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这裁判问题啊,一直是球迷心头的一块疙瘩。这不,季后赛快到了,篮协放大招了:请外籍裁判!
好家伙,这消息一出,球迷群里就跟过年一样热闹。咱们得承认,CBA裁判的水平确实参差不齐。同样一个动作,不同的裁判吹罚结果完全不一样,这球迷哪能服气?有时候看着比赛,真觉得比球员还紧张,生怕裁判一个哨子改变了比赛的走向。这赛季的争议判罚,那可真是不少。有些判罚,看得人一头雾水,感觉裁判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说这比赛,球员是主角,裁判是配角,可有些裁判,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主角,抢戏啊!
篮协这次请外籍裁判,也算是用心良苦。公告里还特意提了一句,说上赛季的外籍裁判“用国际标准很好地完成了吹罚比赛的任务”。这话说得,绵里藏针啊,明着夸外籍裁判,暗着敲打本土裁判。其实,本土裁判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拿徐杰的防守来说吧,赛季初的裁判通气会上,孙键成裁判说这是犯规。可到了国际赛场,也没见哪个国际裁判吹啊。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有些裁判,对规则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球迷对这个事儿,那可是议论纷纷。大部分球迷举双手赞成,觉得外籍裁判更公正,不会受人情世故的影响。毕竟,季后赛每一场都至关重要,一个错判就可能改变整个系列赛的走向。当然,也有人觉得,请外籍裁判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提高本土裁判的水平。可问题是,这水平咋提高?
这就像老中医看病,得慢慢调理。短期内,请外籍裁判救火,也算是个权宜之计吧。说到底,篮协这招,也是无奈之举。本土裁判不争气,只能请外援来救场。这就像自家孩子学习不好,只能请家教一样。其实,咱们中国篮球,不缺好苗子,也不缺好教练,缺的是一个好的环境。裁判也是一样,只要有好的培训机制,严格的考核制度,相信本土裁判的水平也能慢慢提高。
这就好比种庄稼,光有好的种子还不够,还得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雨露。只有各方面都到位了,才能长出好庄稼。有人说,CBA现在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成长的阵痛。这话说得有道理。青春期嘛,难免会犯错,会走弯路。但只要方向对了,方法对了,总会长大的。这次请外籍裁判,对CBA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希望本土裁判能好好学习,取长补短,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园丁”,为中国篮球的健康发展,浇灌出更多希望的嫩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是陈佩斯与朱时茂,主角与配角,你不是在抢戏吗,比赛变成了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