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运/文

缪徵流
卓圩在宿迁运河东,距城约十二华里,是个直径约二百米近圆形的小土圩子,四周有圩墙,外有半人深的圩沟,东、西、南三面有圩门,北面有大注。圩内住两个“保”的居民,约二百户人家。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占领宿城后,经常下乡骚扰。阴历十一月十八日早晨八点钟,目寇数十人,曾到过卓圩,当时麇集在卓少甫行院里,把圩内群众(我也在其中)都拦在这里。日本鬼子把卓少甫行里油漆的大桌子、大椅子都架起来烧了。门口又架起了两挺机枪,空气很紧张。有一个自称高丽人的日本官,宣传“东亚共荣圈”。还有些鬼子去搜查枪支,我记得有进化镇镇长卓子长,文昌乡乡长王兴斋的儿子王耀卿,人被逮来,枪也被搜查来了。随后又挨门逐户去搜查枪支(具体数字未查清)。

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
一九三九年一月三日下午,五十七军一个连约六十余人,从陆集进驻卓圩。一到卓圩就到圩山上挖战壕。在南圩外边挖壕沟,火药味很浓。那时,圩内有钱人家早已逃到远处躲避了,只有些穷户人家老弱病残的守在家里。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卓圩南门外逢集,集上刚上人,宿城日寇几百人,经顺河集大路摆成月牙形的包围圈向卓圩进犯,只听西边“呜一呜一鸣”,日本鬼子的重机枪响了,大炮也响了,刚来赶集的群众,乱成一团,都蜂拥地跑散了。这时五十七军张连长领导的武装,遂时派二十多人到卓圩南边张庄,下余四十人留在卓圩驻守,把六挺机枪架在西圩山一线,西圩门半敞着,守军隐蔽,若无其事。日本鬼子抓一个老百姓名叫孙小牛的作探,回报圩内没有军队,鬼子还不放心,大队人马就从杂八地、西王庄、黄林、曹林(有多座大坟),形成包围圈,开枪向前试探。圩内守军沉着隐蔽,一枪不发,待敌人冲至西圩门外不到百米处,守军六挺机枪一齐张嘴,步枪、手榴弹也随之开火。敌指挥官骑的两匹大洋马,被击中一匹,敌人象草个子一样,被击毙倒下。宿城之敌,闻讯不断增援,由卓圩西南方向经吴油坊、王庄、南张庄,拟从卓圩西南边向阜圩进攻,当敌人进至南张庄时,守军奋起迎头痛击,敌我均有伤亡。由于敌以数倍兵力,对卓圩形成大包围圈,东南面的陆集守军,已开至程庄,受阻不得前进,东北方向的曹集守军,也受阻无法增援上来。当时,步枪声、机枪声加上炮声,好似山洪爆发,又如霹雳沉雷,战斗一直延续到下午四点多钟,敌绕至卓圩的侧翼,从东南方攻入圩内。由于守军弹尽援绝,不得不由东门撤出,而日寇在卓圩东南角树林内大坟上架起机枪,向我突围的军民扫射,死伤有十余人。鬼子攻入圩内,一面用秫秸浇煤油挨门逐户点火,一面搜查,见到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全用刺刀戳死。我的大哥蔡宏清和二伯母蔡陆氏,都是日本鬼子刺刀截死的。卓为和奶奶,因跟鬼子夺刺刀,手都被截烂了。下午五点钟,卓圩变成一片火海,天黑时,日寇将被打死的鬼子尸体用汽车运走,撤退回城一月十四日,圩内群众才进圩掩埋亲人的遗体。这时,整个卓圩除了墙头框,就是草木灰,残留的断墙破壁,都是子弹孔,所有树木,树冠都没有了。真是阴风惨惨,目不忍睹,这是日本侵略者,横加给卓圩人民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57军111师672团团长万毅
是役守军在阵地上牺牲九人,在突围时又不幸牺牲九人,其中有副排长一人,下士班长一人,另有数人负伤。由当地群众把烈士遗骸掩埋在卓吁东门外钱庄前边的路旁,用木牌标好姓名,多是山东、河南两省人。敌人伤亡百余人,烧毁民房、校舍、草堆多处,屠杀群众二十余人。
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给日本鬼子当头严厉惩罚的战斗,大长我军民杀敌志气,大灭日本侵略者的威风。五十七军守土有责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沉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深深地印在运东一带人民的脑海中。
注①卓子长、王兴斋均系国民党乡镇长,当时日伪还未建立地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