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张寿臣为相声艺人排辈:德寿立仁义,为何成了德寿宝文明

伟威娱娱 2024-10-09 11:36:50

​“相声”一词,始于张三禄,是他把“相声”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但把相声作为一个行业,并制定出了行规,则是朱少文。

像拜师学艺,要有引保代,要续家谱,要明支派,都是从朱少文开始的。

但朱少文并没有规定要按名字排辈,一直到相声第四代传人,大都是按照“德”字来起艺名的。

像我们都知道的“相声八德”:裕德隆、李德钖、焦德海、马德禄、周德山等,都是相声艺人中的佼佼者。

“德”字下面就是“寿”字,这个寿字就来源于张寿臣。

张寿臣

1911年,还不到12岁的张寿臣,就拜到了焦德海的门下,成了焦德海的大弟子。

张寿臣是“寿”字辈中第一个拜师的,所以他就成了“寿”字辈的大门长。

裕德隆是“德”字辈的门长,也是相声诞生以后的第一位门长。

而张寿臣则是相声行最权威的一位门长,他德艺双威,一言九鼎。

张寿臣这一代的相声艺人,虽然是“寿”字辈的,但大都没有没有带“寿”字,像马三立、郭荣起等人都是这样。

张寿臣得到了焦德海的真传,3年学会了200多段相声,后来他又得到“万人迷”李德钖的传授。

张寿臣不到30岁,就成了京、津两地最有名的青年相声艺人,有不少人都想拜张寿臣为师,但张寿臣是一概拒绝。

一直到1931年冬,张寿臣才首开山门,收常宝堃为徒。

在收徒仪式上,张寿臣作为门长,他向在场的相声艺人郑重宣布:“宝堃这一辈是“立”字辈,宝堃就叫“立桐”。”

张寿臣等合影

在场的艺人,都站了起来,纷纷恭喜张寿臣。

张寿臣接着又说:““立”字下面是“仁”,“仁”字下面是“义”,诸位以为如何?”

张寿臣是门长,其他人自然是随声附和。

拜师收徒仪式正式开始,张寿臣正襟危坐,常宝堃跪倒在地,规规矩矩地叩头大礼。

常宝堃又给在坐的相声长辈跪拜磕头,接着是常宝堃的父亲常连安,给张寿臣下跪磕头。

就这样,张寿臣在同一天,分别收常宝堃为徒,收常连安为代拉师弟。

张寿臣、常宝堃、苏文茂等合影

父子俩同一天给同一个人磕头拜师,也算是相声界的一段佳话。

张寿臣给自己的徒弟大都赐了一个立字,像常宝堃叫常立桐,刘宝瑞叫刘立棠。还有冯立樟、康立本、田立禾等。

当然,张寿臣的徒弟,也有不少没有用立字,像戴少甫、朱相臣、穆祥林等。

张寿臣的弟子有那么多不用“立”字的,其他的相声艺人也没有用“立”字。像马三立的弟子,名字当中大都有一个“笑”字。

“立”字辈为何又衍变成了“宝”字辈?主要是因为“立”字辈中,有不少成名的艺人中,都带一个“宝”字,像常宝堃、侯宝林、刘宝瑞等人。和他们同一辈的相声艺人,大都沿用了这个“宝”。

“立”字下面是“仁”字,常宝堃收苏文茂的时候,张寿臣为苏文茂起名苏仲仁。

苏文茂非常孝顺,他害怕改名以后,母亲到天津找不到自己,就向师父请求还用原来的名字苏文茂,常宝堃是一口答应。

因为苏文茂拜师较早,所以不少同辈的相声演员都用了“文”字,像杨少奎的徒弟丁文元、刘文亨、刘文步等,像武魁海的徒弟魏文华、魏文亮,都用了“文”字。

至于“明”字,据说是因为苏文茂的长子苏明杰,苏明杰是高英培的大徒弟,他拜师较早,所以这一代相声演员就被称为“明”字辈了。

张寿臣虽然是“寿”字辈的大门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立仁义”并没有延续下来。

相声界约定俗成,慢慢就成了“德寿宝文明”。

当然,相声界内部也有分歧,有人承认“德寿宝文明”,也有人根本就不承认,说是以讹传讹。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德寿宝文明”这样的传承?欢迎留言交流。​​

0 阅读:1

伟威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