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式生存:历史上教科书级“自救”,谋反败露还能全身而退?

林教主之谈 2024-12-02 09:47:13

和你站在同一阵营的领导,说不定第二天就会成为你的死对头,不是你干掉他,就是他干掉你。

这是很现实、很残酷的问题。这种情况放到古代,就叫做“谋反”。历史上有很多“谋反”的案例,有些成功了,虽然名声不太好听,但好歹是成功了。比如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之后还经常被大家拿来讨论。

朱棣为大明呕心沥血、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才导致名声没有那么差。但每次一说到朱棣,大家给他贴的标签,还是来路不正。

这是成功的案例,反之,如果失败了呢?那肯定就是掉脑袋了嘛,不仅一个人掉脑袋,就连家人都会跟着遭殃。

所以历史上的每一次谋反,都是拿全家人的性命在赌博,那种紧张刺激感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历史上有这么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自救”,竟然在谋反败露后还能全身而退,这简直就是神话,还是发生在刘邦当皇帝的时候。

这个例子真的很有趣,每次看完都很有感触。

贯高的故事

有一次,刘邦回洛阳途中经过赵国邯郸,就打算在这里休整一下,赵王张敖得知后,亲自出来迎接,马上叫厨房准备饭菜,好酒好菜,美女珠宝全部推到刘邦眼前。

张敖是刘邦的女婿,老丈人看女婿,自然是上下都有毛病,所以刘邦在张敖面前就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张敖在下面低着头恭恭敬敬,听着老丈人数落自己。越是这样,刘邦就越来劲,翻起旧账来,从吃饭前数落到吃完饭,不仅把张敖弄得很不好受,就连张敖的臣子听了都不好受,其中叫做贯高、赵午的两位重臣,更是咬牙切齿,真替赵王感到憋屈。

好不容易等到刘邦吃饱喝足,回房间睡大觉去了,贯高就对张敖说:“大王啊,你看人都把你当啥了?当我们的面这么骂你,把你骂得一无是处,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赵午也跟着火上浇油:“大王,这你都能忍?”

张敖虽说心里也憋着一包火,但是怎么说人家也是老丈人,还是帝国一把手,自己能怎么办?面对贯高和赵午的拱火,张敖一言不发,不停喝着闷酒。

贯高没有停下来接着说道:“大王,你好好回想一下,当年您父亲张耳和他刘邦像兄弟一样,那时候刘邦就是个街头小混混,您父亲没有嫌弃他,现在他走了狗屎运当了皇帝,就翻脸不认人了,在你面前这么傲慢,这是天子吗?”

这话算是说到张敖的心坎上了,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还没等张敖开口,只听贯高接着说:“臣等为大王鸣不平,打算除掉他!”此话一出,张敖吓了一大跳,手中的杯子也掉落到地上。

确实,冷不丁来这么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真的挺吓人。

张敖虽然也不满刘邦的做法,但造反的心是万万没有啊,自己只想偏安一隅,平静地守护一方百姓,真没别的想法。

反应过来,张敖马上制止两人说道:“你们可千万不能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啊!当年陈余攻打赵国,要不是皇上,现在赵国都没了。”

贯高和赵午听到张敖这么说,反而觉得张敖太仁慈了、太厚道了,人家都欺负你到这个份上了,还在为他说话。

这两位沉默片刻,对张敖说:“大王,你放心,我们也不连累你,如果我们刺杀刘邦的计划成功了,我们会推你上去,但是如果失败了,后果我们自己承担。”说完就走了。

张敖呆坐在房间里,不知道自己该去高密以表忠心,还是去拦住贯高赵午,亦或是支持他们的刺杀行动?

