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10月11号,毛主席从重庆谈判回来后,直接到了延安,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又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到了11月中旬左右,毛主席的身体有点不对劲了,有时候会突然全身哆嗦、手脚抽筋,就连睡觉时也出不少冷汗。
看到病情越来越严重,毛主席只好放下工作去治疗。但是,那时候延安的好多大医院都搬走了,医生只能在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给毛主席看病,可治疗效果总是不太好,大家都心急如焚。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想了个主意,他征得毛主席的点头后,给斯大林拍去了一份电报。在电报里,师哲把毛主席的病情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盼着苏联那边能在回复时给个治疗建议。
苏联那边很快回了电报,说他们光看文字描述没法给毛主席看病,想派个医疗队来延安给毛主席治疗。中共这边收到电报后很感激。到了1945年12月,一架苏联的飞机就在延安机场着陆了。
除了苏联医生,乘客里还有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那天,毛主席不顾身体不适,特意到机场去接他。一看到穿着苏军制服的毛岸英从飞机上下来,毛主席就赶紧走过去,和他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父子已经18年没见了,毛主席满脸慈爱地打量着毛岸英,说:“岸英,你都长这么高了!”

毛岸英眼含热泪地说:“爸,我特别想你。”两人简单聊了几句后,毛岸英突然问道:“爸,你知不知道赤英这个人,她现在在哪里?”毛岸英这么问毛主席,是因为之前在莫斯科红十字会办回国手续时,工作人员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赤英”的中国姑娘,还给了他一封信。
毛岸英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虽然他不认识这个女孩,但她肯定来历不凡。毛主席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得严肃,吃惊地问:“她居然还活着?”话音未落,他赶紧吩咐身边的秘书去请朱德来。那么这个赤英到底有啥特别之处,为啥会让毛主席这么严肃呢?
说起来也直白,赤英其实就是朱德的女儿朱敏,朱德一直都在找她的踪迹,这事儿毛主席、周恩来这些中共的大领导们心里都有数。现在儿子猛然间提到了朱敏,想必是了解到了她的一些情况,这让毛主席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听到的是她已经牺牲的消息。
那么,朱德和女儿朱敏是怎么走散的呢?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呢?朱德这辈子只有一个儿子朱琦和一个女儿朱敏。朱敏是在1926年4月在苏联莫斯科出生的,可还没满一岁就回到了四川成都,跟着外婆过日子。

朱敏来到这个世界时,朱德已经40岁,他特别开心,于是给宝贝女儿起了个小名叫“四旬”。但可惜的是,那时候北伐战争正打得火热,朱德只能陪了女儿短短一个月,就匆匆去前线打仗了。朱敏回想起来,她第一次记住父亲的样子,竟然是在街上看到的一张悬赏父亲的告示上。
朱敏回想起那天,外婆带她上街买东西时,悄悄跟她说:“那个姓‘朱’的就是你爸爸。”听到这个,朱敏心里特别想见见自己的父亲,这成了她心里最大的念想。可没想到,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反革命,国共两边关系就闹僵了。戴笠还派特务到处找共产党领导人的孩子。
朱敏的妈妈贺治华被杀了,朱敏自己也差点被人发现真实身份。有次,家里突然闯进几个国民党警察,直接把朱敏的姨妈给抓走了。还好姨妈坚持说朱敏是她的女儿,朱敏这才没被抓住。朱敏逃过一难后,外婆觉得再把她留在身边太危险了,所以就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和成都的地下党联系上了。
没过多久,周恩来就让邓颖超悄悄去了成都,把14岁的朱敏接走了。当周恩来第一次见到朱敏时,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和满脸的笑容,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他对邓颖超说:“小超,你看这孩子,多像朱老总啊!”

那年11月,朱敏好不容易到了延安。朱德一看到女儿站在那儿,眼泪立马就下来了,他们俩一起过了那个春节。在朱德身边后,朱敏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她的疼爱。她晚年时提起过:
我本以为爹爹已经不记得我的样子了,没想到他连我小时候的事儿都记得清清楚楚,连我的生日,阳历几号、阴历几号都说得一清二楚。这会儿我才明白,爹爹心里是多么想我。要不是为了革命,为了抗日,他绝不会离开我的!
康克清待朱敏特别好,像对待自己闺女那样细心照料,总琢磨着给她弄点好吃的。那时候,百团大战刚打完,吃了败仗的日军变得更加凶狠,到处“扫荡”。朱德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军务忙得不可开交,所以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把朱敏送到苏联莫斯科去学习。
为了让女儿安全,朱德在名册上把朱敏的年龄写小了两岁。他还给朱敏起了个假名“赤英”,“赤”就是红色,朱德盼着她好好学习,以后能做个出色的红色英雄。
1941年1月30日,朱敏告别了延安,踏上了去苏联的路,最后在莫斯科安顿下来,开始学习和生活。朱德压根没想到,朱敏在苏联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甚至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赤英”这个名字,还一度出现在了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的囚犯名单里头。

