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男孩被扔井、13岁女孩被霸凌,孩子的“攻击性”有多可怕

凌晨妈妈育儿 2023-04-01 13:44:02

最近有两件让人看后揪心、后怕,又不得不深思的事情:

先是云南7岁小女孩将4岁小男孩扔进井里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将男孩抱起扔进井里后,对呼救充耳不闻,看小男孩没有掉进去,把手指掰开将小男孩按了下去。

之后还在井边转悠了几圈,没有叫大人的意思,仿佛一切与自己没有关系。后续通报说,女孩是在模仿电视剧情节,但从她把手指掰开,把男孩摁下去的那一刻,根本不像一个7岁的单纯小孩。网友感叹:原来有人孩子从小就是恶魔。

还有一个新闻是关于海南13岁女孩,被多人殴打的视频。疯传在网络上的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位13岁的女孩,被不断的殴打、推搡,甚至T光上衣,跪地道歉……不止于此,那几个人5天内,还将女孩带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殴打。

最后,医院检测结果,女孩除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耳朵与眼睛都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她才13岁,豆蔻年华的年纪,遭受了这样的伤害,这些伤害可能一生都无法治愈。

他们生来就是“恶魔”吗

这两件事情,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施害者更是未成年人。7岁,十几岁,这个年龄在大人眼中,都是单纯的孩子,可有的孩子为什么能够对他人的生命这么冷漠,难道生来就是恶魔吗?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两句话是对每个人在婴儿时代的描述,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恶魔,可为什么有些孩子却成了向他人实施暴力的“恶魔”?

一般来说,有5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第一种:父母日常生活中存在打架行为

有的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着小朋友的面争吵、打架,自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暴力行为已经深深的印在儿童的脑海中。一旦与其他人之间产生矛盾,或者“看谁不顺眼”,他们就会使用暴力攻击他人。

第二种:生同伴之间暴力行为的模仿

有一次与一位远房表哥聊起了上学时候的趣事,他透露了一个让我很惊讶的事情。一向老实稳重的他,读高中的时候,竟然跟着其他人霸凌过=同学。

问他原因后才知道,当时他住的宿舍中有“校霸”,如果他们几人对校霸不服从,就会被欺负。为了“自保”,便加入了校霸的小团体。

其实有时候一些人的暴力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同伴之间暴力行为的模仿。青少年时期,很多同学无法自我保护,被迫做出一些伤人的举动,那将会让他们一生良心出于自我谴责中,那位表哥便是如此。

第三种:模仿影视作品

7岁小女孩的家长说,把小男孩扔到井里的行为是模仿电视剧而来。尚且不论这是真实还是一种解释的说辞,但很多儿童的暴力行为确实是模仿影视作品而来。

育儿小贴士:都说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攻击性,事实上他们的模仿攻击性的能力,更不能被低估。

第四种:成人对儿童有暴力行为

《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富有攻击性的小孩,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父母用训斥和拳打脚踢的方法管教他们,从而塑造了孩子的攻击行为。

那些喜欢对用暴力攻击他人的青少年,有85%的人都有过被父母体罚管教的经历。模仿也好,宣泄内心的不满也罢,总之他们把这种攻击性行为带给了其他人,伤害了其他人。

第五种:想要获得大人的关注

邻居王哥的儿子,三天两头就因为打同学被老师请家长到学校。起初王哥因为儿子这个问题,没少责骂他。后来才从老师嘴里得知,他整天惹事生非,其实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

因王哥夫妻平时太忙,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每次只有在学校说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父母才会及时赶来。这也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打别人是最快的办法。

坏小孩更需要关注

那些实施暴力的小孩,他们最初并不是对他人冷漠的恶魔,只是成长环境,父母对他们的体罚、冷漠,把“恶”一点一点种在儿童心中,直到内心的恶,对他人发起攻击,才被人所重视!

中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但凡出现一些儿童暴力行为案例,大部分人都会对准那个年幼的小孩说:“天生的恶魔”,“怎么那么坏”?

却几乎没有多少人追问父母,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养出这样的儿童?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攻击性,根源要看他的父母怎么做!

1、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个条件非常重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爱、和平、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童,性格温和、待人接物比较有礼貌,基本不会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

2、多关注孩子

其实很多青少年会攻击他人,父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夫妻打架被孩子模仿,还是孩子跟着他人学坏,都与父母对青少年的关注有关。

如果能够多观察、多了解孩子,就会将暴力行为遏制在“摇篮里”。每个小孩都渴望得到爸妈的关注,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灵安全与安慰。在父母的引导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三观。

3、若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正向引导

有一些小孩儿情绪不稳定,当然一般来说稳定成长环境中的生长,是不会出现对他人攻击性的行为。若发现有,父母要及时给予正向的引导。

我以前认识一个小男孩叫浩浩,从幼儿园就有对他人动手的习惯,后来妈妈送他学武术、篮球,利用这些活动把浩浩的攻击性发挥出来。现在的浩浩高大帅气,还经常帮助同学,与儿时判若两人。

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儿童“蓄谋已久”的恶性社会事件,当发生时,我们必须重视,并且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变得不再是一张白纸,但父母的教育是橡皮擦,可以擦掉那些“黑色”错误的行为。

凌晨妈妈来叨叨:

在我看来,每一次有这种社会性事件,对教育孩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位,孩子是否会存在这些不好的行为等等。对于娃的正向引导,每一对父母都不该置身事外。您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6

凌晨妈妈育儿

简介: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专注育儿、儿童心理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