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死后”,如果甄嬛没有选择回宫,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雍正是一个多疑的人,他从头到尾都在怀疑甄嬛,所以,即便甄嬛离宫修行,他也没有放弃对甄嬛的监视。
雍正对甄嬛的怀疑,从第一次看见甄嬛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
在选秀的时候,看见这位长得像纯元的女孩子,雍正马上就觉得这个女孩子又是果郡王派过来的奸细。所以,后来雍正在御花园的杏花树下再次看见甄嬛,就说自己是果郡王,来测试甄嬛对果郡王的态度。
很不幸,甄嬛上当了。
雍正对甄嬛的怀疑,在他荼毒敦亲王一家时也有体现。
本来,甄嬛是真心实意地替他出谋划策,但是,雍正却因为害怕甄嬛为敦亲王通风报信,把甄嬛送到了蓬莱仙岛软禁了起来。
总之,雍正就是喜欢怀疑甄嬛,谁让她长得那么像纯元呢!连性情都像!
雍正的眼线发现了甄嬛与果郡王的关系,把甄嬛怀孕的事儿报告给了雍正。雍正赐死了果郡王,然后灭了甄家九族。
毕竟皇帝的杀手叫夏刈,“刈”有杀人的意思,“夏”与“瞎”同音,意思是雍正喜欢胡杀滥砍盲目杀戮。
雍正虽知道了端倪,但是却装作很无辜的样子,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果郡王以及相关人等,以玩忽职守罪让崔槿汐和浣碧给甄嬛做了陪葬。
然后,明知道甄嬛还活着,但是仍然把她下葬了。
因为外人都不知道甄嬛是假死,所以并没有人救甄嬛。
当然,雍正会给甄嬛一个体面的封号,什么贤啊美啊德啊谨啊贞啊洁啊,反正不花钱也不会功夫的褒义词多的是。
骄纵跋扈的年世兰被赐死后,雍正赐谥号“敦肃”,讽刺华妃为人不温厚,不庄重;书妆以为,雍正会给甄嬛赐谥号“贞洁贵妃”,用以讽刺甄嬛滥情不贞洁。
看看果郡王给甄嬛说假死药的时候那种兴奋的表情,书妆就觉得,甄嬛服下假死药之后肯定会真的死掉。
因为甄嬛出家三年,受尽了生活的苦楚,身体营养不良十分孱弱,而且还怀有身孕,所以,以她的身体状况,别说七天的假死,她可能连第五天都坚持不到。温实初虽然妙手仁医,但是他仍然忽略了甄嬛的身体条件。
不管崔槿汐如何引导,甄嬛就是不回宫,她态度坚决地要为果郡王守寡;毕竟,她并不是把父母亲人的安危放在首位的女人。
沈眉庄不惜让胧月发热去凌云峰看甄嬛,告诉她甄远道在宁古塔病危她,甄嬛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反倒是一听说果郡王死了,甄嬛一口老血喷出来差点魂归西天。
要知道,“病危”和“死了,但是没找到尸体”也差不了多少呀。
当时,果郡王去滇藏一带还不到四十天,甄嬛觉得果郡王会回来,她当时明确地告诉沈眉庄:
“我们再相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意思是,她当时并没有回宫的计划,也没有求雍正救他父亲的打算,她当时是一心一意要和果郡王远走高飞的。
既然娘家人在他心目中没有排在首位,那么,甄嬛就有可能在凌云峰为果郡王守寡。
如果甄嬛不回宫,那么,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会知晓一切,即便雍正不把果郡王赐死,果郡王的名声也臭了,他就不能再继续勾引雍正喜欢的其他妃子。
不能继续勾引雍正喜欢的妃子,果郡王的孩子就没有进宫的机会。
这时候,甄嬛对于果郡王和崔槿汐来说,就是一个障碍,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除掉甄嬛,以便重新物色其他的人选继续他们的夺位计划。
所以,如果甄嬛没有顺从崔槿汐的诱导回宫,百分之百的,甄嬛会被果郡王和崔槿汐弄死。
凌云峰上只有浣碧一个没脑子的丫头跟着甄嬛,而且浣碧又被果郡王迷得七晕八素,果郡王要通过浣碧害死甄嬛那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以上前三个假设都是基于果郡王对甄嬛是真心而假想出来的,编剧之所以没有这样写,就是因为果郡王并没有爱甄嬛。只有第四种才是合乎实情的推理,但是甄嬛太好哄骗了,太容易被人利用了,她在果郡王还未暴露出真实面目之前就乖乖地带着他的孩子回宫了。
许多观众以为果郡王爱甄嬛,这些观众一般都是恋爱脑,而且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看电视的时候只看表面现象,不懂得分析细节,也不懂得分析人物语言的含义。
比如,雍正让果郡王去滇藏公干,果郡王对甄嬛说:“环儿,事关江山社稷,我不能不去。”意思是江山社稷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嬛儿,我只要你”之类只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罢了。
在封建社会,男人是主人,女人是佣人;有钱的男人会给佣人发薪水,没钱的男人娶的是不要工钱的佣人。果郡王不但是男人,而且是王爷,是有权势有财富的皇亲国戚,这样的男人爱女人的几率几乎为零,否则,他早把孟静娴和叶澜依娶家里去了。
所以,女人应该谦虚一些,再谦虚一些,一直谦虚到把“男人不爱女人”当成一种信念,之后,自然而然地,你人就会变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了。
爱情有风险,出轨需谨慎,乱伦要不得。甄嬛就是一个反面形象,用以警醒广大的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像她一样,冒冒失失,瞻前不顾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胆大包天地把别人的利益甚至性命踩在脚下。
这……万万没想到啊
你可真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