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确定,新洲际导弹被叫停:中国懵了,东风41就是被忽悠出来的

卿文 2025-02-19 15:27:20

美军已经确定新洲际导弹“哨兵”被叫停,美国国防部撤销了其进入工程和制造阶段的批准。

中国开发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其初衷是为了防范美国新一代洲际导弹可能构成的威胁,可以说它是针对“哨兵”导弹项目而设计的。

当前,“哨兵”项目已陷入停滞,我国直接懵了,因为东风41就是被忽悠出来的。

一、项目停止的直接原因

哨兵洲际导弹项目停止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国防部发现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超出了最初预算,1400亿美金的支出严重超支,并非因为导弹技术本身出了什么岔子。

你或许会疑惑,基础设施能扮演多重要的角色?

其实导弹项目不仅仅是制造导弹,它还涉及到发射平台、控制中心、维护设施等一系列复杂的建设工程。

每一个部分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超出预期的建设开支可能是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比如材料成本上升、施工进度拖延等。

最终这种不可持续的增幅使得国防部不得不挥手叫停项目,而不是再继续把资金无底洞里砸下去。

这一切让人不禁思考,是否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更为谨慎的规划和审核呢?就算是完成了,那么他们是否在制造的时候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呢?

二、美国洲际导弹项目的困境

两年来,美国军工领域的问题一再暴露,“哨兵”导弹项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美国国防部不得不撤销“哨兵”导弹的开发计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预算的严重超支。

这个项目原本是被寄予厚望,用来替代老旧的“民兵-3”,但预算却从最初的850亿美元飙升至1400亿美元,涨幅高达81%!

资金额大部分用在了发射井的建设上,真正用于导弹研发的进展却十分缓慢。

因此美国可能在未来几年面临“空窗期”,陆基核威慑力量受到挑战。

与“民兵”-3相比,东风-41明显展现出技术优势。

民兵-3导弹虽说已服役多年,是美国当下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这型导弹因老旧设计和持续老化受限,射程和速度都没法跟东风-41相比。

而且民兵-3导弹最多只能带3个分导式弹头,东风-41却能携带多达10枚分导式核弹头,并且射程更远,超过14000公里,速度高达26-28马赫。

关键的是,东风-41导弹有公路、铁路和井基等多种部署方式,增强了生存能力和战术灵活性,这就让东风-41在洲际导弹领域占了上风。

美国原本想通过该计划更新其陆基核力量,增强对对手的防御压制,但“哨兵”项目叫停,原计划的威慑提升成了泡影,反倒给中国提供了展示东风-41优势的机会。

这不但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还让其在洲际导弹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大。

“哨兵”的停止,让中美在战略武器上的博弈更复杂,中国在此类武器上的进展或许会加重这种态势。

有眼尖的军事爱好者发现,美国这一困境的出现,会不会是发展模式导致的?

三、军事科技发展模式分歧

美国在军事科技发展上依靠军工复合体的庞大体系,可这模式有问题,研发资金主要来自国会拨款,而拨款深受利益集团极大影响。

承包商为争合同,项目预算总是被人不断的压低,实际执行时资金需求却急剧膨胀。

而且美国的研发规划老是摆动不定,新技术路线还没稳定,就不停调整方向。

这就把原本能积累的技术优势不知不觉侵蚀掉了,项目前期投入打水漂,资源反复被消耗。

相比之下,中国凭借举国体制,集中有限但高效的资源搞定关键任务。筹资模式上,中国的军工研发由国家直接主导,避免了过多外部干扰。

同时研发规划更务实的方法,用八个字就可以来概括,那就是小步快跑、逐步完善。

这不但降低了全面失败的风险,还能在投入有限时实现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就像东风-41的开发过程,是在不断试验和优化中逐步完成的。

这种差异影响两国军事发展的节奏和结果。

美国短期内或许有更多前沿概念,可因为执行问题,其项目长远落地效果难以预料;而中国通过这种稳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的模式,让技术结果更容易转化。

发展模式仅仅只是技术层次的问题,而在军工体系上,也是制造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美国军工体系的深层次问题

上述所说的这些困境是美国军工体系深层次问题的缩影。

承包商为获取巨额利润,总夸大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把不切实际的项目预期说成现实。

这策略让国防项目在初期就埋下预算膨胀的隐患,项目推进时,真实成本一露,就得不断追加资金,陷入没完没了的资金黑洞。

当承包商把利润夸大实现了,反倒损害项目实际进展和质量。

同时国会里的政治斗争让军费预算分配更不合理,议员们制定预算,常常先考虑选区利益和政治支持者需求,而非军事实际需求。

这种政治博弈把预算分配弄扭曲了,好多重要项目得不到该有的支持,一些对战略没一点帮助的项目却因某个选区利益被大量投入。

军方管理监督没力,责任划分不明,很多时候项目失败,各方就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有的项目就算暴露出严重问题,也照样得到资金支持,因为中断项目被认为会影响军方声誉。这种就导致项目的拖延,最终走向失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