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整顿职场”:是兄弟就得明算账

新媒科技评论 2024-05-30 17:33:59

前段时间,京东自曝“家丑”,称通过内部调查发现,公司考勤存在大量作弊现象,每月竟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光流水就有几十万,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据悉,刘强东在高管会议上对代打卡现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并迅速开始整顿职场,包括调整考勤制度、缩短午休时间等,甚至喊出了“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不是我兄弟”。

曾经的“兄弟”没干劲了,公司市值也被阿里和拼多多越抛越远,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恐怕刘强东这一次也不能光顾着照顾“兄弟”了。

刘强东“整顿职场”

对打工人来说,“代打卡”也算是职场“公开的秘密”,但如果“代打卡”已经形成产业链,这换哪个老板都得生气。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代打卡”在京东内部长期存在,代打卡一次收15元,一个员工最多可以替20名员工打卡,如果按1.4万人次参与代打卡来统计,那么这一产业一个月已经能产生几十万的流水。

据悉,京东之所以存在大量“代打卡”的情况,是因为有的部门是弹性工作制,也有部分高级别员工不需要打卡,部分员工就利用考勤制度的漏洞,请“代打卡者”在办公室位置内登录软件打卡。

据京东员工透露,公司内部有代打卡微信群,有的员工即便每天四点就下班也能领到全额薪水,一些实习生即便不来上班,也能骗走工资。

在这之后,京东迅速调整了考勤制度,比如将午休时间由两小时缩短为一小时,且取消午休关灯。刘强东也在高管会上直言:“无法容忍员工躺着睡大觉,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除此之外,更有自称是京东员工的网友在脉脉上发文表示,京东强制检查员工个人手机,并翻看员工在脉脉上的发帖记录,如果员工在线上发表了一些关于京东的反对意见,就会被HR约谈。

与此同时,京东的裁员也在悄悄进行。有网友表示自己刚刚在京东过完“老员工日”,第二天就被裁员了;也有网友表示,自己正在写618代码,忽然就被裁员了。“京东618的前奏是裁员”也因此迅速登上脉脉热搜榜。

不过,由于京东调整考勤、缩短午休时间、人员优化等话题确实非常“吸睛”,网上的传言也就越演越烈,包括京东要求员工用水印相机拍照打卡;京东鼓励员工投诉和举报“摸鱼”员工等八条纪律问题。对此,京东高管表示“八条问题”全部是谣言,目前已经报警处理。

在京东曝出“代打卡产业链”后,其一系列内部调整多次登上热搜,不排除个别媒体奔着流量造谣,但综合多家媒体报道,京东确实对考勤制度做出了调整,个别裁员事件也属实。

据九派新闻引述的京东前员工说法,此次裁员涉及的老员工居多,岗位包括营销、运营、采销等多个领域,部分新员工因为在内网的留言触及公司“红线”,也在被裁之列。

当然,京东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这属于正常的管理范畴。但如果真的有大量裁掉老员工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刘强东的“兄弟情”也开始变味了。

重新定义“兄弟”

一直以来,京东作为互联网大厂,工作虽然也辛苦,但福利待遇还是数一数二的,更是业内为数不多为一线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刘强东也经常将员工比喻成“兄弟”。

比如刘强东在2018年提到,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大量削减人力,但京东不会因为技术的迭代更新开除任何一个兄弟;2022年,在京东收购德邦物流后,刘强东主动给德邦的快递小哥缴齐五险一金,更表示“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

但随着京东组织架构的越发“惫懒”,连刘强东也忍不住要重新定义“兄弟”了。他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有的同事希望享受生活,这样的选择也没有错。但只能说你不是我的兄弟,我们不是一路人、不是一家人。”

刘强东的这番“肺腑之言”,在外界看来也有不少解读。有人认为刘强东颠覆了以往的承诺,感情好的时候是“兄弟”,感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是家人”;也有人认为刘强东站在公司老板角度说这番话虽然没错,但却很难要求员工共情老板,全身心投入创业。

刘强东这番话是否“高情商”,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能忽视的,则是刘强东已经无法掩饰的焦虑。

