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汤阴,怎么变成小汤阴县的

搞流量的老张 2024-04-20 10:40:41

汤阴县,得名于汤水,汤就是热水,应当最早是温泉水,《山海经》有记载,更出名的是支流“羑水”,周文王演周易的“羑里”。汤阴在战国叫荡阴,汉朝叫荡阴县,唐宋明清,汤阴县是一种重要的县。

这里有山有水,孕育文明,又是交通要道,“宜沟镇”是自汉朝便知名的驿站,按照古人车马速度,宜沟是淇县和汤阴之间非常适宜的“歇脚处”,曹丕、曹植、杜甫、苏轼、慈禧和光绪出逃,都路过汤阴、宜沟。晚清,铁路兴起依旧是毕竟之路。看今天地图,依旧是交通要道,太行山东麓就是一条交通、文化要道,而汤阴是其中之一。

古人以山河为界,汤阴范围相当于汤河流域为主,南至淇水,北至羑水,西至太行山,东至卫河,周边是浚、淇、林、鄣德、内黄。从明朝的汤阴地图,可以明细看到鹤壁集、淇县都属于汤阴县。民国地图,可以看到,宜沟镇汤阴县的南界,大赉店是浚县的北界。

新中国建立,汤阴隶属平原省,52年平原省撤销,54年淇县划给汤阴,这个时候是大汤阴的管辖范围最大的,1957年3月,鹤壁从汤阴县划出,称鹤壁市,而后鹿楼、大河涧、盘石头、桑园陆续划归鹤壁市。1962年,淇县,从大汤阴划分出去。

1986年,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大汤阴县也就变成小汤阴县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