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和申包胥,由好友到反目成仇,相爱相杀的对台戏

老张聊史 2023-09-27 22:46:48

楚平王无道,杀害伍子胥的全家,伍子胥投奔吴国,领兵攻楚。伍子胥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刚刚好的:鞭尸了自己的仇人,却也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使楚国很长时间一蹶不振,但这也无可指责,毕竟伍子胥逃跑时,楚国只有渔丈人和申包胥帮助了他。

没有申包胥去找秦国求救,伍子胥也只会落得屠夫的骂名,及时退场保留一些形象,伍子胥也能更好的在吴国扎根,成为吴王阖闾的心腹。一个落魄公子苦心孤诣,历尽千辛万苦,运用自己的智慧报仇雪恨,又在昔日旧友的阻碍下不得不放下屠刀,成全双方,最后凭借帮助阖闾成为吴王,和为吴国夺取巨大利益的功劳成为吴国重臣的故事就此完结,历史真是太有戏剧性了,竟然出了千古烈丈夫这样的人。

现在的标准看,伍子胥应该是举旗造反,而不是引狼入室。君王有过,而民无错,那么应该解决的是君王,而保民。所以伍子胥报的是私仇,但是他导致的国难,那楚人要杀他也是合情合理,因为私仇和国仇都有。这也是儒家说的君要是君,要有君的样子,臣也要有臣的样子。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楚国还会多一个名臣伍子胥。

伍子胥复仇的故事只着眼于家人和国家选择的话是很狭隘的,也不足以成为这么多人讨论的历史,真正耀眼的是伍子胥为了复仇的酷烈之心和诡计奇谋、渔丈人不贪图富贵帮助伍子胥的公义之心、申包胥为了拯救祖国的感人至深、专诸为了成全伍子胥刺杀吴王僚的选择,还有孙武,吴王阖闾,这一系列群像的戏剧性使伍子胥复仇的故事更加精彩,比之很多小说都吸引人。

伍子胥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从伍子胥那里知道了刚戾忍诟的性格。一个杀了父兄的人,死了就没事了?伍子胥依旧是要复仇的,所以他才做出了鞭尸楚平王的行为。但他给楚人带来的灾难,确实是他的过错。如果楚平王不是一个昏君的话,伍子胥父兄就不会死,吴国也不会打到楚国,为楚国负责的应当是楚平王,这也有他的一部分原因。

而且伍子胥还是个千古忠臣,现在也还有祭祀他的庙宇。人们更是把他称为潮神,也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申包胥重情重义,为朋友,在伍子胥逃亡时,他放过了伍子胥。为国,他大哭秦庭请来救兵。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忠有义的人了,同样我也为他痛哭秦庭的行为赞叹。为楚国可以如此,足见其忠。

申包胥送伍子胥逃出楚国时就对他说过“你能灭楚国,我也能救楚国”,无论是劝谏伍子胥,还是哭秦庭,都是他在践行自己的诺言。申包胥没有因为国家做了无道之事,而去出卖伍子胥帮他逃出楚国,也没有因为朋友的复仇行为合情合理,而忘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楚国覆灭后,申包胥为了复国来到秦国求助,在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感动了秦国君臣。后来,楚昭王复国,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退入山中隐居。

申包胥作为楚人,放走伍子胥是因为楚王冤杀伍奢一家,他没能力救下伍奢一家,但尽己所能救下伍子胥,无论是朋友还是朝臣申包胥都无愧伍子胥了,至于之后申包胥兴楚也是因为他是楚人,骂伍子胥也是因为他是楚臣。好在历史都给了两人机会,一个灭楚报仇,一个复国兴楚。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