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国家当时号召广大青年子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活动,数以万计的城市青年来到了广袤无垠的乡村土地开始参加劳动活动,这一批青年被称之为“知青”。
在1978年,国家大阵方针又出现了改变,决定停止上山下乡活动将所有的知青全部召回城内并安排工作,于是曾经下乡的近8000万知青再度回到了城中生活和工作。可是时过境迁,一切的事物都和十几年前不一样了,他们回到了城内也遭到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的困难。
于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也为了这数千万知青的命运,一个叫萧芸的女子在1982年写了一封信将现在社会上的现状和知青们的艰难生活全部都一一叙述,最终也改变了着8000万知青的命运,这封信被称之为“知青福音书”。
特殊时期,上山下乡1949年,萧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萧芸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才女,父亲更是湖南大学的高才生后来成了一校之长,而母亲也是女校毕业的高才生,后也从事教育工作,和丈夫一起教书育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的萧芸自幼便聪明伶俐,学习也很优秀,只可惜生不逢时。
在1957年,由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萧芸的父亲需要接受劳动教育,此时的萧家一落千丈,全国各地都在批富反右,萧芸和母亲的生活过得很艰辛。
随后在1965年,国家开始下达政策让城市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贫下中农的劳动再教育活动,而萧芸也在此次活动的人选当中,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萧芸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乡村的道路之上。
当时萧芸来到了湖南湘潭的一个小镇子上,她怀揣着满腔热血和理想来到了广阔的农村的天地开始准备施展自己的抱负。
虽然萧芸生于书香世家从小也没有吃过半点的苦,但是自从父亲被批成了右派之后,萧芸早已长大不再是当初那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在农村她努力学习,吃苦耐劳赢得了当地村民百姓的一致好评。
萧芸在农村的三年时间中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当地的生产建设,也在这里遇见了自己一生的伴侣李开彦。萧芸和李开彦是自由恋爱,两人之间有着相同的理想抱负也算是惺惺相惜,于是自然而然便在一起了,婚后也一直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知青返城,处处艰难原本萧芸以为自己将会一辈子待在农村,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进入了七十年代后期,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国家开始倡导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工作生活,于是数千万的知青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返城征程。
在离开城市近十几年的时间中,早已是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他们再度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乡下,城乡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他们初次回到城市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难题。
当他们回到城内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关于工龄的计算,按照当时说法是要完全扣除他们在农村的十几年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一切归零。
这对于这些曾经在农村有过十几年的工作经历的知青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主要是工龄会关乎着你在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问题,而当时的政策则是让这些曾经在农村蹉跎十几年的青年们丢失了时间和精力,受到了完全不平等的待遇。
主动写信,改变历史当时萧芸在回城之后被安排在了一个中学教书,这样的政策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她的利益,为了万千知青的权益她选择主动站出来,这也是为了她和家人以后的生活。
在万千知青踌躇之际,萧芸选择主动站出来写一封信给当地的领导,向他们诉说自己和知青们的想法,最终在该经过好几次的修改之后,萧芸最终将这封信寄出去了。
当时很多人都害怕这件事会牵连自己,也并没有选择在书信上署名,可是萧芸作为整件事情的带头人主动在书信背后署下了自己的大名并将其邮寄到了领导面前。
而萧芸也是思索再三之后才决定将信寄出,在她寄出之后也将自己的身后之事安排得妥妥当当,一旦出现了任何的问题就让丈夫和自己的离婚,然后这件事自然也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家人。
当这封信几经转折到了领导的手中之后,8000万知青的想法也呈现在了领导的眼前,关于此事领导们最终决定严肃对待一定会给他们一个交代。胡耀邦总书记对知青待遇作了批示,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调查知青的工龄问题。
1988年,中央下达了明确的规定表示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工作的一定要将其在农村工作的年限算入此时的工作年龄当中,以示公平。
正是由于萧芸这封信,8000万知青的命运由此改变,无数的人守卫了自己的权利和权益,赢得了平等和公平。
此举不仅改写了全国知青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全国8000万知青在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由此得到了一种肯定。自此,知青们在晋级、评职称、分房等方面,都享有到了农龄变工龄带来的种种好处。
而当初萧芸所写的那封信也成为了“知青的福音书”,造福了将近8000万的知青,让他们在当时那个政策不能够完全照顾到所有人的时代得到了应有的权益。
小结:萧芸这种敢为人先,主动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敢于为自己和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谋求权益和平等的做法值得我们当今青年的学习,她的做法使得无数的知青的心灵得以慰藉,也让我们明白了当年知青下乡所经历的岁月都是一种财富并不是时代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