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震惊的凶案
1943年的某一天,毛主席突然接到了一份急报,说是冀鲁军区出现了紧急状况,包括我军副司令员在内的数位干部遭到枪杀,其中八人当场死亡,四人重伤倒地,凶手还没找到,而死去的副司令正是我军的一名猛将,名叫黄骅。
毛主席等人听完此消息后非常震惊,一方面是对我军痛失几位优秀同志而惋惜,另一方面是对凶手的愤怒,同时对凶手如何神不知鬼不觉渗透到我军核心内部并实施作案感到匪夷所思。毛主席下令务必彻查此事,揪出凶手,就地正法。
当时国内正处于抗日,因此大家一开始都猜测是日军或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实施了这次枪杀,并且非常有可能在我军军中安插了奸细,上演了一出里应外合。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众人知道真相后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凶手不是敌人,居然是自己人,而且这人身份还不小,他是谁?正是冀鲁军区的司令员邢仁甫!
曾是个热血少年
许多人不明白堂堂司令员为何要枪杀副司令?一个人犯罪必然是有动机的,若是了解邢仁甫过去的经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能干出这种事情,完全是故意而为之,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人,也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中条件还算过得去,起码吃穿不愁,由于生母早逝,加上父亲也是个烂人,以不见得光的勾当发家致富,生性暴躁,小时候的邢仁甫没少受毒打,因此他也养成了像他父亲那样的性格。
幸好家里有钱,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完成了中学学业后,他面临着人生抉择,恰逢此时军阀混战,他打算参军建功立业,于是便跑到了当时国民革命军马鸿逵的麾下当了个兵。当时他是个热血青年,心中怀着满腔热血,一方面是想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也对新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别人的举荐下,他加入了“组织”。
曾是抗日先锋
可惜好景不长,老蒋发动了四一二,国共破裂,邢仁甫被迫四处流浪,随后他回到了老家,没多久抗日爆发,此时各地都组建游击队抗击侵略者,于是他也在家乡组建了一支队伍抗击敌军。在这段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战争中,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杀敌,带领家乡的兄弟们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正因如此,他在当地的名声也越来越响,父老乡亲们都纷纷拥护他支持他,手下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组织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与功绩,于是打算将他的部队收编,并建立冀鲁军区,让他当该军区的司令员,邢仁甫欣然接受。然而随着手中权力越来越大,他开始飘了,其恶劣的性格也开始渐渐浮现。
“组织”很早就发现邢仁甫这个人身上总是带着痞子的气质,看上去不像八路,更像个土匪,不过由于他是同志身份,而当下又是用人之际,邢仁甫带兵打仗确实很不错,所以大家都对他比较宽容。可惜自从他被封为司令后便不再积极抗日,而是整天花天酒地,纵情享乐,还把整个军区的风气都带偏了,部下们在他的影响下都沉迷酒色,甚至还为非作歹,搜刮当地百姓钱财,百姓们不敢不敢言,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八路军的底线。
行凶的动机
对于他的所作所为,组织非常不满,然而此时正是抗日关键时刻,组织不想因为人事变动而影响了大局,对邢仁甫还是百般忍让,然而他却以为组织不敢“动”他,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嚣张任性。看到这样的情况,组织打算安排黄骅到冀鲁军区当副司令,一方面是制衡邢仁甫,一方面整顿当地风气。黄骅是个老革命,不仅骁勇善战,而且作风严谨,在思想教育方面非常有一套,是最合适的人选。
邢仁甫得知后,打算把黄骅孤立,然而事与愿违,本来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抗击侵略者,大多数同志并非贪生怕死,贪图享乐的人。在黄骅的一番教育和影响下,许多同志重拾了初心,再次奔向抗战前线,冀鲁军区的实力由此大大提升,革命根据地的风气也焕然一新,生产建设也逐渐恢复。黄骅因此在队伍中名声大噪,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邢仁甫。此时的邢仁甫就像个光杆司令,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加上组织打算把他调到延安,他认为组织是想把他软禁起来,于是心生怨恨,打算暗中杀害黄骅,夺回权力。
事情败露,投奔敌人
在邢仁甫的指示下,他的亲信冯冠奎带着一群人,潜伏在黄骅等人开会的地方,等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猛然杀出,二话不说就开枪把现场所有人都枪杀,黄骅当场倒在了血泊之中。事情发生后,邢仁甫向组织谎称是敌军奸细所为,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组织开始怀疑邢仁甫,他深知事情早晚败露,无法瞒天过海,于是便带着妻儿提早一步逃离了根据地,跑到了国民党的控制区,投靠了国军。不过当时国共合作,以国共之间的关系,邢仁甫知道待在国军也并非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身边有太多流言蜚语,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直接选择了叛变,投靠了日军,成为了一位汉奸。
抗战胜利后,他见势不妙又再次改名换姓混入到国军的队伍里,天津解放战役刚结束后,我军便在国军的逃兵中捉获了正在试图逃跑的邢仁甫,建国以后,他被提交法庭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结束了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