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汇聚了众多喜剧大咖的《大“反”派》,并不能算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纯喜剧片。
或许是因为被昔日港片熏陶太久的关系,每当提及喜剧电影,脑海中无不闪过曾经那些以小人物刻画为主,以名不见经传演员为主要甚基础的恶搞式喜剧电影。
反观包贝尔的《大“反”派》,就像片名中刻意用双引号将“反”字突出一样,所谓喜剧片中的“喜”字,也该用双引号括起才算合适。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电影观众或影迷,会发现《大“反”派》中几乎到处都有向经典影视作品致敬的特写与镜头,这种致敬镜头甚至多到了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程度。
可就在这一系列经典镜头与喜剧片的背后,其实上包裹着的,是一个以家庭为主轴的家庭伦理类的大题材,一个以亲情、爱情为主线的爆笑故事。
这样一种题材与形式,无论是对编剧还是演员,都有着巨大的挑战与难度。
从温情的角度来看,饰演吴雯的李嘉琦在演技上来说可圈可点,可最大的遗憾是:我无法从她身上看到喜感、开心与快乐,只有一抹淡淡的悲伤与心疼。
反之饰演老二的马旭东,却因为本身的名不见经传,以及有点傻的狠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加上他用咆哮的方式控诉自己生活与人生上的不幸,在看似不幸的背后让人感到了典型喜剧片的魅力所在。
至于方子华与冰冰这对公开的隐藏明星恋人,则有着传统喜剧片用来“腻缝”边缘人的作用。
演的不好你可以忽略无视他们,演的出彩他们便会成为电影中超越男女主角般的存在。
甚至可以从影评家口中听到这些可有可无角色背后的意含,如同自始至终都以谦谦君子形象出现的方子华,虽然《大“反”派》刻意隐瞒了他私下生活的样貌,可从他与助理的对话来看,这个人物实际上有着无限的可能与潜力。
作为《大“反”派》中重要的三个“关节”性人物,经纪人、导演与制片人的表现,更是让人看到了喜剧因素之外的东西。
三个人六张薄嘴皮上下一叭叭,什么话都可以信手拈来,什么事都可以让他们说到天花乱坠。
相比这三位几乎完全没有存在感的角色,什么毕超夫妇、什么讹人三人组、什么男女明星简直全都弱爆了。
当然,无论《大“反”派》中的男女演员表现有多么出彩,作为导演与男一号的包贝尔,才是真正理解且明白《大“反”派》真正想要用喜剧表达与突出什么的男人。
比起一心想要出名或出人头地的小演员毕超,比起用“让妻女过上好日子”为理由的丈夫与父亲。
包贝尔在《大“反”派》中最好看的部分,是他成为“大反派”之后的部分,是银幕上下出现黑色遮罩后的部分。
这时的毕超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从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卑微小人物,转身一变成为一个无论是气场还是声势,都足以碾压现场任何一个人的存在。
这样一种存在,不仅对于毕超来说,甚至对于银幕前的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只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臆想,只会出现在自己梦中或独自面对镜子时的妄想中。
当你看到胡思乱想的毕超时,你会与笔者一样会心一笑吗?当你看到突然入角色变身成为另外一个人的毕超,你会同笔者一样热血澎湃吗?
可最终的毕超,还是如同残酷现实般,无论的打了自己的脸,也打了你我这些普通人的脸。
即便是毕超因戏而经过了短时间的特训,即便比起我们毕超还是一个不算太有名气的小演员。
说句真实话,对于《大“反”派》这种过于零散式的现实与梦幻人生互换,笔者多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如果能将现实合并成一个整体,放在毕超醒来之后统一描写,或许能让突然拥有另一段人生的毕超,更加让人心疼或进入人物。
当我们沉浸在通过暴力展现出的喜剧效果中无法自拔时,当剧情突然转换到另一段更为残酷与真实的家庭故事中后,《大“反”派》或许就可以将“反”字两边引号拿掉了吧。
如果《大“反”派》可以按笔者的想象发展,或许黑化后的毕超会有更多的表现空间和余地,甚至让我们看到包贝尔并穷凶极恶的一面。
毕竟当《大“反”派》开始播放花絮后,毕超留给我的最多印象、包贝尔最让我津津乐道的镜头,都是他“彻底”黑化以后的那些形象。
比起被贴上喜剧人标签的包贝尔,我更喜欢《大“反”派》中黑化后的包贝尔,此时这个不会流泪的毕超更有魅力、更有味道。
关于《大“反”派》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