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号,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产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已经投入练兵备战。申进科说,空军运油-20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加油机,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近日该机已经和歼-16飞机战斗机协同进行了海上空中加油演练,训练实战化水平有所提升。

空军发言人申进科
众所周知,空中加油机是现代化空军的诸多力量倍增器之一,甚至是大国战略空军的标志性指标。有了空中加油机,传统的战术航空力量将可以向更远的距离上投送火力和兵力,真正实现战略性的影响力。
从发明飞机并将其应用于战争起,航空专家们就开始寻求无须落地便可延续飞机航程的方法。人类最早的空中加油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粗浅尝试,当时的手段简直不能再原始,直接就是将一根软管从一架飞机传递给另一架飞机,再手动塞入油箱中加油。由于技术不具备实用性,空中加油直到二次大战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人类的首次空中加油尝试
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苏联开始考虑用远程轰炸机投送原子弹,延长航程的需求就开始突显,这极大地促进了空中加油机的发展。现代空中加油技术主要分为硬管加油和软管加油两种:硬管加油机一般通过尾部安装的伸缩加油杆与受油机建立刚性连接,其优点是由加油机上的操作员控制流程,受气流的影响比较小,受油机飞行员只需要与加油机建立良好的编队即可。硬管加油的输油速度比较快,也更适合给大型飞机加油。不过,硬管加油的代价是技术较为复杂,成本也更高,主要是拥有大量轰炸机和特种机等大型空中平台的美国空军采用。
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俄罗斯等军队选择的是来自英国的软管加油技术路线,这种加油方式是由加油机释放出若干根软质加油管,由受油机飞行员自主完成对接。这样的加油方式比较容易受气流影响导致不稳定,需要受油机飞行员具备较高的飞行技能,不过好处是研发难度较小,生产成本也更低。

以轰-6为平台的初代国产加油机性能并不如人意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空军就认识到了这种特殊装备的意义。198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代空中加油机。当时,中国所拥有的最大的军用喷气式飞机平台便是仿自苏联图-16轰炸机的轰-6飞机,在此基础上,中国向英国引进了软管加油技术。英国是软管加油的发源地,技术成熟,标准化做得很好。就这样,轰-6挂载加油吊舱的方案就成型了,这便是中国的第一种加油机——轰油-6。
然而这种初代产品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轰-6飞机平台的个头实在不算大,细长的机身内并不能容纳多少燃油。除此以外,轰-6平台的气动设计并不适合中低速飞行,这导致轰油-6只适合与高速飞机对接,低速飞机受油的难度很大。种种技术限制导致轰油-6作为加油机使用的实用性并不是很理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空军曾尝试向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购买伊尔-78加油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对方的供货能力极其有限,最终也只是杯水车薪地少量采购了几架,远不能满足需求。

运油-20为歼-16加油
所幸,不久后,一款期待已久的新型国产大飞机平台——运-20横空出世,一举扭转了发展瓶颈。运-20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新一代喷气式大型运输机,有着与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相仿的性能,这就意味着技术人员们终于可以在新的平台上施展手脚,打造全新的衍生特种型号,空中加油机便是其中之一。于是,在运-20运输机开始大量列装部队后,一种携带加油设备的版本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其实早在官宣之前,运油-20加油机就曾有出现在台海空域的报道,当时可能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测试,如今获得官方的公开报道,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机已经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即西方概念中的IOC。这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空军向一支真正的战略空军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今往后,具备加油能力的各种中国战机将可以更加常态化地执行远航训练,更好地维护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大国影响力也将随着红星铁翼的飞扬向更遥远的海天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