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谁说炮灰不是兵,为民族繁荣奉献吾之一切

韩冰聊电视剧 2023-06-12 16:01:46

之前我还觉得《我的团长我的团》应该能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但现在看来,好像没那么回事儿。好多人都说没听明白,难道是没听懂?这是什么意思?还是说,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这些节目?

事实上,这是一部让人永远看不腻的电视剧,在国内的抗日电影和电视剧中,很少能看到这样的电视剧。这些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也只有这部,能够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在痛苦中,体会到其中的真谛。看看那些在战争中,弱小而渺小的人们,是如何为自己的伟大而奋斗的。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战斗,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怎么拍摄一部战争片?实际上,这是一种折磨。朴实无华的神话故事,给了一个年代的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中,还能听到先贤们的呼喊,我们又如何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缅怀那段来之不易的日子呢?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或者用诗意般的语言来表达记忆?

整部戏都是在孟凡了的记忆里展开的,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对其中的人物与事情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言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二营长,我的意大利大炮呢”之类的话语,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但这部剧里面的台词,从通俗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一种抽象派的诗意,有的时候,还会显得模糊不清,但每句话,都是一种自我调侃,一种对人类生活的反思。一句话,一字一顿,仿佛一曲哀伤的诗篇,饱含着无言的呼号。土里土气的,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

说起来,兵分两路,这也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情况。在这个时代,连普通话都没有,更别说战时了。这一点,在国内电影中很少见,康洪雷导演在这一点上,可谓是一丝不苟。他们用东北方言、陕西方言、广东话、湖南方言、上海方言,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的身上,弥漫着浓浓的战火,他们的笑声,他们的咒骂,他们的心中,都压着一股沉重的压力。

一九四一年秋天,一群残兵败将边打边撤,逃往滇西南部的一个小镇——禅达。北平人孟凡了、上海人阿译、东北大兵迷龙;还有要麻、豆饼、蛇屁股、康丫、兽医郝大叔和湖南人不辣这些说着各种语言的兵,躺在一个残破的庇护所里,饿的饿,病的病,哭的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填饱肚子。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只要能引发共情,就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我们可以明白,在这场大战之中,因为同一个信仰而聚集在一块的人们,都有着一种无法被摧毁的特质。他们很普通,也很真实,就像我,就像你,他们都有人类的软肋,脆弱,无助,天真,固执……他们不能决定一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他们宁愿牺牲自己,成为一名炮灰。就算他们只剩下一条内裤,在缅甸的战争中,也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怎么能不让人动容呢?

这部剧有很多让人落泪的情节,比如:勉强吃了一碗大白菜汤面条,这是一种独特的东北风味,配上哀怨的 BGM,以烟雾遮蔽双眼为理由,一个坚强的东北男人,硬生生将自己的哀伤藏了起来,国仇家恨,谁能不落泪?龙文章在树林中跪拜,召唤鬼神,指向苍穹:“活人在泥土里,死人在天上,不辣,你的兄弟要麻在看着你。”

团长一个人步行往家走。我的团长真的很难过,他在哭泣,他很疲惫,他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他没有找到一个人,能够让他相信自己的生命。也有太多太多的画面,在滑稽的对白中,让人忽然变得忧伤,所以,有人欢笑,有人哭泣,但却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是团长带给人最大的感受。

一帮被冒牌队长带着的炮灰们,从懵懂中慢慢长大,到后来人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

“从那以后,我们就不停地喊着他,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那些古老的战争电影,每当日本人在电视上叫死啦死啦的时候,我都会发自内心地微笑,因为这就是死啦给我留下的印象。你怎么会说你不懂这个电视剧?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