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中国现象的一部分,繁荣昌盛下,那些被忽略的群体!

鹿楠 2020-11-08 21:50:39

贾樟柯曾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奔跑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如今资本的潮流裹挟着人群顺流而上,总会有一些人和作品的关注,被搁浅在礁石上无力的呐喊。

路开的父母是农民工,在大城市里艰难打工,曾路开眼睁睁看着父母坐上驶向城市的大巴,任凭如何哭喊都无人应答。

山村中大多数成年人都已经离开,只留下老人和小孩给荒凉的村庄留下一点生机。路开的家中就只剩下自己、年迈的爷爷,还有一只叫小胆儿的流浪狗。

之所以叫小胆儿,顾名思义这只小狗胆子很小,甚至不敢叫,只有被大狗欺负的时候才会偶尔叫几声,爷爷一度以为这是只不会叫的哑巴狗。二人一狗就这样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但是在内心深处,路开依然无法回避对父母的思念,他常常对着小胆儿哭诉自己内心的苦楚。

爷爷有心肺疾病,药停不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用来买药,因此家中交不起电视费。路开曾尝试过去朋友燕子家蹭电视,但是最终失败了。

没有电视的夜晚,路开就每天等待父亲的电话,尽管每天父亲的电话都差不多那几句话,但路开还是每次都很高兴。爷孙俩还有一种休闲的方式,那就是路开给爷爷念书。每天晚上路开都会倚在墙上捧起书,念自己的课本,在没什么文化的爷爷面前念书,自己也仿佛像个老师一样,而小胆儿每次都会坐在拖鞋上听。

爷爷的身体很差,做个饭都经常咳嗽的浑身颤抖,路开便主动开始学做饭,承担起家务。同时晚上念的书也越来越高级,从课本到各种文学名著。也许正是因为念书,路开的作文水平飞速提升,还被学校里的王老师表扬,作文写的正是他和小胆儿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流过,路开还是每天与小胆儿玩耍,给爷爷念书,偶尔在上学路上摔了一跤,让爷爷担心的不得了,结果是路开的恶作剧;偶尔放学回家路开找不到爷爷了,忧心忡忡地寻找了好久,才发现爷爷去了村里的喜宴,顿时大松一口气。

渐渐地,冬天来了,父亲寄了钱让爷孙俩买个炉子烤火。这炉子果然是温暖,只是路开觉得有些热,就搬到了隔壁房间睡。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小胆儿突然一个劲地叫,路开赶忙去爷爷的屋里,竟然发现爷爷煤气中毒了。路开着急忙慌地将爷爷送进了医院。爷爷被医生救了回来,路开迫不及待地奔向爷爷的怀抱,他的内心深处更加深深地认知了,自己和爷爷相依为命,无法割舍。

自此以后,路开更加孝顺爷爷了。他提早写完学校的作业,晚上给爷爷念书,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就主动承担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全都做的有模有样,他还拒绝了邻居女孩燕子的玩耍邀约,只为了能照顾爷爷。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早晨,小胆儿又冲他狂叫起来,还咬住了他的裤脚,不祥的预感涌上了路开的心头,他慌忙向爷爷的屋子走去。爷爷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失去了温度。

路开失声痛哭,可是爷爷,再也醒不过来了。

父母回来了,他们来安排爷爷的葬礼。父母对路开说,要把路开也带到城里。但是路开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到了城里是没法继续上学的,他宁愿继续呆在偏远的乡村上学,因为他已经隐约意识到,要改变出身底层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知识。

父母放心不下他,便去找王老师希望她能帮忙照顾路开,王老师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答应了。劈好柴火,换好衣服,父母准备出发了,临走前母亲还是犹豫着要不要留下来照顾路开,但最终决定离开。

爷爷去世,父母离开,孤独的路开只好和小胆儿相依为命,平时走路吃饭都带上小胆儿,但总是食之无味。他来到王老师家,可王老师家的大黑狗让小胆儿怕的躲进床底下出不来,路开只好告诉王老师自己换了地方睡不着,然后路开又带着小胆儿回去了。

