对,可能性较低。
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对美国具有战略和经济价值,但丹麦和格陵兰政府明确表示不予出售。
证据倾向于认为,法律和政治障碍使得美国获取格陵兰岛的难度很大,可能引发国际紧张局势。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图片
2025年1月2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们会得到它”,指的是格陵兰岛。他还补充说,格陵兰的5.7万居民“想和我们在一起”,并称控制格陵兰对国际安全“绝对必要”,这一声明并非首次,2019年他首次提出购买格陵兰时,丹麦总理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曾称其“荒谬”,导致计划落空。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是否只是口头之快,还是有实际行动?

特朗普直指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
美国对格陵兰的“老相好”美国对格陵兰的兴趣可追溯至19世纪,1867年,国务卿威廉·H·西沃德曾考虑以550万美元黄金购买,但国会反对未果;1946年,美国提出1亿美元黄金购买方案,丹麦拒绝;冷战期间,1955年,联合参谋长会议建议艾森豪威尔购买,以确保基地“无条件可用”,但未成功。可以说,美国对格陵兰的觊觎如老相好般,时而热情,时而冷淡,却始终未得手。

特朗普欲购买格陵兰岛
特朗普为何“死心不改”?特朗普的兴趣显然有其逻辑:
战略要地:格陵兰位于北极,气候变化使冰层融化,俄罗斯和东大在该地区的活动增加,美国现有图勒空军基地(现为皮图菲克太空基地),控制全岛可增强北美与欧洲间的战略通道。
资源宝库:格陵兰富含稀土矿物、铀和铁矿,全球能源转型下,这些资源价值飙升,有人估算过格陵兰的矿产价值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难怪特朗普这“房地产大亨”心动。
经济蛋糕:开发矿业、旅游业可能为美国带来新增长点,尤其对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有吸引力。
然而,这些好处并非唾手可得,格陵兰人口仅5.7万,管理成本高,文化整合也非易事。

特朗普欲购买格陵兰岛
丹麦和格陵兰的“硬气”回应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丹麦和格陵兰的反应可以用“硬气”二字概括。2024年12月,格陵兰总理穆特·埃格德明确表示,“格陵兰是我们的,永远不会出售,我们不能失去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丹麦总理弗雷德里克森也多次重申立场,2025年1月,她在与特朗普的激烈电话中再次强调格陵兰不予出售。更有趣的是,丹麦曾因特朗普的威胁而加强格陵兰防务,似在说:“想抢?门都没有!”

特朗普和丹麦
可行性上来看,法律和现实的“拦路虎”从法律上看,格陵兰是丹麦的自治领土,2009年获得广泛自治权,包括通过公投独立的可能性。但任何转让需丹麦和格陵兰双方的同意,目前双方均无意合作,但是特朗普曾暗示不排除军事或经济手段,而这在现代国际法下几乎不可行,可能引发制裁和外交孤立。
历史经验也表明,类似领土交易(如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已不合时宜,格陵兰的“身价”估算从200亿美元到1.1万亿美元不等,但实际操作难度极高,可以说,特朗普的计划像是“天方夜谭”,现实中更像一场“纸上谈兵”。

特朗普声明试图收购格陵兰岛
究竟是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掀起波澜”?特朗普的声明可能带来多重后果:
外交裂痕:若继续施压,可能与丹麦关系恶化,影响北约团结。
北极博弈:俄罗斯和东大可能视此为威胁,北极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多米诺效应:若美国成功,可能会刺激其他国家提出类似领土主张,国际边界稳定受威胁。
但若只是言辞,可能是特朗普一贯的“高调风格”,实际影响有限。毕竟,格陵兰的5.7万居民可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他们的未来由自己决定。

特朗普的格陵兰岛梦
遥远的梦,还是现实的幻影?特朗普对格陵兰的野心显而易见,但历史先例、当前地缘政治和丹麦、格陵兰的坚定反对,使其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北极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格陵兰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但短期内,美国“拥有”格陵兰更像一场遥远的梦。
所以,特朗普的计划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真的能掀起波澜?我们拭目以待,但目前看来,格陵兰还是会安安静静地留在丹麦怀抱中,美国的扩张野心或许得另寻“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