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别让“心脑血管”闹脾气!

诗筠健健 2025-03-07 14:02:07

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然而,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心脑血管却容易“闹脾气”。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年3-4月急诊科接诊的心梗、脑卒中患者较冬季竟有所增加。

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昼夜温差超过8℃时,血管在“扩张-收缩”模式中高频切换,对于心脑血管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早春时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一、保暖是关键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

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手套,避免寒风直接吹袭。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保持在18-24℃为宜。

二、饮食要均衡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适当增加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三、运动要适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前要热身,运动后要放松。

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进行户外运动。

四、作息要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

总之,记住这一个“1357口诀”:

每天1个苹果(含槲皮素)、3次血压监测(晨起、午休后、睡前)、5分钟血管操(踮脚尖+甩手运动)、7小时黄金睡眠。这些简单动作的组合,能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病。

五、特殊人群,更需加倍呵护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三高”人:这些慢性病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早春时节更需加强管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曾发生过心梗、脑梗等的人群,复发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肥胖人群: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春时节应注意控制体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