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案件回顾
大家所能想象的凶杀案可以残忍到什么程度呢?是一人谋害了一家人的性命,还是一人杀人之后分尸?
这些与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案例相比微不足道,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龙某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三年之内杀害了四十八个人,堆尸成柴垛,这是怎么样一个数字啊。
按照他这杀人的数量,他每个月都要杀上不止一个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的暴露是因为他杀害的一个农民工失踪,其哥哥到处寻找他的下落,最终找到了以农民工名字领钱的龙某民。
警察一开始并没有怀疑他,因为他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身材矮小,似乎没有犯罪能力。
但是,警察在他的家里找到了四十八具尸体,这些尸体被整整齐齐地排放。警察看见这个场面都震惊了,他们询问龙某民为何要杀这么多人。
他不仅没有任何忏悔,还得意洋洋地说道,自己不杀厉害的人,只杀残疾人,他的残忍已经超出了人的界限。
从小的溺爱让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龙某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所以从小就受到了超出常人的溺爱,他的父母非常想着他,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
以至于龙某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自己要什么都可以得到。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家里父母惯着你,在社会上可没人惯着你。
龙某民上学之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低潮,他因为身材矮小,经常被同学们欺负,这让他养尊处优的少爷性格得到了欺辱。
但是,他不想和自己的父母说,他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让别人认可自己。可是,身材差别让他根本无力抵抗同学的霸凌,他只能默默接受。
上学之后的遭遇让龙某民变得阴暗,如果说上学之前他是一个被惯坏的小孩,那么上学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阴郁的小孩,甚至有些早熟。
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人关注小朋友的心理健康,没人及时疏导他,以至于他变得越来越离谱,慢慢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龙某民遇到人生得第二个低谷是时代造就的,上学之后,他虽然被欺辱变得非常阴郁,但是他很热爱学习,他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出生的年代不好,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没有办法,他只能加入大家。
这时的龙某民似乎被打开了犯罪的开关,他好像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惩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龙某民养成的性格却无法被改变,他过惯了“人上人”的日子,无法忍受要凭借自己劳动换取食物的日子。
游手好闲的他很快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甚至是别人口中的坏孩子,但他的思想已经被养成,他完全不想通过工作与劳动换取食物。
龙某民第三次经历人生低谷是他开始犯罪的导火索,为了让他能够延续香火,他的父亲为它安排了一门婚事。
但是女孩并不是龙某民心仪的对象,甚至被龙某民瞧不起,因为那个女孩也是一个残疾人。
只是龙某民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情况,按照他的性格,根本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
这个女孩还是他的父亲托人花了大价钱娶回来的。
这是压死龙某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他看来自己不至于娶一个瘫痪的妻子,难道自己一个正常人还找不到对象了?
可是,周围的邻居,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这个女孩已经是龙某民最好的选择了。从这时开始,龙某民的心理逐渐变得扭曲。
三年之内杀害了四十八个人,令人毛骨悚然
龙某民和妻子生活了一段时间,还生了一个女孩,他的妻子除了瘫痪之外,其他的都挺好。
可是,龙某民从心底里憎恨妻子,她的瘫痪就像是在提醒着龙某民自己的无能。
所以,他白天总是不在家,他号称自己出去打工,但从来没有拿钱回来过,两个人的日子越发清贫。
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现状,龙某民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杀人计划,他将一些呆呆傻傻的残疾人杀害,然后见他们的钱占为己有,或许也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龙某民没有想过用别人的钱发家致富,他只是想过上一个正常一点的生活,对他来说,重要的是杀人,而不是拿钱。
龙某民的心里并不在乎人命,那些有些呆傻的人在眼里根本不算是人,他将他们杀害就像碾死一只昆虫一样。
龙某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一丝人的道德和良心。
而龙某民的妻子并没有阻止过他,甚至还为他提供帮助,不知她是因为残疾也变得心理扭曲,还是不敢反抗,害怕龙某民也杀害自己。
但警察找上门的时候,她确实有些精神异常。警察询问她一些问题,她都是答非所问,还说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比如洗衣服的水是红色的。
在两个人的配合下,龙某民在三年期间杀害了四十八个人,他最终被逮捕是因为他杀害的一个人杜某。
杜某被他骗到家里做工,他趁杜某睡觉的时候将他杀死,杜某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而杜某的哥哥一直在寻找他,后来听人说,他的弟弟前几天还领了工钱,他就到现场一探究竟,最终抓到了龙某民,将他送到了警察局。
可是,大家谁都没有想到本来是一起简单的失踪案,慢慢演变成了一场“杀人狂魔”的案件。
警察来到龙某民的家里,腐臭的味道满屋飘散,而生活在里面的妻子似乎是习惯了,没有一点反应。
根据腐臭的味道,警察发现端倪,在查找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沟壑。
在沟壑里,整整齐齐地躺着尸体,这一场面让警察都目瞪口呆。经过警察的整理,从龙某民家里挖出的尸体居然高达四十八条,这样的数字甚至是办案多年的警察都没有听说过的。
龙某民面对这样的铁证,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过程,令警察生气的是,他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情,反而认为他们就是该死的,还信口雌黄地说自己只杀残疾人。
残疾人难道就不是人吗?残疾人的命难道就可以草菅吗?龙某民的心里已经不是正常人可以推测的,他丝毫没有人类的情感。
在警察的询问中,他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被法院判决死刑后,还上诉声称法院的判决不公平。
可他没有想过自己杀害的那四十八条人命是公平的吗,他有什么权利处理别人的性命呢?
法律分析:无差别犯罪的法律制裁
龙某民的犯罪形态就是无差别犯罪,什么是无差别犯罪呢?无差别犯罪就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随机犯罪的案件。
这件的案件与一般的有预谋或者有矛盾的案件是不一样的,无差别案件几乎是无法预防的,想要解决无差别案件只能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入手,但这也是很难甄别的。
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当中,开头的那个男生在电影院拿着枪对观众进行扫射就是无差别犯罪。
对于他来说,杀害谁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自己要杀人,要让所有人陷入痛苦之中。本案中的龙某民虽然不是典型的无差别犯罪,但是他的行为也可以包含在无差别犯罪里。
因为,他的目的其实不杀害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杀人,杀谁不重要,满足自己心里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无差别犯罪与一般犯罪相比更加恐怖,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无差别犯罪,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坏人。无差别犯罪的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问题,这不是为他们开罪,而是为了预防之后的无差别犯罪,防止无辜的人死亡。
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无差别犯罪的量刑要比一般犯罪的量刑严重,因为无差别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更加恶劣,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最重要的是,无差别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将他们轻判,等到他们出去,还有可能实施再次犯罪,这对于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因此,无差别犯罪的犯罪人量刑一般更重,像本案中的龙某民肯定是被判死刑。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无差别犯罪,也是因为他杀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如果是两起类似的案件,一个是有预谋或者有矛盾的犯罪,一个是无差别的犯罪,那么无差别的犯罪肯定量刑更高。
我国目前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问题是走向犯罪的前兆,很多人都是因为心里阴郁才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或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释放自己的情绪。
为了减少犯罪,让人生活在安全之中,多注意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