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一张拍摄于北戴河的珍贵合影,就记录了这样一幕:毛主席与其他领导家属欢聚一堂,其中,坐在伟人左手边的那位漂亮女士,尤为引人注目。她,就是毛主席的老战友曾志。
曾志,她原名曾昭学,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开明官僚地主家庭。然而,她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15岁那年,她考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毅然改名为“曾志”,寓意着“为女性争志气”。这一改,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让她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早在井冈山时期,曾志就与毛主席并肩作战。那时的她,年轻、漂亮、泼辣,心直口快,天不怕地不怕。她敢于直言,敢于挑战权威,这种性格在革命队伍中尤为难得。据说,她曾突然袭击查过毛主席的锅,看是否和战士们吃的一样。结果让她肃然起敬,也更加坚定了她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在北戴河的这张合影中,曾志的笑容格外灿烂。她坐在毛主席的左手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并肩作战的年代。那时的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而曾志,更是以她独特的性格和魅力,成为了毛主席身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志的胆子大,是出了名的。在革命队伍中,她敢说真话,敢做敢当。当别人都已经开始恭恭敬敬地称呼毛主席的时候,曾志却还敢直呼其绰号“老毛”。这一声“老毛”,不仅体现了她与毛主席之间的亲密无间,更彰显了她那无所畏惧、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让她在革命的道路上屡建奇功,也让她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女中豪杰。
然而,曾志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三次失去亲生骨肉,每一次都是为了革命的需要。1928年,她在井冈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迫于战争环境,她不得不将未满月的亲骨肉送人。这个孩子,其实是她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的遗腹子。1931年,她又将刚出生60多天的第二个儿子“卖”给一个有钱人,换得100块大洋作为活动经费。1933年,她再次忍痛将出生才13天的第三个儿子送人……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对她母爱的极大考验。但她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她深知,为了革命,她必须舍弃一切。
除了革命道路上的艰辛与牺牲,曾志还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她曾担任过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她的晚年,她依然心系革命老区的发展,积极为老区人民争取权益。她留下遗嘱将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并请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井冈山,永远与那片她深爱的土地在一起。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望那张拍摄于北戴河的合影时,不禁为曾志那灿烂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所打动。她,就是那个在烽火岁月中绽放的铿锵玫瑰;她,就是那个与毛主席并肩作战、情深意重的女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