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全国经济第一!出口占全国20%,5个新都市圈改变广东人的未来

桐桐看趣事 2025-05-02 03:57:30

2025年,一则重磅消息在南粤大地引发热议:广东有六个城市将晋升为国家交通枢纽,其中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更是朝着建成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广东还将打造五大都市圈。这一系列大动作,让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广东一个省份能有如此手笔?

先来看看广东的经济实力,其GDP占全国的10%,并且连续36年稳坐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宝座。但经济强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国际贸易、高科技、人文以及交通要塞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国际贸易方面,广东的出口表现堪称惊艳,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0%,而出口增量更是高达65.2%。以2024年为例,广东对美出口占比达到16.1%,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41.6%。这组数据充分表明,广东人在赚外国钱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贸易战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广东经济,本质上就是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创新层面,广东同样表现亮眼,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里拥有24家芯片公司,规模位居全国之首,科技消费和科技成果均位列全国第二。21世纪是高科技竞争的时代,全球都在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发展广东的科技力量,无疑是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关键。

再看人文因素,广东人口规模庞大,常住人口达1.27亿,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不仅如此,其人口净流量和增量均为全国第一,新生人口是死亡率的两倍以上。广东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人口虹吸效应?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广东人爱国且敢于付诸行动。

清末时期,英国人在三元里闹事,欺负中国女性,当地村民奋起反抗,直接将闹事者打死。

随后103个乡亲将四方炮台的外国人围困三天,几乎将其全部歼灭,维多利亚女皇也因此放弃了殖民中国的想法。村民们还发布告示,表明“你再来我就干死你,不用官兵,不用国家的钱,我们自己来”,字里行间尽显爱国豪情。

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华侨敢死队积极投身革命;淞沪会战期间,驻守上海的粤军第19路军,在春节前十天面对日军9万海陆空联军扬言12小时南下上海的挑衅,拼死守卫上海长达33个日夜,以伤亡三分之二的惨重代价挡住了日军多次进攻,日军三次增兵、四次换帅都未能得逞。

抗战期间,据说90万粤军出征,归来时不足3000人。正因为广东人如此爱国,才吸引了众多人才。同时,广东的包容也极具吸引力,在日本车盛行时,广州满大街都是日本车,却没有人砸车;如今国货崛起,比亚迪、小米、华为、理想、小鹏等品牌的车辆随处可见。

此外,广东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堪称全国之最,春节期间,线下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灯会、花车游行、英歌舞、麒麟舞、舞狮、舞龙等,让人应接不暇,这也导致广东地区春晚收视率较低。而且广东人对清明祭祖极为重视,有着“春节不回家叫游子,清明不回家叫逆子,不生孩子的人连儿子都不算”的说法。

从区位优势来看,广东版图形似等腰三角形,粤北较窄,粤南较宽,拥有广阔的沿海面积,4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4080公里,并且是邻省最多的省份之一,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接壤,东南部紧邻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距仅300公里,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南部与香港、澳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世界四大黄金水湾之一。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周边省份的贸易往来很多都要借助广东,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也常常通过广东入关。

内陆方面,广东背靠南岭,珠江贯穿全省,形成了水陆兼备的立体交通运力。

自唐宋以来,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港口,这种延续千年的开放基因和经商基因,让广东成为“一带一路”上与东南亚贸易的桥头堡,也是辐射全球的战略支点。因此,广东有6座城市晋升为国家交通枢纽城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面来具体看看这些城市的发展定位变化。

广州,作为省会,GDP高达3.1万亿,位居全国第四,与惠州、佛山、清远、东莞、中山相邻,处于珠江入海口的中心位置。

广州构建了“三环+十九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拥有唯一的国际航空与国际航运中心,即将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三环+十九射”的高速公路网络

凭借双机场、八横八纵的广州南站,以及铁路沿线和佛山、广州两个港口,实现了空铁水路一体化。国家设立的第一个都市圈——广州都市圈,将佛山、清远、肇庆连接在一起,GDP占全省的40%,未来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区。

广州服务业发达,服务业GDP占广州GDP的70%,涵盖科技、金融、商品贸易等领域,这些数字、数据和消费习惯可反向推动科技研发,而佛山则凭借产业基础负责高端制造业升级生产,之前佛山产业转移到清远,如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协作链条。

