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那些“老黄历”过时了吗?

仰之亦行之 2025-02-16 19:56:33

哲学思想来自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是通过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而得到的。构成现实世界的一是自然,二是社会。自然和社会有其内在的属性、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即客观的辩证法。对客观辩证法的认识就是主观辩证法,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则是客观的。

其实哲学并不神秘,它是人类生存的行为学和智慧学,也即是对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学问。这种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人类认识不断提升,从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由此,使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烙印,换言之,客观世界越来越“人化”了。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利用和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日新月异。但是哲学的那些“老黄历”过时了吗?

首先是世界的物质性,也就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过时了吗?人们可以想当然,“为所欲为”了吗?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说人造金钢石,可以不考虑金钢石的内在成份和高温、高压的形成条件而点“墨”成金吗?不可能的。相反,人们必须在掌握金刚石的形状、色彩、硬度、内部结构、形成条件等客观实在性的情况下将石墨置于摄氏1800度和七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才可能造出金刚石来。

其次是世界的可知性,也即人类是可以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这也过时了吗?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由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而无限接近绝对真理性的认识。比如天体,过去说的地心说被日心说推倒后,我们知道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九大行星是绕着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运行的。就拿地球来说吧,这个在人类看来很庞大的星球,和太阳相比,如果把太阳比喻为一个篮球大小的话,地球就如一粒米那样大;太阳和银河系相比较,如果把银河系比做大海的话,太阳就好比其中的一粒沙子!这一切,不借助人类认识世界而制作出来的天文望远镜,人类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同样,借助高倍数的越来越精密的显微镜,人类又可以知道微观世界的许许多多的过去人们闻所未闻的知识。

现在出现的终极不可知论以及哲学在人的内心深处生成的理论和说教,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抛在了脑后,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地地道道的一种大倒退!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更是极为有害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