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宫颈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随着公众对早期筛查与体检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进行体检时会主动选择进行HPV核酸检测或细胞学筛查。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女性可能会检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众所周知,HR-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如果发现HR-HPV的感染该怎么办呢?近日,新发布的《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第二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解答。(点击即可下载: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pdf)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我国20岁及以上的普通女性群体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总感染率达到15.0%,其中HPV52、58、16、51、56、39等型别尤为普遍,且在17~24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呈现感染高峰。我国宫颈癌患者中,鳞癌患者中HR-HPV感染率高达97.6%,其中HPV 16型占比最高,达到76.6%,其次为是HPV 18(7.9%)、HPV 31(3.2%)、HPV 52(2.2%)和 HPV 58(2.2%);腺癌患者中HR-HPV感染率为74.5%,HPV 16(35.1%)和18型(30.6%)同样占据主导地位。
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虽较为常见,但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女性能够在半年内实现病毒的自然清除,绝大多数亦能在感染后数年内自愈。然而,仍有约10%的女性会面临持续性的HPV感染。因此,部分女性在体检发现HPV感染后可能持乐观态度,认为无需干预即可等待病毒自然消退;而另一部分女性则可能陷入恐慌,因担忧罹患癌症而采取过度的筛查或治疗措施。为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对于筛查异常人群,尤其是对 HR-HPV 阳性的女性,指南建议进行风险分层,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01
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该选哪个?
《指南》中明确建议,针对25至64岁的女性群体进行宫颈癌筛查,推荐方案为每五年进行一次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核酸检测,或选择HR-HPV核酸检测结合细胞学筛查的联合方案。若仅采用细胞学检查作为筛查手段,则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
对于65岁以上的女性,若满足以下条件,可考虑终止筛查:①在过去10年内有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或连续2次的HPV筛查或联合筛查,且最近一次筛查在5年内,所有筛查结果均为阴性;②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病史及相关治疗史等高危因素。
然而,对于65岁以上的女性,若存在以下任一情况,仍需继续接受宫颈癌筛查:①从未接受过筛查;②65岁前的10年内无充分的阴性筛查记录,或存在临床指征提示需进行筛查。
02
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该怎么办?
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按照TBS报告系统的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
②不典型鳞状细胞(ASC),其中包括ASC-US和ASC-H;
③鳞状上皮内病变,包括LSIL和HSIL,鳞状细胞癌(SCC);
④腺细胞异常,可分为不典型腺细胞无具体指定(AGC-NOS)、不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AGC-FN)、原位腺癌(AIS)和腺癌。
因此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ASC-US时,需先做HR-HPV检测,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阴性可3年后复查,同时,6个月时需复查细胞学检查,如果没法随访,可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ASC-H、LSIL、HSIL时,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腺细胞异常(AGC)时,患者年龄≥35岁,或<35岁,但有子宫内膜癌风险者(如子宫异常出血、肥胖等),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子宫颈管搔刮术(ECC)、子宫内膜活检。
03
检查发现HPV感染该怎么办?
HR-HPV核酸检测有不分型和分型两种检测方式,主要包括HPV16/18型及非HPV16/18的其他12种HR-HPV检测(简称12HR-HPV),12HR-HPV包括HPV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在进行HR-HPV筛查时,首先需明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否包含分型,据此可能出现以下三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建议:①初筛结果若为不分型的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细胞学检查,并据此决定后续的管理或治疗方案。此外,也可选择进行HR-HPV分型检测,以指导后续的管理或治疗策略;
②初筛结果显示HPV16、18型阳性,鉴于其致癌风险较高,应立即转诊进行阴道镜检查;
③初筛结果为12HR-HPV阳性,表明存在一定致癌风险,此时建议进行细胞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采取观察策略。

HR-HPV检测初筛异常处理方法
日常的宫颈癌筛查中,体检机构或医院大多推荐和采用HPV核酸检测+细胞学检查,此时出现筛查结果异常,应该结合两种检查的结果来处理。
①HR-HPV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保持5年一次的筛查频率;
②HR-HPV检查阴性,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ASC-US,保持3年一次的筛查频率;
③HR-HPV检查阴性而细胞学>ASC-US,或HR-HPV检查阳性而细胞学≥ASC-US,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④HR-HPV检查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且为HPV16/18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⑤HR-HPV检查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且为12HR-HPV阳性者,1年后复查;
⑥HR-HPV检查不分型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1年后复查。

总结
目前,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HPV核酸检测与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被视为女性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因素。鉴于此,针对HR-HPV感染后的后续观察、诊断和治疗策略,需依据HPV的具体分型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个性化制定。有数据显示,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种型别HPV的几率可高达80%,然而,多数感染者能够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实现病毒的自然清除,仅有少数个体会经历持续感染而最终进展为宫颈癌。
因此,面对HPV感染,女性无需过度恐慌。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忽视必要的医疗跟进,以免错失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李明珠,李静然,李晓,等.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 (01): 88-96. DOI: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30.
延展阅读
李秀琴教授专访:
宫颈癌有望被消灭,疫苗接种是关键
李秀琴教授表示,宫颈癌有望成为首个被人类彻底消灭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消灭宫颈癌的行动,我国亦积极响应,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的相关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已将宫颈癌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降低至9岁,原因在于越早接种疫苗,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越强。宫颈癌疫苗的安全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得到验证。正如我们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一样,宫颈癌疫苗也应尽早接种。孩子接种宫颈癌疫苗的年龄越早,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便越强。因此,15岁前接种宫颈癌疫苗通常仅需两剂,而超过15岁则可能需要三剂以增强疫苗效果。在此,我们也呼吁家长们不必担忧宫颈癌疫苗会对女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该疫苗是安全的,可以放心接种。推荐您看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