深圳,作为广东经济第一城,深圳港吞吐量全国排名第三,南海航线连接着台湾海峡、菲律宾海峡,通向东南亚各国。如今,深圳的产业结构正悄然升级,曾经的华强北电子产业和水贝产业逐渐向机器人谷、无人机基地、智慧指挥领域转变。

南海航线连接着台湾海峡、菲律宾海峡,通向东南亚各国

深圳的优必选等几十家机器人公司聚集,形成了对标美国硅谷的“机器人谷”;龙岗的无人机基地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消费无人机占产值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的50%,汇聚了1700多家低空经济产业企业。

今年第一季度低空经济产量增量高达48.2%,机器人产业规模更是高达2000亿,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7万家,增速39%。除了硬科技,深圳在软科技方面也成果显著,如深圳体育馆的智慧指挥中心,拥有1007个无线网络接入节点和4707个5G探头,实现了AI安防巡检、能源光储智能化调控以及物业、赛事、应急管理的统一调度,走在了全球前列。

深圳与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组成深圳都市圈,定位为高科技发展、深港协同纵深推进、先进制造集群发展以及海洋经济前沿阵地。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等众多知名企业已在此聚集,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惠州的石化能源基地都是优势产业,惠州还是粤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投资五十多亿、占地1500亩,已有一百多家企业入驻,产值过百亿,基本保证了广东1.5到2.5小时新鲜产品的供应,覆盖香港、澳门地区。

珠海,这座城市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

横琴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俯瞰澳门氹仔岛、横琴金融岛和珠海湾仔,形成了澳门与珠海人的融合圈。

横琴金融岛

这里的无人公交车2022年就已投入使用,能实现人工智能对话。澳门新街坊专为澳门人打造,提供装修好的住房,拎包入住,还设有免费卫生站和24小时政务服务中心,吸引了两千多澳人在此生活。

澳门与横琴合作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中医药推向葡语系国家,并实现了AI中医号脉。以珠海为中心的珠西都市圈,由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组成,堪称粤港澳的门户,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在格力、中船等企业带动下,形成了智能家电和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这里还是亿万吨级港口区、国家级海洋牧场中心示范区以及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拥有国内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

湛江,作为粤西的中心城市,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联系紧密,和茂名市、阳江市组成粤西城市圈,即湛茂都市圈。这里汇聚了中科炼化、巴斯夫等石化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也是对接东盟的跨境电商示范区。

湛茂都市圈

而汕潮都市圈,凭借2000万海外潮商的资源,建立了相关产业引进示范区,还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内衣、陶瓷生产基地,并围绕这些产业建设了特色示范区。

这五大都市圈,各自有着明确的定位与分工。深圳和广州聚焦科创和高端服务,珠西侧重先进制造业,湛茂主打临港工业,汕潮深耕特色轻工,形成了梯度产业互补的格局。广州、深圳联动香港、澳门,湛茂对接西部陆海通道,汕头、潮汕衔接海峡两岸,共同构建起内外双循环枢纽。

同时,政策赋能横琴、前海南沙等特殊平台试点区域,推动体系和制度的逐步开放。广东北部的梅州、河源作为都市的绿色屏障,正在探索产业飞地和生态补偿机制。

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广东此前的发展规划基础愈发夯实。散列中子源全球第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探索地下700米,鹏程算力实验室全球算力领先,华为芯片突破7纳米,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华大建成全球第一的基因库。

在广东人民的努力下,培育出七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全球独角兽,数字经济规模达7.5万亿。

产业不断升级,如佛山陶瓷行业借助5G和工业互联网降低能耗35%,纺织业数字化提速80%,新能源车占全国六分之一,“新三样”(电车、锂电池、太阳能)出口占全国28%,广交会成交额达500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招商2.5万亿。全国首个链长制在广东实施,首长担任总链长,攻关十大战略性产业链,研发经费占GDP的3.4%,居全国首位。

广东人民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干劲、“干”的作风,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未来的广东,必将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全球创新中心、科创中心,为实现中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强大力量。

至于这六大交通枢纽城市和五大都市圈未来将如何改变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不定其中就有你的家乡,它又将在这场宏大的发展浪潮中迎来怎样的机遇与变革呢?

文本内容源自@源哥言商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9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