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双锁教授:以干扰素为基础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研究进展

建中康康 2025-04-10 03:03:59

编者按

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年会(APASL 2025)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双锁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党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愈及肝癌早期干预研究,其“CHB临床治愈脱帽项目”与“长安工程”项目在领域内具有深远影响。《国际肝病》特别邀请党双锁教授,围绕以干扰素为基础的CHB临床治愈方案的新进展,特别是PD-1抑制剂联合Peg-IFNα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原文及采访视频

《国际肝病》

您团队报告的“CHB患者中PD-1抑制剂联合Peg-IFNα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项研究?

党双锁教授

在本次APASL大会上,我们团队展示了关于以干扰素为基础的CHB临床治愈方案的进一步研究。众所周知,CHB临床治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我们团队自2015年起便致力于此,开展了“CHB临床治愈脱帽项目”,并持续推进降低肝癌风险的“长安工程”。此次报告的研究,是在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上进行的延伸探索。

我们发现,在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治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能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干扰素治疗的延长,患者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尤其是PD-1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在未治愈且治疗初期有效但后期效果平台化或不佳的患者中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2022年至2023年初,针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研究设计如下:将未实现临床治愈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干扰素+PD-1抑制剂),另一组为对照组(持续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共纳入33例患者,对照组纳入31例患者,两组均继续治疗24周 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有10例患者HBsAg转阴,治愈率达到了30.3%;而对照组中仅有3例患者实现转阴,治愈率为9.7%。这意味着,在未治愈的患者中,联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治愈率约30%,这一结果令人振奋。

《国际肝病》

您是否计划将该联合疗法在更广泛的受试者中进行验证?

党双锁教授

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完成了注册,未来我们计划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我们得到了信迪利单抗企业信达生物及特宝生物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我们推进这一项目。关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我们也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将继续进行PD-1抑制剂剂量爬坡的研究,并计划在完成剂量确定后,开展多中心、随机甚至双盲的临床研究。我们期待这些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可靠、更具权威性的实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联合疗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国际肝病》

在您的研究中,虽然PD-1抑制剂联合Peg-IFNα治疗方案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但也观察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和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于未来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您有哪些建议或展望?

党双锁教授

我们的研究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CSID 2024)上也曾有过类似报道,当时与会专家就PD-1抑制剂的适应证问题提出了讨论。目前,PD-1抑制剂主要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我们的研究灵感来源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联合Peg-IFNα和PD-1抑制剂治疗时观察到的HBsAg迅速清除现象。这促使我们关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PD-1水平的变化,并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医院同行专家的严谨科学论证,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选择病例时,我们严格遵循了干扰素和PD-1抑制剂的适应证及排除标准。在联合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发热、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对症处理均可有效管控。

对于未来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我建议在进行病例选择时,务必确保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同时,我们需要进行更严谨、更科学的临床研究设计,特别是要关注免疫抑制剂适应证的选择。此外,鉴于部分肿瘤患者在靶免治疗后可能出现心脏问题或全身非特异性炎症,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也需要更加谨慎,进一步观察和探索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

《国际肝病》

本次会议上,除了上述报告外,您团队还有多项研究进行了交流。能否请您逐一介绍?

党双锁教授

在本次APASL会议上,我们团队除了报告CHB临床治愈项目的研究进展外,还展示了关于肝硬化和肝癌病理相关的血小板问题的研究成果。

血小板作为凝血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一直备受关注。我们团队近年来发现,改变体内的凝血状态或血小板的聚集状态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率。由此,我们深入研究了血小板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作用,特别是血小板的活性和血小板衍生促生长因子(PDGF)的分泌。我们发现,在肝癌患者中,血小板起到了助推作用,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改变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或活化状态可能会影响肝脏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报告了关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状态及其活化状态的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在肝硬化肝癌的情况下,血小板的活性状态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关于血小板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我们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我们还投稿了关于CHB临床治愈过程中宿主免疫状态变化的研究,特别是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这一研究也被会议收录。我们认为,宿主免疫状态是未来CHB临床治愈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计划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国际肝病》

通过本次APASL 2025交流,您有哪些收获?对团队开展后续研究有哪些启示?

党双锁教授

APASL年会是国际肝病研究领域的顶级盛会之一,与EASL、AASLD年会并驾齐驱。参加此次会议,我深感收获颇丰。首先,我感受到了国际肝病研究领域的广阔视野和前沿进展。特别是关于CHB和丙型肝炎的治疗、肝癌的早筛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都是当前的热点话题。

在CHB研究方面,如何实现临床治愈和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仍然是研究的重点。我们注意到,会议上有许多关于CHB治疗新方案、新药物的报道,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邻国日本在肝癌早筛方面的出色表现,这促使我们反思并加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APASL会议还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我很高兴看到我们国内的青年学者能够在这样的顶级学术会议上脱颖而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风采。我相信,随着这些青年学者的不断成长和进步,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将会更加响亮、更加夺目。

对于后续研究,我认为我们需要继续关注CHB临床治愈和肝癌早筛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推动肝病研究的深入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以干扰素为基础的CHB临床治愈方案的新进展,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PD-1抑制剂联合Peg-IFNα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将深入研究血小板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