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有个无梁镇那里有个龙门村,竟和“药王”渊源深!

禹州风 2021-01-11 18:22:45

从禹州市无梁镇政府西行5公里左右,有一个四面环山、中间凸起、状似元宝的神奇村落——龙门村,此龙门虽不是传说中“鲤鱼跳龙门”那个龙门,却和后人尊称“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

“药王”孙思邈像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晚年辞去朝廷医官之职,隐居百草云集的河南阳翟具茨山下(经考证即今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悉心研究药典、行医治病,造福百姓,如今龙门村仍留存有“药铺山”“药铺门(mai,er)”“老虎洞”“杏林坡”等与孙思邈有关的地名遗迹,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墓也在龙门村。卢照邻患有风湿病,发作起来四肢痉挛,疼痛无比,后经人引荐拜孙思邈为师,为方便治病便追随孙思邈来到这里,倾其所有买下几十亩田地居住下来,并在这里终了一生。

神医针龙得“龙门”

毋庸置疑,龙门村的来历和“龙”有关。

传说,位居四大龙王之首的东海龙王敖广控制着雨水、雷鸣、洪灾、海潮等,是绝对的司雨之神。这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敖广在空中行罢雨水,搭眼往下一瞧,所见之处七丘八岭十五涧,涧涧流水飞白练,好一副壮观的景象!敖广于是下得凡来,惬意地躺卧于西北方向的“跑马岭”上细细观赏,凉风习习之中竟不知不觉熟睡过去。不料雨后湿潮,有只将成“气候”的大蜈蚣从石缝底下钻出来活动,竟顺着龙王的耳朵钻了进去。

龙王醒来头痛难忍,知道“药王”孙思邈在山下行医,便化作人形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刚一搭脉便知来者绝非凡人,再从其脸、耳边所留印痕已对病症了然于心,赶紧掏出几根银针朝着龙王头部穴位慢慢扎了进去,暂时阻挡了蜈蚣的进一步深入。孙思邈又从周围农户家里借来一只纯白大公鸡,大公鸡一见龙王,不由自主地“喔喔喔”高声鸣叫起来。

再说那只蜈蚣眼见银针挡道情知不妙,害怕被针刺毙命,赶紧顺原路退返,谁知刚从龙王耳边露出个头儿,就听到自家克星一阵“喔喔喔”炸雷般的鸣叫,吓得猛一哆嗦,蜷缩成一团落到地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白公鸡一跃而起,用嘴叨住咽进肚子。孙思邈拔出银针,龙王的头痛病也随之痊愈。

龙王恢复元气,现了真身腾空而起,朝孙思邈点头作拜,在天上盘旋了许久才离去,村民们无不跪拜。龙王感激孙思邈的治病之恩,以后定期来这里布云施雨,这一代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把龙王现身的地方叫作“龙门沟”,慢慢地就改称“龙门”了。

悬壶济世成“杏林”

孙思邈隐居龙门村旁骛心智地采集药材,悉心研究药典,方圆村里的人们找他治病,药到病除后从不收任何报酬。病人痊愈后登门道谢,孙思邈就视情况叫他们在离他居住地方西南方向不远的山坡上种植杏树,病重者以5棵为准,病轻者1棵即可,多者不限。慢慢地那里就成为一片长势旺盛的杏林了。

桃三杏四梨五年。几年时间过去,杏树都先后结果,孙思邈就让人把黄杏采摘下来换成粮食,用来救济村里的穷苦人家。熟透了的杏子落到地上,孙思邈又把杏核收集起来作为药材。

后人为了纪念孙思邈无私施药、栽杏济贫的高尚德行,就以“杏林”特指中医坐诊的地方,现在许多中药店还都挂有“杏林春暖”的匾牌。

因孙思邈而成林的那些杏树顽强地存活下来,历经千年风雨仍郁郁葱葱,最大的一棵“杏树王”竟有磨盘粗细,直径三四尺。只可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杏林坡与建在浅井公社扒村一带的钢铁炉相近,这些杏树无一幸免地都被砍伐掉投进了炼钢炉。尽管如此,迄今这里仍被当地人称为“杏林坡”。