事实上,刘强东不仅“卷员工”,他更“卷自己”。据华尔街科技眼报道,在今年的618大促中,刘强东选择亲自深入一线,并经常在深夜发语音安排业务,如果考虑中美时差的话,东哥可能一天还睡不到4小时。

据悉,刘强东不仅在微信群里亲自排兵布阵,有时甚至会直接@某位业务负责人,了解业务的最新进展情况,可见其对此次618大促的重视程度。

刘强东亲自上阵,背后则是京东业绩持续承压的焦虑。5月下旬,阿里、京东、拼多多都分别发布了一季度财报,拼多多一季度实现调整净利306亿,大幅超过阿里巴巴的244亿,在业绩的带动下,拼多多市值再次超越阿里,不过两者的市值差距一直都不算大。

但相较于拼多多与阿里的“你追我赶”,京东的情况则不甚乐观,其在一季度实现调整净利89亿,增速仅有17.2%,较2023年一季度3倍多的增速下滑明显,且利润规模也远远落后于阿里和拼多多。目前,京东的市值不足500亿美元,只有拼多多和阿里的1/4左右。

在业绩大幅放缓之下,京东内部还出现了“代打卡产业链”,那就是火都烧到自家门口了,员工还不着急,只想薅公司羊毛。

如果京东这艘大船想要提速快跑,那必然是要减掉冗员的。据京东高管表示,由于过去几年松散、不善的管理造成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发展不达预期,现在的管理动作是“亡羊补牢”。

如何破除“大企业病”

不过,对于京东针对“代打卡”的制度调整,也有京东前员工表示“治标不治本”。认为公司不应该只依赖打卡这种机械的手段来控制员工,考勤问题本质上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接下来京东该做的,是应该重新梳理人员架构,做有效的人才盘点,真正改变组织冗余的现状。

事实上,任何一家规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难免会出现“大企业病”。比如京东内部不仅出现了“代打卡”问题,去年底刘强东也曾痛斥京东高管拿PPT忽悠人,管理层次越多,汇报流程越长,中间就越可能出现信息误差和漏洞,这也成了“大企业病”的根源。

因此,近年不只是京东,阿里、腾讯等大厂都在试图“治病”。比如腾讯马化腾在2022年的内部讲话中,曾直指公司内部腐败“触目惊心”,很多项目被拖垮,为此腾讯当年一口气砍掉了不下45个“不能造血”的项目。

近日,阿里主席蔡崇信、CEO吴泳铭也发表了一封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其中提到了阿里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的症状,但公司将积极对“大公司病”开刀,并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

刘强东也在去年“痛思己过”,其在内网一则员工建言下留言,承认京东内部存在系列问题的同时,并表示会深刻反思自身的管理出了问题。

不难看出,大厂们其实都很了解自身存在的“大企业病”,也希望通过调整能够帮助公司“剔肥增瘦”。比如阿里近年砍掉P8级以上的职级,推平了内部架构,同时通过核心板块的“换将”,推动更年轻的管理者上位。

而京东近期也在积极“补作业”,但通过强化考勤制度、给员工“狼性训话”、给表现优异的采销部门涨薪等一系列动作,更多还只是“喊话式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做好有赏,做不好要被淘汰。

但这种改革方式却还是没有对组织架构“动真刀”,也许员工会因为一时的“强管理”而积极起来,但人的惰性毕竟是要多于积极性的,如果内部管理问题没有“查缺补漏”,时间一长员工还是会被繁琐的流程和不合理的制度所困住,即便想要创新,也恐怕无用武之地。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电商平台不仅要“内卷”,也要应对诸如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视频平台的跨界抢食,平台们频繁使用“低价策略”,不仅越来越难刺激用户,还会让自己陷入了“规模换利润”的困境中,这也成为了京东当下最大的麻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想被攻城略地,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战斗力,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在价格战之外寻求新的“战役”来打动用户。

企业不能躺平,员工更不能躺平,但想要让员工 “重获狼性”,光喊话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商场上“无父子”,自然也很难有“真兄弟”,东哥要力挽狂澜,恐怕还得想得更多。

0 阅读:8

新媒科技评论

简介:聊聊互联网,不贩卖焦虑,也不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