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绍康儿子也是北影演员眉眼演技酷似父亲没想到也患癌54岁便去世

陪伴是耗时最长的告白 2025-02-20 10:38:41

于凌达:英年早逝的演艺之星

1957年,于绍康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已然稳坐八一厂主要演员的宝座啦。他在《激战前夜》《水》这两部电影里塑造的角色,不管是反派的阴险狡诈,还是正面人物的刚正不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可让导演刘沛然在筹备《黑山阻击战》时,第一个就想到让他参演。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反右”运动如风暴般席卷全国。于绍康1947年曾有加入国军文工团的经历,就被八一厂的一些人打成了“右派”。可怜哪,1958年春天,他只能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前往遥远的北大荒报到。这时候啊,他那怀着身孕的妻子吴捷峰,内心该是何等复杂。

1958年11月,在牡丹江农垦局八五八农场六分场一间刚建好的房子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房子刚建成,门窗还没来得及安,北风就像调皮的孩子,“呼呼”地往里猛灌。没办法,家人只能拿被子毯子去挡窗户。但屋子里依旧冷得像冰窖,这小男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出生的,他就是于绍康的小儿子于凌达。

于凌达出生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姐姐,姐弟俩都是于绍康和吴捷峰的掌上明珠。可当时于绍康正在接受“劳动改造”,于凌达一出生,就得跟着父母四处漂泊。于绍康和吴捷峰组成个演出小分队,类似小型的“乌兰牧骑”,到各公社生产队“巡回演出”。两个孩子那么小,于绍康就和妻子一人背一个,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地受到了艺术熏陶。

1962年,于绍康凭借参与话剧《北大荒人》的创作,以及在同名电影里成功塑造纪庆山一角,得到北影厂厂长汪洋和导演崔嵬的赏识,被调入北影厂。4岁的于凌达跟着父亲回到北京。在北影大院,于绍康和葛存壮那是惺惺相惜,他们的孩子也像亲兄弟一样长大。葛优从小性格内向但心地善良,特别照顾比他小一岁的于凌达,两人情同手足。

当时于绍康和葛存壮一同出演好多电影,于绍康演正面角色,葛存壮演反派,可他们的形象都深受观众喜爱。但1966年的那场运动又捣乱了平静,于绍康和葛存壮都被“打倒”。尤其是于绍康,曾经参加过国军文工团的事又被翻了出来。他被关“牛棚”,后来又带着家人到大兴五七干校。8岁的于凌达又跟着父亲在农村待了5年,直到上中学,才因为父亲重新被电影界认可,全家回到北京。

于凌达从小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里,对表演兴趣浓厚。他和葛优报考不少艺术院校和专业院团,可总是功败垂成。直到1979年,葛优被全总文工团录取,于凌达也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父子俩成同事。当时于绍康正值演艺事业的“第二春”,各大电影厂争着请他,他在《大河奔流》等多部电影里露脸,还把多年经验传授给儿子。

1985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京都球侠》,导演谢洪邀请了众多明星和老戏骨,其中就有于绍康父子。于绍康饰演郝豹子,于凌达扮演喇叭五。于凌达的表演松弛、自然、诙谐,戏份虽少但在镜头里把喇叭五的机敏、聪慧等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里还有一场戏,喇叭五听到喇叭六遇害,他的表演用眼神就把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了,而且他吹唢呐也吹得很不错。于凌达和父亲长得特别像,还多了份帅气。

于凌达后来在《红尘》《中国远征军》等多部作品里饰演的角色都令人难忘。他演技继承了父亲,朴实、细腻、真实。可惜,1986年他28岁时母亲去世,1994年5月3日,他36岁的父亲于绍康因病离世。后来他也患病,葛优想帮他换肝,可病情还是恶化了。2012年11月5日,年仅54岁的于凌达去世,比他父亲还早走一步。

于凌达在演艺界人缘很好,2012年11月7日告别仪式上有近百位亲朋好友送别,包括葛优等演员表示哀悼。他的才华没得到完全施展就离去,实在让人叹惜,不知大家对他是是否有印象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1 阅读:596
评论列表

陪伴是耗时最长的告白

简介:我来做你的依靠吧,虽然我个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