想着想着,酒劲上来了,脑袋一阵眩晕,迷迷糊糊就睡过去了。

第二天张敖酒醒了,马上想到,贯高赵午昨晚说要刺杀刘邦,这事不知道怎么样了,不行,我得去看一眼,阻止这两位。

万幸,两位没有行动,张敖得知,刘邦一大早连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

他以为贯高赵午说气话,便没有继续谈论此事,直到一年后,张敖的危机才真正来临。

一年后,刘邦带兵攻打韩王残部,回去的时候又路过赵国境地的柏人县,快到这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刘邦就打算在柏人县睡一晚,明天继续赶路。

贯高赵午得知这个消息,觉得机会来了,两人一拍即合,找了个杀手,提前埋伏在柏人县刘邦的必经之路。

眼看刘邦一行人就要到埋伏地,刘邦突然心神不宁,总感觉不太对劲,就问身边的大臣,这里叫什么,大臣告诉他叫柏人。刘邦默念这个名字,突然命令身边将士掉头,去别的地方留宿。

就此一场刺杀行动落空,要不说刘邦是天子呢,这都行。

但是事情还没完,贯高赵午两人是出了名的情商低,平时得罪了很多人,有这么一个仇人,无意间得知了贯高刺杀刘邦的事,马上收集证人、证据,转头直接向刘邦告发了他们。

刘邦一听,好啊,乱臣贼子!马上让人去抓捕这些人,很多参与者听到消息,还没等刘邦来,就先自杀了,前前后后竟然有十几个人自杀。

这可把贯高给气得够呛,这帮傻子、懦夫,真的没药可救了,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不承认不就行了吗?你们这一死,不就等于承认了这件事吗?

事已至此,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刘邦派来的人,很快就将贯高赵午等人抓起来了,不仅如此,刘邦还扬言要处死赵王张敖。

吕后看不过去,如果张敖死了,自己女儿就守寡了,就向刘邦求情,但是刘邦一点情面都没给,还是坚决要杀死张敖。

但是,他好歹也是皇帝,要杀赵王就必须有他参与谋反的证据,所以刘邦马上命人审问贯高,但是不管用什么刑,贯高就是不松口,一口咬定和赵王没关系。即使奄奄一息了,贯高也还是如此。

刘邦被他感动了,但马上恢复理智,案件还是要继续审查。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假装把贯高的一位老朋友和他关到一起,故意探话,想问出真相。

贯高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但他装作不知,然后对老朋友说道:“我也有父母妻儿,我也不想害死他们,可赵王确实没有参与这件事情,他压根就不知道,我如果诬陷赵王,即使做鬼我也不安心!”老朋友继续问贯高:“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贯高接着说:“因为那天皇上很不尊重赵王,我很愤怒,想报仇,所以从始至终,这都是我个人的私怨。”

贯高好友把狱中听到的这些话,一字不落地说给刘邦听。刘邦听完之后,感慨贯高真乃忠诚义士,马上命人放了赵王张敖和贯高,原本犯了谋反重罪的贯高,得以活命。

其实纵观贯高从入狱到获释,他就是秉承着,不管受什么刑,都要咬住“赵王不知情”不放。还有就是,一定要动之以情,千万不要狡辩,人家既然已经抓他入狱了,肯定是已经认定了他谋反的行为,再说自己没干显然是减分,只有承认自己干了,且是私人恩怨,一时冲动,情绪所致,那么罪过就小了很多。天底下恨皇帝想杀他的人多的是,早就麻木了。只要不是夺权篡位,事就不大。

而且,他没有把赵王张敖拖下水,也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来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就算真的要死,也死得坦坦荡荡,这样才有可能感动刘邦。还有就是,他之前就说过,如果事情败露,他会自己承担后果,与赵王无关。

所以这场“自救”其实也不叫自救,准确点说,应该是临死前的良心维护。

遗憾的是,贯高最后还是死了。他得知赵王脱险很开心,对赵王说了一番心里话,转身却说,自己作为人臣,竟然谋害当今皇上,即便皇上放过自己,我也没有脸面再活在这个世上,于是自尽了……

不得不说,贯高真的很让人佩服。

读完这个故事,百感交集,我们常说的“忠肝义胆”在古代的臣子、侠士中是很常见的,他们真的可以为了内心的信仰,献出自己的生命,宁死不屈的精神,让后世的我们觉得,他们看着有点傻,但很可爱。

当然擦干眼泪,我们回到现代社会的“丛林法则”,不要做这么傻的事情,因为残酷的职场不相信眼泪和忠义。

但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贯高,在危难之际,不要去玩什么套路,也不要自作聪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说不定还能真心换真心,转危为安。大道至简,我们学了这么多权谋术,其实还不如“真诚”二字好用。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