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库库雷利亚扔掉的是新款鞋,幸运的是他换上的旧鞋都是同一个牌子的!
网络媒体消息,库库雷利亚的扔鞋子图片已经被他删除,但影响力已经远播在外,很难收回了。
他扔掉的鞋子,是和他换上的旧鞋,同一个品牌生产商的,这对于厂家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少原来的产品还可以继续销售,新产品研发还可以改进,老老实实地继续科学研究,哪怕是承认防滑效果差,不适用于潮湿场地。
就算库库雷利亚没有因为滑倒而直接丢掉两个球,估计在新鞋大面积销售之后也同样会暴露防滑效果差的问题,那样召回就损失更大。
如此尝新的库库雷利亚,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换鞋事件很多,不仅仅是足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都有过,运动员都会穿熟悉的球鞋参加比赛,而赞助商都希望在重大比赛中宣传新产品,很多运动员被迫尝新,但在比赛中不适应,也很常见。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赞助商提前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多尝试适应,再穿出去比赛,新鞋子就算质量再好,也一样需要通过和运动员脚型和袜子的磨合,找到最佳契合度。
为什么新车买回家都要通过跑几百公里去磨合呢,是同样的道理。
鞋子和脚的关系,这个被很多艺术家写成了段子和小说,甚至有段子把鞋子作为了主体去描写感受。
段子里是这样描写的,“你考虑过鞋子的感受吗?一双崭新的鞋从店里被你带回家,因为稍有磨脚你就把它扔在鞋柜甚至角落里。它每天都在翘首期盼你的呵护你的照顾,但是到最后,它只能独自等待、暗自神伤,它能怎么办?它磨一磨你不过是想引起你的关注!它一直以来都很需要你!有没有考虑过它的感受?人们总是自己是那个脚被磨的人,但是,如果,你是那双鞋呢?”
库库雷利亚应该是该看看这个段子的。
那双被他扔掉的新鞋子,很可能被某个幸运的球迷捡到了,作为艺术品收藏品带回家了。
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命运。
每个人都从小有很多物品和玩具等等,但是真正能够从小到老都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笔者有很多小人书连环画,都是小时候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买的。大概有500本左右。
那个时候每到星期天,都会在写完作业后,和两三个也喜欢小人书的同学结伴去新华书店,大家都想买到最新上货的新书。
每个人都精心挑选和计算价格,看看自己兜里的那不多的零花钱,能够买几本小人书。
新华书店的街对面拐角处,有个小吃店,门口的油锅上摆着刚刚出锅的江米豆沙馅炸糕!一毛钱一个,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很公平的价格了,当然也不算很便宜。
而我们小伙伴们都会路过的时候馋的咽口水,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少买一本小人书,而买到一个香喷喷的炸糕吃,大快朵颐。
笔者选择了少买一个炸糕,多买一本小人书。
这些书伴随笔者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转眼间家里的孩子也都要高中毕业了,这些小人书已经很难成为孩子们也喜欢的纪念品了。
孩子们有自己喜欢的漫画书,伴随他们长大的那些漫画书,对于他们来说,才算是有纪念意义的。而伴随父母的那些小人书,再有市场价格,也一样不会被他们看作是财富了。
这些小人书,按照现在旧书市场价格,最便宜的也可以10元钱一本,当然是品相非常好的情况下。而这10元钱,在现在市场上买和笔者少年时代那个同样大小的江米炸糕,可以买5个。而在当时那小人书一般是一毛到两毛钱,也就最多买两个炸糕。
从购买炸糕的角度来判断,买这些书,还达到了保值的效果呢。
于是笔者就用这个生动的例子给孩子们讲故事,自己小时候的各种玩具和书籍,都要善待它们,等自己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或许自己的孩子们也可能喜欢,当然也可能不喜欢。那个时候,可以选择继续留着当作自己童年的纪念品,也可以选择转让给收藏家,给自己童年的宝贝玩具找到一个新的善待它们的新主人!
换到的钱,可以买到自己少年时期非常嘴馋的炸糕,当然也可以交给孩子们,也去做同样的事情,节省下来的零花钱,选择多购买一本书籍,少喝一杯奶茶!
孩子们会若有所思,至少每一次路过奶茶店,都会想起这个故事。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是善良的天地。
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也要真正的藏在内心深处,因为除了以身作则和讲故事之外,其他的各种软硬兼施和胡萝卜大棒都是没有遵循教育规律的。
对待库库雷利亚的愤怒扔鞋子,生产商只能顺应潮流而动,谁让咱们赶上了这个连续滑倒两次就丢掉两个球的倒霉孩子呢。
或许经过科研改进,库库雷利亚换上新改进的同款鞋子,还可以防住两个必进球呢!
遵循规律,是所有工作和生活的内在要求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选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这首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正是对“枯荣”二字的生动诠释,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象的画面。古原草之所以独特,便在于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即便遭遇野火的肆虐,只要根须尚存,便能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生机。作者巧妙地选择了“野火烧不尽”这一表述,而非“斩不尽锄不绝”,以此营造了一种悲壮而震撼人心的意境。野火熊熊,似乎能将一切化为灰烬,但正是这样的毁灭,才更能凸显出野草那从灰烬中重生的顽强与坚韧。烈火虽猛,却奈何不了那深埋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便以惊人的速度重新覆盖大地,仿佛在宣告着生命的胜利。
这“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彰显着生命的力量。而“春风吹又生”一句,语言朴实却力量感十足,“又生”二字虽简,却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评价此二句,认为不及刘长卿的“春入烧痕青”简洁且意境深远,然而此论或有偏颇。白居易的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原上草”的独特性格,更塑造了一种从烈火中重生的理想典范,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对仗工整,韵味悠长,堪称千古绝唱。相比之下,刘句虽意境相近,却少了那份韵味与力量,自然难以与白句相提并论。
如果说前两句聚焦于“古原草”的“草”之生命力,那么接下来的五、六句则巧妙地将视线从“草”转向“古原”,进而引出“送别”的主题,这一转折堪称匠心独运。前联如流水般自然,而后联则犹如精心雕琢的玉器,其精工之处尽显变化之美。“远芳”与“晴翠”皆为草之描绘,但较之于“原上草”,它们所呈现出的意象更为细腻、生动。那“远”的芳香,仿佛可以嗅到古原上弥漫的清香;而“晴”的翠绿,又让人仿佛看到绿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秀美之景。“侵”与“接”二字,承接了“又生”的意象,进一步描绘出野草蔓延、扩展的态势,再次强调了野草作为生存竞争中的强者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居早秋》)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然而,作者并非仅仅为描绘“古原”而写古原,他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送别的典型场景:在这春回大地、芳草萋萋的古原上,送别之情更显深沉与诗意。借用楚辞中“王孙”的典故,这里的“王孙”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子,而是代指那些即将离别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这结尾意味深长。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白居易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还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见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一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地说:“长安米正贵,居住在这里可不容易啊!”他翻开诗稿,第一首诗便是那首有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当顾况读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不由得连声赞叹道:“真是好诗!如此的文采,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别说是在长安,就是在全天下居住起来又有何难?”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库库雷利亚和凯塞多初到切尔西的时候,也是灰头土脸的,现在也算苦尽甘来打出了身价,切尔西已经冲到英超积分榜次席,北伐大业暮暮朝朝,总比还在中下游彷徨的曼联要幸运多了。
第二球和他滑倒其实关系不大,滑倒到射门穿了好几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