回到家里,冰冷的房子让他心生恐惧。他愈发地依赖小胆儿,让小胆儿和自己一起上学放学,善解人意的燕子也常常和路开一起做作业,来陪伴他孤独的时光。但尽管这样,路开心中的空虚还是难以填补,他常常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念书,一个人躺在沙发上睡觉,忽然一个雷声把他惊醒,他恐惧地爬起来,给妈妈打电话,听着妈妈的声音,他只是怔怔地流泪。

第二天他在台阶上写作时,爸爸回来了,路开惊喜极了,但爸爸却无比心疼,因为他看到了路开的午饭,只是馍和水。爸爸这次来是带路开去城里的,他又是花钱又是找人托关系,终于给路开能在城里上学了。爸爸下厨做饭,宽慰着路开,路开因为长期不见爸爸,显得有些生疏,不住地说谢谢。

路开决定对同学们做最后的道别,他走到教室的讲台,留着眼泪说舍不得离开大家,舍不得王老师,周围的空气一片沉郁,众人都陷入了一种失落地情绪中。没人知道在高速发达的大城市里,这个贫穷的山里孩子会有怎样的命运。临行前,路开来到爷爷的坟前,对爷爷做最后的道别,他泪洒坟前,告诉爷爷如果想路开,就对他托梦吧。路开就一直处在这样的一种悲伤的情绪之中,知道看到小胆儿,他的心情才好了点,他抱着小胆儿告诉它,要一起进城了。

没想到的是,上车前爸爸才告诉他,小胆儿不能带上车。路开爆发了,他与父亲激烈地争吵起来,父亲一遍遍地开导路开,告诉他到了城里再买只新的,但是小胆儿已经成了路开心灵的寄托,其他的狗怎么能代替呢?最终,父亲直接将路开抱上了车,路开坐在最后一排,看小胆儿一路奔跑追逐着车,他冲小胆儿哭喊,可是小胆儿还是越来越远。

电影《念书的孩子》上映于2012年,是冷门的高分国产佳作。“念书的孩子“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路开给爷爷念书的过程,这里承载着爷孙两人的情感纽带,是亲情的延续,也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对于孤独的抒发和排解;另一种含义是指路开的上学,作为社会底层的路开父母,面对的命运就是骨肉分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做悲苦的打工人,路开明白如果不想重复父母的命运,能做的只有念书学习,依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念书的孩子》表层中刻画了亲情主题和留守儿童主题,这些在儿童电影中常见的主题。但同时,这还是一种自我成长和认知的过程,路开在于爷爷的相处中认知到了人与人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担当和责任,学会了自立自强和忍受孤独;同时路开也成长出了一种深刻的洞见,这种来自于对未来期许的洞见使他放弃了去城里的机会,也放弃了能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只为了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在不断的追求中,他变得坚忍、奋进。

但是路开归根结底还是个孩子,让小小年纪的路开有了这样深刻洞见的原因,正是贫穷。贫穷使得这个不大的孩子过早地尝遍了世间冷暖。

中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涌现出不少资本驱动的人物,但同时还有大部分人失落于时代的潮流中,他们为城市、为时代的发展奉献了巨大的力量,一砖一瓦都是由他们亲手筑起,但他们却常常最被忽视,被抛弃在时代的角落里。

路开的父母就是如此,电影中整个村子的成年人都是如此。悲哀的是,因为阶级的固化,底层人很难打破壁垒实现向上流动,如果路开没有能力奋斗到靠知识改变命运,那么他只能不停地重复父辈的悲剧,一代一代如此循环。

路开的故事看似只是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故事,却折射了中国社会基层人生活。

就像网上曾流行的一句话“北上广只是中国的幻象,小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念书的孩子》在时代一片赞扬盛世的热潮中让人看到了中国另一面,看到了全国平均收入低于一千的那六亿人;看到了网络热潮兴起时,那些连电视都看不了的人,看到了那些被人忽略的身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