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上将当选新中国副主席,很多人不服,周恩来:听他就不用长征

小淇阅览过去 2025-02-14 09:42:38
前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曾任国民党上将的李济深接受国家重任,将副主席一职扛在了肩上。

对于此事,组织中许多资历颇深的老将却十分担忧,纷纷认为以他的履历难担此大任。

就在众人质疑之时,周恩来总理站了出来,替李济深仗义执言,平息了这次不必要的争论。

那么,当时周总理究竟说了什么?而李济深对于我党又有着什么样的贡献呢?

李济深其人

李济深是1885年广西生人,他的原生家庭也是最普通的农民百姓。

幼时的他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充斥在他眼前的是满目疮痍的旧社会。

1909年,身负家国重任的李济深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胆识被保送至保定军校,自此开启了他壮烈而又广阔的一生。

学习过程中,李济深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军事理论技术,同时,日常训练里,李济深也是最能吃苦的那一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体魄越来越健硕,而心中对于三民主义的崇拜也达到了顶峰。

1920年,在得知孙中山老先生正在广州招兵买马时刻,李济深也不远万里前去投奔。

彼时,正值用人之际,孙中山老先生在见到李济深之后,当即对其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同时,还将第一师参谋长的职务交到了他的手上,再后来,在黄埔军校建立过程中,孙中山也将教官的重要职位交给了李济深。

可以说,早年间的李济深心中怀着的是整个中国,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脚站错了阵营,后来竟会埋下如此大的祸根。

叫板蒋介石

1927年,蒋介石不顾国内焦灼的战争形势,悍然对我党发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在国民党担任要职的李济深也被迫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之中。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彼时,不少共产党人都对李济深颇有微词,甚至以“敌人”来看待他。

不过,对于他们的不解,李济深却从未解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自反革命事变爆发后,李济深曾多次针锋相对的对蒋介石的独裁武断提出指责。

如此种种也让蒋介石对其产生了猜疑,为了遏制李济深的权力,蒋介石甚至还给他扣上了谋反的罪名,直接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蒋介石与李济深之间的矛盾则显得更加突出,当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时,国民党内部是李济深第一个站出来直接提出反对的。

他甚至还不畏蒋介石的声威,直接点明了东北三省沦陷的始作俑者就是蒋介石。

这句话让蒋介石颜面尽失,愤怒的他竟然派出了特务试图刺杀李济深,所幸李济深早有耳闻,这才幸免于难,也正是在那之后,李济深公开宣布与蒋介石断交,退出了他工作十数余年的国民党,来到了香港。

后来,当蒋介石想要勒令李济深率军攻打共产党时,李济深却放弃了高官厚禄,不断的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我党送来了重要情报,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着实有着李济深的一番功劳。

故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考虑到李济深在抗战年间做出的贡献,特地将国家副主席一职交到他的手上。

不过,对于组织决定,一些革命老将却颇有微词,他们认为用一名国民党上将来担任国家副主席,难免会激起民愤。

就在这时,周总理主动站了出来。

“当初我们要是听了李济深的话,或许就不必长征了。”总理仅仅只用短短几个字,就彻底堵住了众人之口。

实至名归

原来,早在1933年反围剿开始之时,李济深就与19路军的蔡廷锴达成了一致:绝不对中国人开出一枪。

所以,虽然当时的他们表面上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但实际操作过程中,19路军队红军队伍却只是佯装进攻。

当其他国民党队伍对红军形成包围的时候,也是李济深第一个站了出来找到了毛主席,打算令19路军给我军队伍让出一道口子,从而给红军突围的机会。

对于他的建议,毛主席和彭德怀总司令都十分认可,而李济深的为人也让他们格外放心,但没想到这个周密的计划却被博古打破了。

由于当时我军队伍虽然是自行组建,但红军的指挥权却还是被共产国际所掌握,而像与李济深合作这种此等大事自然也必须向共产国际上报。

一直坚持着“左倾”主义想的共产国思际哪里考虑过中国的实情,其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次机会,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红军被迫进行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而李济深所在19路军也只能跟随反蒋联盟解体。

当然,除了这一点外,李济深之所以能够胜任副主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主席的人选是毋庸置疑的外,能够担任副主席一职的人选可谓是大有人在。

为了保证国家的民主性,故而在六名副主席之中,中央才决定选择三名党内人士与三名党外人士。

而先后三次被蒋介石开除的国民党的李济深,在当时可是第一批响应“五一口号”的民主党派人士,同时,也是最早参加政协的才俊之一。

这一点,其即便是在面对美国抛来的高官厚禄时也从未发生改变。

所以,由李济深担任副主席一职,不仅仅是形势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而其在位年间,也着实运用自己的威信帮助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结语:

诚然如此,自始至终,李济深都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战士,而他的枪口也从未对向中国人。

如今,国家将这份重担交到他手上,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向世界证明,我党向来看重的不是本门功夫,而是一个人的本心。

参考资料:

李济深.中国政府网

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南方网

李济深:革命元勋的抗日岁月 遗言“要见九州同”.中国共产党新闻

2 阅读: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