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刘表都以杰出才能早早成为强大势力,为何此后都不进取了?

天使历史 2025-01-27 10:27:33

东汉末年,世道混乱,各方豪杰纷纷崛起。在这争夺天下的纷争里,益州牧刘焉和荆州刺史刘表的兴起尤为显眼。他们凭着不凡的才干,在191年左右就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刘焉有着让人惊叹的前瞻性和整合本事,顺利掌控了整个益州;刘表则依靠非凡的胆量和独特的魅力,很快把荆州平定下来。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两位早早崛起的强大军阀,在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人力和物资后,却一直呈现出比较保守的状态。最后,刘焉因计划落空死在外地,他的儿子刘璋守护疆土没能力;刘表虽然占据着荆州,却在四面受敌中慢慢失去了有利时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疑问。

【乱世枭雄 汉室宗亲】

在汉灵帝中平那阵子,朝廷污浊不堪,天下也不安稳。在这样的大变动里,有两个汉室的宗亲表现出色,崭露头角,这俩人便是益州牧刘焉以及荆州刺史刘表。

虽说他们是汉室宗亲,可那是西汉宗室的后人,到了东汉时期就没那么显要了。他们能在这乱世里崭露头角,靠的全然是自身的本事和战略的眼光。

在那时的局势中,益州与荆州属于天下最为富足的地方。就人口数量来说,益州有628万,在天下排第一,而荆州有560万,仅在冀州之后。

尤为关键的是,这两个地方和中原战场相距甚远,基本上没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反倒是由于北方陷入战乱,众多流民纷纷涌入此地,致使当地人口愈发增多。

从地理位置来看,益州的三面都有险阻,仅在东面和荆州相连。而荆州呢,北边靠着汉水,南边没有强大的敌人,东西两边都有天然的险要地势,着实是容易防守,难以攻打。

瞅准了这般的战略要害之地,刘焉跟刘表才决定在此立足。和其他那些四面皆有敌人的军阀不一样,他们能够自在地发展,依照自身的规划办事。

刘焉早年间于朝廷任职,从地方官员一路做到中央重臣,攒下了不少政治方面的经验。他清楚地察觉到朝廷越发衰败的态势,感觉天下快要乱了。

当下,刘焉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向朝廷提议设立州牧制度。这一提议看上去是为强化地方管理着想,实际上却是在为他自己日后搞割据埋下伏笔。

刘表的起点相对较高,他乃是那时顶尖的名士。董卓掌控朝廷之时,为了收拢人心,特地将刘表任命为荆州刺史。

然而想要上任可没那么容易,袁术掌控着南阳,把去往荆州的道路给堵住了。这时候的荆州呢,更是被各路群雄瓜分,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军阀。

刘焉和刘表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都可以精准地抓住历史时机。在袁绍、曹操于洛阳城中互相争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踏上了自己的割据征程。

特别难得的是,他们都彰显出了极为出众的政治才智。刘焉在整合各方力量方面很有一套,刘表则在笼络人心上颇为擅长。这样的能力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建安初年的时候,这两个枭雄各自占据一方,变成了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所拥有的地盘范围广、人口数量多、地势险要程度高,在那时的各路豪杰当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谋定益州 权略显雄心】

刘焉进入益州的经过,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实打实的权谋宝典。他深知“兵不厌诈”这一准则,将各方势力轻松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那时的益州情况繁杂,有三股力量互有消长:当地的大姓以及其所代表的本土官僚团体在政治上占据优势,黄巾残部马相的一万多人在一个地方占山为王,张鲁的五斗米教在汉中地区的势力逐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刘焉施行了他的一连串计谋。

他起初依靠益州当地官僚的力量来对抗黄巾军。州从事贾龙集结本地的力量,一下子打败了马相的部众,给刘焉打通了进入益州的通道。

刘焉进入益州后,没有着急去成都赴任,而是把治所定在了绵竹。这一看似平常的决定,其实内有乾坤。

在绵竹的时候,刘焉使劲地扩充兵力。他收降了好多五斗米教的人,把从南阳、三辅等地过来躲避灾祸的流民编进了东州兵里。不仅如此,他还招了不少少数民族的人,弄出了被叫做“叟兵”的,其实就是青羌兵。