妙手医虎留佳话

再说有一天,孙思邈正在杏林坡一带采药,猛一抬头,看见一只猛虎蹲在前面不远处正盯着自己,不由得吓了一跳。他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正在犹豫不决之间,老虎竟慢慢朝他走来,孙思邈心说不好,索性把眼一闭听天由命。谁知老虎根本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只是抬起爪子朝他背后的药筐里扒拉。孙思邈暗想,难道老虎有求于我不成?于是说道:“您若有难处请我帮忙,请前面带路。”

老虎仿佛听懂了他的话,扭头领着孙思邈一路朝上,来到山顶一处洞穴外面,原来洞里还有一只雌虎,看来和外面这只雄虎是一对夫妻。孙思邈弯腰钻进洞里细细查看,只见那只雌虎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嘴巴半张,表情痛苦,用乞求的眼神看着他,全没了往日的威风。原来,老虎口腔里不知何时横卡了一条粗长尖锐的兽骨,两腮已经化脓肿胀,嘴巴难于自由张合,更不能进食。

传说中的“老虎洞”

孙思邈用采药铲把老虎嘴巴撑开,伸进去胳膊,小心翼翼地把那根骨刺拔了出来,再从药筐里挑拣出几种消肿止痛的草药砸碎揉成一团敷在雌虎两腮。老虎夫妻很是感激,雄虎看孙思邈下山体力不支,还摇头摆尾示意孙思邈坐在它的背上,一直把孙思邈送回了家。

第二天日上三竿,孙思邈在家不见一人来找自己治病,很是觉得奇怪,打开院门一瞧,原来昨天那只雄虎衔着两只野兔蹲在一旁。孙思邈恍然大悟,对老虎说:“礼物我收下,您赶紧走吧,有您在这儿病人都不敢来啦!以后只要不祸害乡邻,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老虎点点头,放下野兔离去,从那以后,老虎常在深夜把野味放在孙思邈门外就悄然离开。

现在,杏林坡山顶尚存有“老虎洞”遗迹。

“药王”遗风传千古

为了给卢照邻治疗风疾,孙思邈还专门在其居住的地方种植了一棵葛花树,利用葛根所特有的活血化瘀等疗效,千方百计调整中药配伍、尝试配制新的药方,帮助卢照邻增强体质,改善循环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取得显著效果。如今这棵葛花树已有1300余年树龄仍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特别到了夏天,盛开的紫色葛花与绿叶交相辉映,盘虬卧龙般的葛藤犹如身披彩练飘然飞天的仙女,成为当地一处美景。

千年葛花树

前些年人们熬制中药,都习惯把药渣倒在墙头上或大路边,据说这也与孙思邈有关。孙思邈刚来龙门定居不久,一次采药从与龙门交界的高垌村一户深宅大院前经过,偶然发现大门一侧倾倒了一小堆儿药渣。出于医者的敏感他多看了两眼,便从中发现了问题:药渣里几味药材明显配伍不当,虽不至于致命,却也会因药理相克而拖延病情。于是他敲开这户人家大门细问缘由,原来主人因病请医治疗多日不见好转,丫鬟天天熬药不胜其烦,当天刚端着砂锅出门往深沟倾倒药渣,听见女主人又在院内呼叫,于是随手把药渣倒在门前地上赶紧折身返回。孙思邈重新为主人把脉,另开了药方,结果短短几天主人病就全好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人们便都习惯把熬过的药渣倒在显眼的地方,以便被过路的良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龙门“药铺山”

龙门村西北面那座孙思邈常去采药的山,被人叫作“药铺山”;孙思邈行医治病居住的地方,则被后人称为“药铺门”;而今孙思邈塑像多以“骑虎伏龙”的形象出现,再加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的“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恐怕这些都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吧。(张延伟)

0 阅读:1

禹州风

简介:风光摄影,纪实摄影,关注民生,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