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为了募集经费、办好贫儿教养事业,52岁的辛亥革命女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徐宗汉,远涉重洋前往美国进行募捐。
早在十多年前,因二次革命失败,绰号“香山女侠”的徐宗汉曾随丈夫黄兴流亡美国。但如今再次踏上美洲大陆,她已经从当年的女革命党人变成公益教育人士,年半过百却实现了华丽转身。
当地侨胞热情地欢迎徐宗汉的到来。
谈起此次来美国的意图,徐宗汉不无幽默地表示:“十几年没找你们筹钱,现在又来化缘了”,“不为别的,南南北北,创办了许多孤儿院。除了孤儿们的生活、学习,还想办工厂、办学堂,或者办农场,这一连串的辅助机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诸如师资、人才、物力……”
徐宗汉的口才一如当年,然她的目标却与当年大不相同,退缩到一角一隅,为的是一群小小的孤儿。
徐宗汉原本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不禁为她惋惜,将精力全部花费在孩子们身上。
徐宗汉解释道:“别忘了,我们自己有十个孩子呢!我一面照顾孤儿院,一面仍可照顾自己的孩子,否则自己的孩子怎么办?这是黄兴先生交给我的重任啊!”
凭借黄兴夫人的声望,徐宗汉的所求得到了热烈的回响,人们纷纷为祖国的孤儿募捐。可是,这笔捐款却没能用在孤儿身上,只因为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
徐宗汉回国之后,立即动身前往东北,去探望那里的抗日义勇军。她深入白山黑水之间,慰问战斗在抗日第一线的义勇军将士,给他们送来了从美国募集而来的款项。
望着那些身强体壮的抗日将士,徐宗汉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欣慰,更坚定了她的中国不会亡的信心。
在慰劳了抗日将士之后,徐宗汉又悄悄地返回了关内,幸亏她早走一步,因为伪满洲国的汉奸风闻徐宗汉来到东北,吃惊不小,害怕她策动推翻伪满的傀儡统治,正准备搜捕她。
从东北回来后,徐宗汉又埋首于孤儿院的工作,生活在无比的繁忙之中,整天是工作、工作、无尽的工作,连人也一直住在孤儿院里。
不久,日军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火纷飞的上海,出现了谢晋元率四百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壮举。
当听到谢晋元等坚守不退的消息后,上海各界群情激昂,募集了大批食品和巨额金钱,经过租界送往四行仓库。
在孤军坚守的那几天中,众多市民,会集在苏州河南岸,对四行孤军进行声援。
此时隔着苏州河,若有一面中华民国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的屋顶上,那么无论是对上海市民,还是对仓库的守军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徐宗汉立即向上海商会表示:我这儿有会游泳的孩子,用油布把国旗贴身藏起来,就可以送过去。
孩子们知道后,一反平日里的谦逊,个个争着要去。最终,游泳冠军杨慧敏如愿以偿地争到了这份光荣任务,把中华民国国旗插在了四行仓库的屋顶上,留下了抗战史上的经典画面。
在侵沪日军的猖狂进攻下,国民党军队终于撤出城区,徐宗汉也带着孩子们,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各人背着自己简单的行囊向西进发。
这是没有固定目的地的迁徙,走一程算一程。徐宗汉沿途又收容了不少孤儿。
尽管人们都劝徐宗汉,自身都保不住了,不能再携带累赘了,可她答道:“难道见死不救吗?”于是,人们无言以对,只好由她去做。
本来,徐宗汉设想跟随在军队后面,可以有个照应。但是行不通,因为两者行军速度相差太大,况且部队的行动既要保密,又要机动,只要一个命令,就会改变行动方向。
于是,徐宗汉决定自己慢慢走,走一段,歇一段。
每到一地,徐宗汉先找教会,让热心的教友帮助采办食品、日用品。而后再找一所小学,借到可供住宿的教室,于是一大群人就安顿了下来。随行的人们无不钦佩徐宗汉果断的决定和细致周到的安排。
然而,就在这长途的奔波之中,她的一头青丝变成了银发,而在逃离上海之前,徐宗汉是一直没有白发的。
一路奔波,一路操劳,有一天当她站在学校里给学生用来整理仪容的穿衣镜前,见自己满头银发之时,倒也吃惊不少。
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向大家解释道:“早就该白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头发白了也是理所应该的啦。”
从此以后,孤儿院的孩子们都称徐宗汉为奶奶。而在此前,大家都叫她黄妈妈。对此,徐宗汉戏称道:“这是日本人送给我的第一件礼物,升级做奶奶,一头银丝发。”
历经数不清的艰难,徐宗汉带领的孤儿军终于进入了四川盆地,来到了战时的陪都重庆。徐宗汉在重庆远郊的吕梁坝置地建屋,重建了孤儿院,在纷飞的战火中继续从事着抚育孤儿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
在长期的忘我工作、辛勤操劳之中,徐宗汉的身体日见瘦弱,并不时伴有咯血。
1944年3月8日,徐宗汉终于离开了她倾注满腔心血的一群儿女,安然去世,享年67岁。
参考资料:《革命女杰·徐宗汉传》(近代中国出版社)、《民国社会名流归宿》(上海书店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