为强化对军队的管控,刘焉设置了前、后、左、右四部司马,这支径直归他统属的军队慢慢变成了他最为信赖的力量。

在董卓于洛阳独揽大权之际,刘焉瞅准时机,以“勤王”作幌子来搞割据。他让张鲁带着五斗米教去夺取汉中,把朝廷通向益州的道路给截断了。

这步棋下得真棒,不但把战略重地汉中给掌控了,还成功摆脱了朝廷的管束。刘焉就此从一个地方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不过刘焉心里很清楚,想在益州把位子坐安稳,就得对本地的豪强加以压制。那些原本帮他得以进入益州的当地势力,这会儿却变成了他前行的阻碍。

他寻了个由头,把州里的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几个人给杀了,这给当地的土著豪强们提了个醒。要是不服从,那肯定得承担严重的后果。

土著豪强们当然不愿乖乖就范。他们力挺犍为太守任歧举兵对抗,然而很轻易地就被刘焉给打败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初助力刘焉进入益州的贾龙,在董卓的支持下竟然起兵反叛了。刘焉调遣他用心组建的青羌兵,没多久就把这场叛乱给平息了。

经由这一连串的军事举措,刘焉总算在益州扎下了根。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然占据了“高祖凭此成就帝业”的所有地域,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方霸主。

在平定益州的全部进程中,刘焉彰显出了非凡的前瞻性与整合本领。他能够巧妙地借助各方力量,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坚决行动,其权谋之术着实令人钦佩。

在别的军阀还在为争得一城一地而费劲心力的时候,刘焉却已经成功打下了一块可以称得上是帝王根基的地盘。他的这种战略洞察力和实际行动能力,在那个时候的各路豪杰当中是非常少见的。

【单骑入荆州 胆略定江山】

刘表入驻荆州的历程,那可真是充满传奇色彩。在董卓把控朝政的混乱时期,他获任荆州刺史,这一任命看上去像是一种荣耀,实际上却是个充满危险的任务。

去往荆州的路被袁术把控着,先前的荆州刺史还让孙坚给杀了。刘表所处的情形那真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生存希望渺茫。

在这般危急关头,刘表下了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决心:啥随从都不带,独自骑马穿过袁术的地盘,径直朝着荆州赶去。这般胆量,在那时的各路豪杰当中着实不多见。

抵达荆州时,刘表察觉此地已然混乱不堪。众多大小军阀分别占据一方,自行其是,根本找不到一支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

在这般情形之下,刘表彰显出了不凡的政治才智。他寻到了襄阳的蔡氏以及中庐的蒯氏这两个当地的名门大族,着手筹谋平定荆州的宏伟大业。

蔡瑁与蒯越乃是刘表还在洛阳那会儿就相识的人,他俩曾经一起在何进手下做事。就因为这层关系,让刘表在荆州有了最初的一批支持者。

在讨论如何平定荆州的办法时,蒯氏兄弟各自给出了不一样的策略。蒯良觉得应该凭借仁义来让人信服,蒯越则表示应当运用权谋来获取胜利。

刘表听从了蒯越的提议,觉得在这乱世之中运用权谋会更有成效。他用利益去引诱各地的宗帅,将五十五人一次性召集到了襄阳。

当这些宗帅以为要一同商量重要事情的时候,刘表却突然下令把他们全都杀了。这些人的部下,要么被刘表收归己有,要么被分给其他将领当作私人军队。

这一办法虽说有些残酷,不过成效却是很快就显现出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江夏和襄阳的那些割据力量,在蒯越与庞季的劝导下,主动选择了投降。

