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的挽歌·华尔街列传:摩根家族(4)

域外编者 2024-10-02 11:18:40
开篇:摩根家族真正的“龙兴之地”其实并不在美国,毕竟那时候美国距离世界中心还有不短的距离。所以理所当然的,摩根家族在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的手里能起飞,就离不开当时世界的中心英国,以及当时在英国的中心,也就是伦敦,混得风生水起的另一个美国人了。 两个投身在大时代里的弄潮儿,一前一后,借助当时的历史大势,才在时代的波浪翻涌之间,缔造了各自的传奇。 那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欢迎大家收看《金融霸权的挽歌·华尔街列传》系列视频,摩根家族的第四集,这个系列将为大家讲解在大时代中摩根家族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传奇的。 正文:上回我们说到约瑟夫·摩根通过祖上因北美殖民化过程中血腥的原始积累,而获得了最初的筹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一个金融牌桌上的位置,一屁股坐在了保险业,且是当时最时兴也最成熟的火灾险的位置上,才真正让摩根家族进入了往后逐步主宰世界经济的赛道,也就是金融行业之中。 1813年,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也就是J·S·摩根出生在哈特福德。 那年,那位在未来会带着摩根家族进入起飞跑道的人,乔治·皮博迪才堪堪18岁。 正好也是那一年的他才刚刚来到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巴尔的摩,为自己开了第一家干货店,以期能通过这个小店铺给自己攒点钱,然后去到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伦敦,去一展抱负。 在这一刻,历史产生了奇妙的联动。皮博迪开张自己第一份生意的时候,想着的是能通过这个小生意,一步步走出美国、走向世界,最终抵达那金碧辉煌的成功之殿堂。事实上,之后他确实做到了。而当他迈出铺就他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时,J·S·摩根恰巧出生了,也恰巧是这个人,不单跟他一起铸就了皮博迪的成功,甚至还在此后延续了皮博迪的成功,将其化为了摩根家族走向传奇的根基。 不得不说,这种历史的巧合在事后看来,总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天意”在其中。 那时候美国刚刚争取到独立不久,北美十三州大多都还处在各行其是兼互相磨合要去成为一个统一政府的阶段,并且那时候为了自身利益,美国还跟英国又打了一次,史称“美加战争”或“第二次独立战争”。选用哪个名字就看采用哪个立场了,如果相对客观一点,就叫美加战争,如果比较喜欢美国为中心的叙事,就叫做第二次独立战争。 我们一般把这次战争叫做美加战争。 这是美国第一次对外侵略,也是唯一一次对加拿大发起的侵略战争。 建国36 年,都不到40 年,就发动对外战争了,难怪此后短短两百多年就打了 134 次战争。 这次可能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比较手生,还不太懂怎么搞对外侵略,而且自身实力也不太行,结果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加拿大民兵烧了白宫,当时的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还被迫逃亡了。 从 1812 年时,麦迪逊雄心勃勃地说出那句“这一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的大言不惭的话开始,美加双方哐哐哐打了两年多,一直到 1814 年 12 月24 日,美加双方的外交官在比利时城市根特签署了合约才算是告一段落。 最后在 1815 年2 月 17 日麦迪逊终于签署了《根特条约》,这条约次日生效,才算是彻底结束了这一场战争。 其实这个战争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只不过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场对北美后续格局可以说是有决定性影响的战争,却很少有深刻且全面的分析见之于中文互联网,说不得以后我们还是要找个机会好好说道说道这个战争的了。 那时候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文化,不管是从自身实力还是世界影响力,美国确实还是个小卡拉咪,还在苦苦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拼搏,远不如大英帝国表现得那么有实力。 这一点其实从美加战争爆发的原因就能窥见一斑。 当时英法两国在欧洲正斗得热火朝天,这对老冤家一个占领了海洋,号称日不落,一个雄踞欧洲大陆,也称霸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是当时世界趋势已经从陆权朝着海权争霸转进,英国由于掌控海权,而整体世界贸易又因海洋贸易的崛起而越来越偏向于一体化的远洋贸易,这就意味着其实英国相比法国具备了极大的竞争优势,那么在武力方面无法干掉对方的情况下,就得开始运用软实力和巧实力了。 而同样的,那时候虽然海洋贸易已经相对成型,但欧洲对英国的支撑性作用,特别是粮食的支撑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法国借助自身的霸主地位,把英国长期依赖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粮食供应给断了。 这一下,英国是真的疼了,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直接反制法国。 于是思前想后,英国决定抓住自己海洋霸主的优势,挥舞起制裁的大棒,然后重重一棒敲在了美国的头上。 当时美国佬也懵了啊,我好端端地跟大家做生意,你大英帝国莫名其妙敲打我干嘛?没事儿凭什么要禁止美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啊,凭什么让美国船只能到英国去卸货啊? 然后法国佬更懵了,你跟我打就跟我打,怎么去敲美国去了,完全不能理解啊。