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我们距离大滞胀还有多远?股票、房子、现金会怎么变化?

桐桐看趣事 2025-02-14 02:13:07

在全球能源缺口不断扩大、电价疯狂上涨的当下,即便普京表态增加天然气供给,可 5 - 10 年的长周期里,危机真的解除了吗?

新旧能源利益集团的矛盾会就此平息?我们又离下一轮全球性通胀还有多远?回顾 1970 年代的全球性能源危机与大通胀,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20 世纪 70 年代堪称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危机前,原油每桶仅 1.2 美元,到 1979 年底突破 40 美元,10 年疯涨 30 多倍,引发了长达 10 年的大通胀。

当时美国年均 CPI 达 8.7%,英法韩等国超 10% ,美国 GDP 年均增长 5%,意味着民众年均实际收入缩水 4%。就像工资每年涨 5%,但包子价格却每年涨 9%,10 年后,钱包很难再支撑吃包子的需求。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与利益博弈。二战后,中东地区战火纷飞,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冲突不断,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让阿拉伯国家深感被背叛。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大幅贬值,以美元定价的石油实际收入降低,点燃了中东国家的怒火。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沙特等国先将油价涨 17%,OPEC 减产 5%,十多个阿拉伯国家对美禁运石油,1974 年初油价从 4.1 美元飙升至 13 美元,欧洲和日本等美国盟友纷纷倒戈,美国陷入孤立,工厂停工、能源短缺,直到 1974 年 3 月阿拉伯国家取消禁运,油价才回落至 11 美元左右。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8 年底至 1980 年底。1978 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年底伊朗暂停石油出口,全球市场每天出现 500 万桶缺口,两个月内油价从 13 美元涨至 21 美元。西方国家疯狂补库存,到 1979 年底油价达 40.75 美元历史高位。

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1980 年 9 月两伊战争爆发,石油供给停止,但油价未再上涨,1986 年甚至跌破 10 美元。与 70 年代不同,当下能源危机更多由环保和疫情导致供给失灵,但何时结束同样充满未知。

1960 年代末美国经济下行,为刺激经济大幅降息,资金外流,1971 年美国出现首次贸易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货币进入信用时代。1973 年美元贬值 10%,虽提升了美国商品竞争力,却引发石油等国际商品价格飞涨,美国进入滞胀。

此前,美国和欧洲 84 位金融巨头在比尔德伯格俱乐部讨论中东石油价格和利润,美国代表预言石油利润将大幅上涨,事实也的确如此,资本家通过石油美元绑定增强金融霸权,却让社会承受巨大冲击,美国工厂停工、工人收入下降,政府出台系列限能措施。

面对通胀,尼克松出台新经济政策,美元与黄金脱钩、冻结工资物价、加征进口关税,短期内虽催生 “漂亮 50” 大盘股上涨行情,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72 年底物价工资上涨失控,美联储加息引发美股暴跌,美国陷入滞胀困境,罢工不断、自杀率飙升,《时代周刊》甚至发文质疑资本主义是否终结。这 10 年,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制造业产能转移到亚洲,加速了产业空心化和中产阶级的没落。

从资产价格表现来看,1973 - 1974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标普跌 42%,“漂亮 50” 行情终结,跌幅达 80% ,全球股市普跌,港股一年最高跌 76%。但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美股两年涨 41%,港股暴涨近 200%。持续通胀下,美国能源、工业原材料板块表现出色,消费、科技、医药等板块不佳。

房地产方面,1974 - 1980 年美国房价年均上涨 11%,扣除通胀后涨幅 2% 多,优于多数资产。如今,大摩判断美国股票会跌,建议做空欧元或俄罗斯卢布、做多美元,暗示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美国银行首席投资官也指出,能源、大宗商品、不动产将成为赢家,债券、贷款、科技和一般股票面临困境。

尽管如今不会重演 1970 年代长达 10 年的滞胀噩梦,但高通胀阴影在货币泛滥和能源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切实影响着全球。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以史为鉴,能让我们在当下的经济浪潮中,更好地把握方向,做出明智的决策。

文章来源:厉害财经



0 阅读:24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