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13年后,它仍令我热泪盈眶

洛语树 2021-11-10 20:34:04

刚刚过去的十月,一部曾在200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再度登陆院线,豆瓣8.9分,Top250排名第116位。

不少朋友可能年少时看过或者听说过《入殓师》,却未能在第一次观影时感受到它平静之中温暖而坚韧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这部经典。

曾是一名乐团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饰)在辛辛苦苦贷款了1800万日元后买了一架心仪的大提琴,热爱音乐的他自然是十分欢喜。

然而,造化弄人,刚更新了设备不久的他却得知了乐团将要解散的消息。将积蓄投入给了音乐却没有机会继续工作,大悟的生活一落千丈,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大悟终于卖掉了大提琴,和妻子美香(广末凉子 饰)来到乡下老家生活。

美香温柔贴心,细心地照顾处于人生低谷期的大悟,大悟幼年时父亲就离开了家,母亲也去世得早,如今只有美香是他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

二人很快找到了在乡下生活的节奏,大悟也在报纸上找到了特殊旅游送行服务的招聘广告,薪水不赖,他准备去试一试。

大悟前去应聘,没想到被社长摆了一套:没有写明的工作实际上是入殓服务,公司里员工稀少,看上去只有社长和前台两个人。

大悟本想拒绝,却在社长的高薪攻势下败下阵来,他有些被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入殓并不是一个光鲜的职业,伴随着亲友的不理解与客户的误会。

在社长的指导与自身的体悟下,大悟经历了从抗拒、接受到敬业的变化,在联络生死之间的桥梁上慢慢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遗留的石头

大悟的父亲虽然在大悟年幼时就离开了家,可在这之前,一家三口也有过一段较为温馨的时光。

一家人会一起来到澡堂洗澡,与老板娘谈天说地;一家人会一起路过河流小溪,父亲和大悟一起打水漂,皎洁的月光下,洁白的光斑在水面跳动,伴随着水波荡漾飞跃,疑似星星坠落,高大和小小的剪影在期间移动,整个回忆画面静谧而不失灵动。

这里“影”的运用、失焦的镜头,都将父亲的形象赋予了模糊性,一方面对应大悟与父亲分隔之久,已经记不清模样,一方面暗示了二人情感与精神层面的疏离陌生。

在大悟儿时所用的大提琴包中,裹着一块父亲留给他的石头。这其实是“石信”,意在通过所送石头表面的平滑或凹凸程度来传达心情或是问候。

石头越平滑,则表示对方过的不错、生活愉悦;石头越粗糙,则表示对方遇到了些许不如意的事情,也很担心收件人的生活。

这种表意方式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古老而含蓄的,却蕴含着电子信息所不能传达的深情与灵性。

由于大悟一直认为父亲离家是对自己和母亲的抛弃,所以一直对于父亲带着埋怨和气愤。

直到父亲离世,也是在公司的百合子和美香劝说之下才愿意帮父亲入殓。

大悟没有想到,父亲直到离世,都珍惜那块他小时送给父亲的石信,让它陪伴在自己身边:那是一块圆滑的乳白色石头,小巧可爱,寓意着圆满愉悦。

其实人在面临死亡时,除非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无论多么坦然,应当都会有遗憾和不舍,毕竟要告别在这个世界仍有留恋的一切,去到未知的地方,而匆匆的一瞬一刻,根本没有办法做一个完美的告别。

而这块小圆石,寄托了父亲对大悟的不舍与希冀,也与大悟留下的父亲的石信形成呼应,是父子关系重归于好的象征。

大悟将小圆石赠与美香,接着二人又握住彼此的手,将手心的小圆石贴近美香的腹部——那里正孕育着新的生命,是二人的孩子。

当多年的矛盾与心结迎刃而解,将爱与希望传递给下一代,在石信的传递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新生”。

逆流而上的鲑鱼

当大悟面临是否放弃入殓工作的难关,陷入自我怀疑时,他来到桥上,发现桥下小溪里的鲑鱼逆着水流前进。

他对此疑惑不解,明明是没有结果的还很危险,为什么鲑鱼要如此执着地逆流而上呢?

在澡堂下棋的大爷路过,告诉他鲑鱼其实在追寻,想要回溯到生命的起点。

努力游动的鲑鱼,就像为生活拼搏的我们,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能尝试的每件事情,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有益或是进步的意义,但或许尝试本身就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生命如同一个轮回,随着诞生之初最简单、纯粹的感动、快乐与爱,原来也正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终点。

生命的仪式

入殓,本身作为送行的一环,虽被不解的人偏见,但也随着入殓师为死者入殓时平和而庄重、温柔而有力的手法以及细致生动的妆面而渐渐被理解和尊重。

影片中有不少场为死者入殓的戏,且入殓师都伴随着自我或者客户的不满:为女人入殓前她的丈夫咄咄逼人,对社长和大悟都没有好脸色;为澡堂老板娘入殓前,老板娘的儿子对大悟的职业指指点点;为死于家中的老人入殓时,大悟被尸体的腐化和干瘦而恶心到呕吐;为离家甚远的父亲入殓前,大悟计较家庭关系时的矛盾心理......这些都让原本平静的入殓工作显得困难重重。

在拍摄入殓过程时,固定镜头在家庭空间、死者家属、死者、入殓师、手部动作之间切换,通过景别的变化,节奏缓慢,动作省略较少,风格比较纪实。

这些展现的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流程,伴随着配乐以及人物微妙的神情变化,体现出入殓的仪式感——其背后是生与死的交替,在灵魂升华之前的回响。

除了入殓部分较为完整的保留,影片中不止一次展现了饮食——大悟与妻子在家享用丰盛的晚餐,大悟与社长一同品味上等的鱼白,大悟在公司中三人吃着火鸡过圣诞......餐饮伴随着人物的聚会,吃什么、和谁吃、什么时候吃、怎么吃都有所讲究。

“人生不过一日三餐”,餐饮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繁杂,实际上填饱肚子的同时伴随着人际关系、礼仪等方面的文化,也是一项仪式感较重的活动。

大悟热爱音乐,喜欢拉大提琴,从为工作而拉,到为自己舒缓心情而拉,到为庆祝圣诞而拉,这时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早已不仅是一种工具和途径,而是融入生活的体会与抒情。

入殓的工作对他来说亦如此,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给钱办事,而是多了情感与敬意——对仪式抱有平常心,却不失崇敬仪式的真正含义,这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对于事业的敬意,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责任的使命感。

参加宴会或是出席典礼之前或是见一些特定的人之前,我们总会将自己打扮得精神靓丽,而入殓也让生命已逝之人体面、端庄,让他们以最美丽的姿态结束前程,迈向天国。

《入殓师》是一部宁静而有力、简单而丰富的电影,它是对一部分职业者的理解与致敬,更是对生命的坦诚与赞歌。

本文由洛语树电影原创,欢迎关注~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