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哈,法国还是快速跟进,当时还在雄踞欧洲的拿破仑立刻进行反制,在米兰也颁布法令,说你美国的船只胆敢服从英国的命令,不来欧洲卸货而只在英国卸货,那么就会成为法国的合法追捕目标。 这一下美国更是抓破头皮都不知道这祸从天降到底是咋回事儿了。颇有点美国要打压中国结果莫名其妙越南中枪了的既视感。 虽然各种不理解吧,但美国那时候哪儿有什么实力跟英国和法国叫板呢,于是也就只能乖乖就范。 1807 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颁布了国内的禁运法令,禁止任何美国船只运送货物到外国港口。 这法令一下,那可就不是卡脖子这么简单了,这是美国自己给自己上绞索呢。 仅仅一年时间,美国的出口额就从 1807 年的 1.08 亿美元狂跌接近 80%,去到只有 2200 万美元的地步,经济是直接从脚踝处砍起。 要知道,那时候美国可还只是一个原料、农产品和粗加工产品的出口地,跟什么高科技啦、金融啦,是完全不沾边的,在世界产业链的地位相比过去的中国都还有不如,如果出口被这样打压,相当于就被断了活路了。 于是又才过了一年,也是杰斐逊最后一年任期时,美国政府废除了禁运法。然后法国很快就给了美国一个信号,针对美国实施禁运的《米兰法令》在 1810 年11 月 1 日废止。 美国一看,这还有王法么,还有法律么,自己还有得选么?反正横竖都是没活路,跟着法兰西的拿破仑大帝跟英国佬拼了。 由此美国全面倒向法国,在 1811 年开始和英国交战,并在 1812年 6 月 18 日向英国宣战,那时候在任的总统麦迪逊才借着这个机会讲出了那句招来加拿大民兵,把自己赶跑后一把火烧掉白宫的大言不惭的话来。 从这个事情其实看得出,当时的美国在世界格局中是非常被动的,对欧洲大陆的依附性还非常强。英法两个远离美国的列强颁布的两条没头没脑的禁令,就让美国差点断了活路,由此可见美国当时的实力和地位到底有多弱了。 也就难怪皮博迪作为一个当时的美国人,一心想着的却是一定要去到英国,一定要去伦敦。 因为那个地方,就像曾经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纽约之于世界上其它落后国家的人一样,是所有处在当时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人向往的世界经济中心,那里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会。 这种心态,我想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应该在身边、在电视里、在互联网上,已经见识得非常透彻了吧。皮博迪的表现,也无非就是两百年多前,这种心态在美国人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而巴尔的摩,在皮博迪刚刚开张自己的干货店时,还没有从巴尔的摩县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市。这个因为航运和糖业在此后慢慢发展起来的城市,在那时候跟波士顿一样,是一个落后的渔村一般的地方。 那么想逃离落后贫穷的地方,去到更为发达、繁华的地区,在那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似乎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更何况,皮博迪这个人,根据记载,他同样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倒是和摩根家族是老乡了,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并未收到过良好的教育,跟当时的绝大多数美国人差不多。他 10 岁不到就跟哥哥一起干活来养活守寡的母亲和 6 个弟弟妹妹,属于是在社会大学里有过深刻进修的人。 由于他出身低微,饱尝贫穷之苦,且在社会上见到了太多世态炎凉,以至于他对赚钱有着一股子疯狂的渴望,同时这些过往也塑造了他的性格,让他自傲,或者叫比较孤芳自赏,同时又非常自卑,对别人表现出来的轻蔑极其敏感。 这样一个自卑又自傲的人,当然不愿意蜗在巴尔的摩这样的小地方。 于是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到了 1835 年,皮博迪终于攒够了资本,也看到了时代性的机会,毅然决然离开美国,前往英国。在那里,他将展开他的传奇,并在这些传奇故事里,收获属于他的美名。 在皮博迪离开美国的这一年,J·S·摩根 22 岁,已经频繁穿梭于当时的波士顿银行和各个金融商业体之间。他将在隔年开启自己的商业之旅,开始经营一家资产为 5 万美元的干菜店,并在同一年迎娶金融家皮尔庞特的女儿为妻,实现了家族之间的联姻。 从这一系列事情,其实我们已经能看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来。 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在美国这个其实更为看重出身和人情关系的社会里,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子。而摩根家族在哈特福德的各种经营,特别是金融行业的经营,甚至已经到了当地的金融家愿意跟他们联姻的地步,那么恐怕也不会是一个小打小闹的生意。 皮博迪此后在英国构建出自己的庞大事业,针对的就是美国本土的金融,那么他要选择合伙人,在那时候资讯并不发达,要做背调和验证一个人到底如何的成本奇高无比的年代,去找一个跟自己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又都是美国人,且家族已经有一定名声,自身能力又不错的年轻人,自然也就是上上选。 这一切都预示着,假如历史来到了合适的位置,这两条命运之线,自然也就有了交会的可能。 而这两条原本各不相干的命运之线在此后又是如何交会的,他们的合作,又带出了怎样的新局面,对美国,乃至于对世界的金融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让摩根家族继续向上攀登的,这一切的一切,且让我们将目光放到英国伦敦,在那里见分晓吧。 好了,今天关于摩根家族的故事就先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请先点个关注,咱们且听下回分解。我们是域外编撰者,同志们,下期见。
0 阅读:25

域外编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