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搜索这个赛道无可争议的先行者,谷歌无疑是一众后来者模仿的对象,沿着他们的道路前进更是竞争对手心照不宣的选项,即便新物种“AI搜索”也一样。日前,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就宣布进军浏览器市场,准备推出名为“Comet”的浏览器产品。
按照Perplexity方面的说法,Comet浏览器致力于打造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搜索体验,并主打“智能体搜索”概念。不过目前关于Comet浏览器的具体设计尚未可知,它究竟使用那种浏览器内核,除了AI之外是否会有其他功能都还处于迷雾之中。
谷歌当年做了Chrome,现在Perplexity也要做Comet,似乎是要将Cosplay进行到底。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Comet能帮助Perplexity实现业绩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就需要了解当年谷歌为何要开发Chrome。事实上,谷歌做Chrome并不是为搜索引擎找一个入口。
用谷歌现任CEO、时任Chrome负责人桑达尔·皮查伊的话来说,是“We hope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entire community to help drive the web forward(我们希望与整个社区合作,帮助推动网络的发展)”。当然了,这番说法确实过于冠冕堂皇,但它确实是谷歌要做Chrome的主要动机。
据悉,谷歌真正开始对Chrome进行开发始于2006年,彼时正式微软的IE(Internet Explorer)正如日中天。可是随着Flash2004等技术的问世,网页不再是由静态页面组成,多媒体成为了Web生态的新潮流。由于传统浏览器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Web 2.0时代的需要,所以用户与Web开发者就都希望有一个更强大的浏览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因为谷歌的搜索引擎是建立在对网页的抓取、排序与索引上,所以Web生态的繁荣自然是他们乐见其成的一件事。现实其实也证明了谷歌通过开发Chrome,进而促进Web技术发展的做法,也使得这家公司在Web领域拥有了超然的地位。时至今日,谷歌通过开源的Chromium,实质上已经成为了Web生态的领导者。
显而易见,如果Perplexity的Comet能复制Chrome的成功,作为互联网最为经典的入口,在浏览器市场站稳脚跟的Comet势必会为Perplexity带来泼天的富贵。可是Perplexity真能复刻谷歌的这番操作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毕竟Chrome所拥有的“天时”已经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式。
作为现代浏览器的Chrome之所以能打垮微软IE,是因为后者在结束了与网景浏览器的纷争之后变得僵化,又卡、又慢、功能少界面丑、还时不时崩溃,以至于甚至被列入了“科技史上最糟糕的50大产品”。可反观Chrome,渲染引擎Blink、JavaScript引擎V8、多进程架构都称得上是划时代的技术,所以直接就将IE衬托成了老古董。
而且不同于IE,Chrome从来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始终在保持与时俱进,直到如今都是整个浏览器市场体验最好的产品。所以在财力更雄厚的微软打造的Edge都没能改变这个局面的情况下,更遑论Perplexity了。如果Perplexity的Comet想要要像当年的Chrome那样颠覆市场,就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次世代浏览器才有可能。
可是谷歌为开发Chrome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团队、花费了天文数字,外界对于Chrome开发成本最低的预估也在百亿美元的水平。不说百亿美元,如今Perplexity恐怕连十分之一的钱都拿不出来。事实上,Perplexity要打造的Comet大概率逃不脱套壳Chromium。
按照常理,开发一款套壳Chromium的浏览器显然不值一提,可Perplexity方面偏偏又拿出来说事。这其实是因为Perplexity现在“没活了”,随着DeepSeek-R1、OpenAI o3、xAI Grok3等推理大模型的问世,Perplexity的AI搜索一下子就变得平平无奇。基于联网搜索和深度思考,推理大模型所实现的搜索能力无疑更胜一筹。
Perplexity的AI搜索最引以为傲的能力就是代替人类思考,将搜索引擎抓取的网页提炼、整理、归纳,可是在这个方面,推理大模型的表现更青出于蓝。既然有了思考能力更强、输出更接近人类的推理大模型,大家又何必去使用Perplexity的AI搜索呢。在这个问题Perplexity回答不了的情况下,也就只能转移话题了。
既然AI搜索不再时髦,Perplexity就得搞出“智能体搜索”,要不然下一轮的融资又该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