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何陷入依托咪酯成瘾的泥潭

湖南康达精神卫生中心 2023-11-29 17:10:35

从去年年底接收第一例至今,我院共收治近1000名依托咪酯成瘾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最小的仅13岁,未成年人的占比几乎达到了1/5,且未成年中女性占多半。

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吸毒者大多数应该是30岁往上的男性,但依托咪酯吸食者的年龄和性别占比却与此印象大相径庭,其中原因何在?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尝试给出一个比较实际的结论,康达君与我院成瘾科主任与心理科主任进行了沟通,总结得出了以下观点:

出于家庭关系不融洽等原因,许多青少年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辍学,在社会上同伴的影响下接触到了依托咪酯,出于好奇、融入群体等的原因尝试了第一次。由于依托咪酯的成瘾性比较强,且吸食初期并没有出现十分严重的身体反应,再加之当时依托咪酯并未管制,他们缺乏对其危害的正确认知,于是就放任自己在心瘾的驱使下不断吸食,就导致了我们如今我们看到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依托咪酯管制之前,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大范围流行,是由他们本身的所具备的特性以及依托咪酯这种物质的特点共同引发的。

首先是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好奇心重、冲动;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某些事物的判断能力,容易在朋友的诱导、怂恿之下尝试一些他们认为不伤大雅的事情。

拥有这样特质的青少年群体,在辍学以后面对社会上复杂的环境本就容易陷入被动,此时再加上“与家人关系不和”这个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与关怀的缺失,会让他们更看重与朋友和同伴的关系,也就更容易被他们所影响。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依托咪酯成瘾的青少年,经过沟通,发现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在同伴的影响下接触、尝试了依托咪酯。而当心理医生与他们进一步交流以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与自己父母关系不和睦。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托咪酯的药物特性。它是一种用于手术的麻醉药物,且在今年10月1日之前未被列为毒品管制。初吸食者凭感觉无法察觉到其危害性,但该药物极易成瘾。

通过与我院依托咪酯成瘾的青少年患者沟通可知,他们在接触到依托咪酯的时候之所以敢尝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10月1日前)它不是毒品,不像海洛因、冰毒、麻古这些令人闻之色变;

2、它是一种药物,医院里面都在用的;

3、身边的朋友都在吸,他们都没出现什么健康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再加上身边的朋友一起引诱、怂恿,为了合群自己就尝试了第一次。在首次尝试过后,自己担心的身体健康并未出现问题,于是就更加坚定了依托咪酯跟香烟一样,只是比香烟更加“有劲儿”一点而已,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如此尝试过一两次以后,心瘾就开始出现,此时不需要有同伴的影响,他们就开始自行寻求依托咪酯吸食。如此一来,他们的心瘾就越来越大,吸食的量也越来越多。等身体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离不开依托咪酯了。

综上所述,依托咪酯成瘾者中的青少年比例之所以占比这么大,核心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家庭关系不和导致他们年少失学,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位的情况下过早地步入了社会,接触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二是以依托咪酯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危害并不为大众所知,导致青少年轻易地去尝试;第三是依托咪酯本身的成瘾性大,尝试一两次就会成瘾,在父母还未来得及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上瘾。

在这当中女性占比大的原因也就可以窥见端倪:社会上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未完全消除,整体上来看,女孩在家中受到的关爱和重视比男孩少,辍学的可能性也越大;且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在朋友圈子里面的配合度;于是她们就更容易被社会上接触的朋友引导而吸食依托咪酯。

当然,以上总结的只是普遍性的原因,当然还存在着“通过吸食依托咪酯来帮助睡眠”等其他原因,但基于这些原因而吸食依托咪酯的人群占比太小,参考价值不大。

基于以上观点,康达君呼吁广大青少年的父母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青少年们应当提高警惕心,学会建立健康的朋友关系,不轻易尝试所谓的“新潮东西”;相关部门、单位也应该加大对新型毒品、成瘾物质的宣传,让更多青少年在接触到之前就了解其危害。

而这当中,与父母的关系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家庭关系和谐的青少年会接触到“不良朋友圈”的可能性远低于成长与不和谐家庭中的。且当青少年走错一步以后,如果有家庭的关爱,他们也能及时回头,不至于一直错下去。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依托咪酯成瘾者中,部分患者因父母的不理解与责怪而产生了消极情绪,破罐子破摔,导致他们即使在了解到依赖的危害后,仍对治疗表现出较低的配合度。

总而言之,作为还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出现问题,折射出来的多半是家庭的问题。父母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就能极大概率避免问题的出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