荆州的统一进程那叫一个快,快得让人吃惊。各地的太守跟县令知道这事后,都赶紧撂下官印跑了。刘表轻轻松松地就把这些地方的武装给收编了,组建起了很强大的州兵队伍。

这支州兵得以建成,意味着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大体已定。他不但具备了军事力量,而且把控着整个荆州的政治关键。

刘表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握住了那时荆州大族的特性。这些大族虽说实力很强,可也期盼着一种安稳的政治秩序。

就这么着,刘表没多久就把荆州给统一了。他行事果断,方法厉害,彰显出了很不一般的政治智慧跟军事才干。

需要注意的是,刘表之所以能这般顺畅地将荆州统一,还因为他在名士当中有着颇高的声望。而这声望让他可以轻松得到当地大族的支撑。

到了这会儿,刘表已然变成了一个不能轻视的诸侯。他的领地跨越长江,人口不少,士兵精良且粮草充足,拥有着继续向前发展的不错条件。

【雄图霸业碎 四方受挫终】

刘焉和刘表在前期的表现相当出色,很是引人注目,然而到了后期,他们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了。这两位豪杰的命运轨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最终都没能避免走向衰落的下场。

刘焉在益州稳住阵脚后,并不甘心就此罢手。他谋划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这可比曹操早多了。

身为在朝廷当官多年的重要大臣,刘焉在长安有着不少的人脉关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刘范,担任左中郎将;另一个是刘诞,出任治书侍御史,在朝廷里也具备一定的说话分量。

194 年,有个机会冒出来了。马腾因为自己的私事被李傕给回绝了,心里对朝廷很不高兴。刘焉的大儿子刘范马上跟朝中的大臣们联手,悄悄跟马腾取得联系,打算搞个里应外合的举动。

刘焉调遣五千精锐兵士向北进发去协助作战,并且跟中郎将杜禀、侍中马宇等朝廷重要大臣联合起来,打算从内部接应。本来这个计划有很大的可能会成功,然而却由于消息泄露,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刘范等人无奈逃往马腾的营地,结果最终战败被杀。没过多久,刘焉所在的绵竹治所燃起大火,再加上儿子去世带来的悲痛,刘焉也跟着离开了人世。

刘璋接替父亲之位后,能力远不及他父亲。汉中的张鲁很快就摆脱了刘璋的掌控,自己管理自己那一块儿了。刘璋多次派兵去攻打张鲁,可都没取得啥成果。

原本受到刘焉压制的益州本地大族都纷纷起兵反抗。刘璋自己保住自身都困难,更别说向外进行扩张了。

刘表的发展着实让人惋惜。他向荆州四个方向进行的扩张都碰了壁,原本强盛的势力慢慢遭到了削弱。

北上是刘表的关键战略方向。他和张绣达成联盟,原本能构成一个强大组合:张绣的凉州军战斗力很强,而刘表能够提供充裕的后勤保障。

然而这个联盟的对头是曹操。当曹操把天子迎到许昌后,张绣所处的位置变成了曹操的一块心病。历经多次交锋,张绣最后归降了曹操。

在向西拓展的进程中,刘表曾两度想要掌控益州。其一,他举报刘焉有称帝的想法,期望能得到朝廷的助力。其二,他扶持新任刺史从巴东进入蜀地,然而却遭到了刘璋的抗击并被击退。

在南边,刘表在交州的代理人争斗中吃了败仗。他支持的赖恭和吴巨彼此打起来了,最后被当地的老牌势力土燮给压制住了。

要说最糟的那得是东线战场。刘表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军,按说在东南方向能搞出不少名堂。可他一直没把这当重点,等孙策崛起了,他才觉着该重视起来了。

当孙策、孙权父子势力壮大起来后,局面已然难以扭转。此时,荆州竟变成了大家争抢的目标,曹操、孙权、刘备都对这块宝地垂涎欲滴。

两位早期颇为强势的诸侯,就这样在历史的大潮里慢慢丧失了主动权。他们不是不想谋求发展,只是自身实力的确无法支撑起更为宏大的志向。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