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真“弃国保命”了?17号的时候,乌克兰刚跟美国签了矿产协议备忘录,妥协的味道浓得化不开,同一天,巴黎那边炸开了锅,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乌克兰五国代表头一回凑一块,商量俄乌冲突怎么收场。
马克龙乐得像捡了宝,欧洲总算挤上了谈判桌,可这背后,美国还是大佬,乌克兰和欧洲的话能有多大分量?矿产协议的细节还没漏出来,巴黎会议的下一步也云里雾里,泽连斯基到底在下一盘啥棋?
美国和乌克兰在矿产资源上的谈判,最近终于有了点眉目,17号深夜,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网上发文,说两国以视频会的形式签了份备忘录,算是为矿产合作定了调子。虽然具体条款还没公开,但这事显然不简单,特朗普从一开始就盯着乌克兰的矿产,铁了心要拿下资源,乌克兰这边却一直希望换来点实在的安全承诺。双方你来我往,吵了好一阵,基辅最后还是让步了。
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和锂,对美国来说是个香饽饽,特朗普上台后,态度很明确:资源得归美国管,但安全保障的事能拖就拖,乌克兰当然不乐意,泽连斯基政府多次公开喊话,希望美国给个明确的承诺,比如军事援助或者防务合作。
可美国那边始终含糊其辞,只肯谈经济合作,压根不提安全问题,乌克兰的处境很尴尬,俄乌冲突还在继续,国内经济早就捉襟见肘,靠着西方的援助才勉强撑着,如果彻底跟美国闹翻,乌克兰可能连基本的军事支持都保不住。
签备忘录这步,等于乌克兰先低了头,外界猜,基辅可能在资源分配上给了美国不少好处,比如开采权或者长期供应合同。特朗普这边也没闲着,他在跟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见面时放话,说24号可能会跟乌克兰正式签协议,这话一出,基本坐实了美国在谈判里占了上风。乌克兰的妥协,不是泽连斯基不想硬气,而是没得选,俄乌冲突把乌克兰拖得筋疲力尽。
接下来几天,协议的细节估计会慢慢浮出水面,乌克兰能争取到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得看泽连斯基团队的谈判技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显然更占主动。乌克兰的让步可能不只是资源分配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涉及未来经济合作的优先权。这对乌克兰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既要保住国家利益,又得确保美国的支持不中断。
就在美乌签备忘录的同一天,巴黎那边也热闹起来,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乌克兰五国的代表凑到一块,开会商量俄乌冲突怎么收场,这是五国头一回同桌谈这事,法国总统府迫不及待发了声明,说这是“欧洲国家参与的积极进程”。
马克龙的兴奋劲儿藏都藏不住,英国和德国也差不多,欧洲总算觉得自己有了点存在感。
这事得从欧洲的焦虑说起,过去几个月,美国和俄罗斯背着欧洲,私下谈了好几次怎么停火,这让欧洲国家急得不行,担心美国和俄罗斯直接拍板,弄出一份完全不考虑欧洲利益的协议。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公开批评过美国“撇开盟友”的做法,抱怨自己连谈判桌都上不了。
乌克兰的担忧更直接:要是美俄达成了协议,乌克兰的领土和安全问题可能被直接牺牲掉,巴黎会议的召开,算是给欧洲和乌克兰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表面上,美国愿意拉着大家一起谈。
可这“上桌”的机会,含金量到底有多少?欧洲国家高兴归高兴,但他们的底气其实不太足。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归根结底还是看谁的实力硬,欧洲这些年没怎么重视防务,军队规模和装备都跟不上,压根没法跟美国比。
俄罗斯也看准了这一点,压根没把欧洲放眼里,直接找美国谈,觉得只要搞定美国,欧洲那边再不满也得捏着鼻子认。巴黎会议虽然让欧洲有了参与感,但实际能改变多少,还得看美国的态度。
会议的议题很明确:怎么让俄乌冲突停下来,同时保住各方的脸面。俄罗斯的诉求老生常谈:乌东四州得归他们,乌克兰不能加北约,还得把军事力量大幅削减。乌克兰这边肯定不干,但又没多少讨价还价的筹码。
欧洲国家想在会议里争取点主动权,比如保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或者未来的安全安排,可他们能使的劲儿实在有限。马克龙虽然喊得响,但法国的军事实力摆在那儿,德国和英国也好不到哪去,归根结底,巴黎会议更像是美国给盟友的一个“面子工程”,真正的话事人还是美国和俄罗斯。
俄乌冲突的和谈,表面上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博弈,实际上是大国之间的角力,巴黎会议虽然让欧洲国家有了发言的机会,但整个和谈的走向,还是得看美国和俄罗斯的谈判结果。俄罗斯的策略很直接:抓住美国这个关键点,把欧洲和乌克兰晾在一边,莫斯科心里清楚,只要跟美国谈妥,欧洲再怎么跳脚也没用。
俄罗斯的底气,来自于它的军事优势和明确目标,乌东四州的控制权、乌克兰的中立化、去军事化,这些诉求从冲突一开始就没变过,巴黎会议的召开,对俄罗斯来说不过是多了一个观察窗口,他们真正关心的,还是美国在谈判桌上的底线。
美国这边,特朗普的态度很务实:既要保住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又不想在乌克兰问题上陷太深,矿产协议的推进,已经让美国在乌克兰拿到了实打实的利益,接下来怎么处理俄乌冲突,美国可能会更倾向于一个能快速见效的方案,哪怕这方案不完全符合乌克兰或者欧洲的期待。
乌克兰在和谈里的处境最被动,泽连斯基政府一方面得应付国内的压力,尽量保住领土和主权,另一方面又得看美国的脸色,确保援助不中断,巴黎会议上,乌克兰的角色更像是被讨论的对象,而不是主导者,泽连斯基的妥协,从矿产协议到和谈参与,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避免乌克兰在冲突中彻底崩盘。
欧洲国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巴黎会议虽然让他们有了“上桌”的感觉,但实际能争取到的东西很有限,欧洲的军力短板,决定了他们在和谈里的分量。
法国、德国、英国都想通过会议展现影响力,可俄罗斯压根不买账,美国也更看重自己的利益。欧洲国家如果想在和谈里多要点筹码,短期内只能靠外交斡旋,长期看还得补齐军事实力的短板。
接下来的几天,局势可能会更明朗,美乌的矿产协议如果24号正式签了,可能会为和谈定下某种基调,巴黎会议的后续进展,也会影响欧洲国家的心态,俄乌冲突的最终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博弈结果,乌克兰和欧洲,更多是在夹缝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