朱敏是坐飞机去苏联的,那天朱德在百忙之中抽空到机场来送她。看着父亲亲自给自己搬行李,朱敏当场就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过了很多年,朱敏回想起这次和父亲的离别,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她说:
我清楚地记得在延安机场,飞机起飞那一刻,我看着机翼下的亲人一个个慢慢变成小黑点,心里紧紧揪着。他们好像就要永远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不管以后我是跌倒还是站起来,都没法再牵到他们的手了,没法让他们拉我一把。那天,我体会到了更加难过甚至害怕的离别感觉。
朱敏很轻松地就到了莫斯科,组织上让她去附近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这个儿童院很特别,它是在1933年5月1日建立的,全名是“伊万诺沃斯塔索娃国际儿童院”。这是苏联政府开的一所专门照顾和教育各国共产党人和烈士孩子们的学校。
虽然朱敏是在莫斯科出生的,但刚到那儿她还是不太适应,结果被严寒给整病了,先是气管发炎,然后又犯了哮喘,一直咳个不停。因为待在儿童院可能会让病情变得更糟,所以院长在1941年6月21日,安排人把朱敏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送到了白俄罗斯南方的明斯克,让他们在少先队的夏令营里休养身体。

可是,才过了一天,德军就突然打过来,朱敏和其他2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共产党人的孩子,当场就被抓住了。在被关了两年后,1943年,朱敏和另外5个满了14岁的女孩,被赶上德军的密闭火车,她们要被送到德国的集中营里继续关起来。
狠心的德军像赶牛羊那样,硬是把囚犯塞进密不透风的火车里,直到塞得满满当当才把车门关上。车厢内空气糟糕透了,很快臭味弥漫开来,有人大声喊叫,有人嚎啕大哭。朱敏被众人挤到了车厢角落,连动动手脚都十分困难。
才过了两天,朱敏就发起烧来,感觉呼吸越来越费劲。在半梦半醒之间,她察觉到有人给她喂水。朱敏使劲儿睁开眼,看到了一位苏联红军。红军对她说:“小姑娘,你得挺住,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就算他们把你当牲口一样对待,你也得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你得想着回祖国去,那里有最疼爱你的人等着你呢。”
那时候,年轻的朱敏好像突然间充满了力量,她使劲对那位苏联红军点了点头。按照德军的规矩,从国外抓来的俘虏,在进集中营前都得先洗个澡,再换上集中营里统一的服装。

很明显,德军就是想把战俘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抢光。朱敏当时有一枚列宁的纪念章,她缝在了内衣里,这是之前在儿童院联欢会上,同学送给她的礼物。要是被德军发现这枚纪念章,那可就麻烦了,朱敏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她悄悄地把纪念章藏在了舌头底下,幸好,她没被德军查出来。
现在说起来可能很简单,但那时候真的特别危险。朱敏回想起来讲道:“我憋着气走进换衣服的屋子,不管谁跟我讲话,我就光点头,一句话也不说。一到浴室,一个高大的女看守猛地揪住我的头发,我吓得心都要蹦出来了,全身直哆嗦……那女看守发现了我头发上的夹子,就狠狠地往下拽……我忍着疼,死命憋着不叫,就怕嘴里的纪念章掉出来。”
朱德孙子的媳妇高崎在接受访问时提到:“在集中营的日子里,朱敏妈妈一直戴着这枚列宁像章,它给了她很大的勇气,最终帮她克服了所有难关,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但是,父亲给她的那支派克金笔就没那么好运了,被德军直接抢走了。在德军的集中营,朱敏每天吃的都是长了霉的黑面包,还得和其他俘虏一起干重活,只要稍微偷下懒,就会挨打。朱敏特别小心,干活时一句中国话都不敢说,生怕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因为长时间吃得不好,又亲眼看到身边的俘虏被杀,朱敏晚上老做噩梦,导致她长得慢,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转眼间,朱敏在集中营已经待了两年了,她偶尔听到消息说苏联红军正在打德国,德军快输了。到了1945年新年那会儿,朱敏晚上时常能听到远处隐隐约约的枪炮声。有几次,还有炮弹在集中营边上炸了。
朱敏和那些战俘们都紧张得要命,生怕德军啥时候就把他们给杀了。高崎也这么说,她讲:“朱敏妈妈亲眼见过好多残酷的战斗,一个那么小的小姑娘,在那么不是人待的地方居然能活下来,还带着其他小伙伴一起反抗,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朱德压根儿没想过女儿在外国会经历那么惨的事,他写了好几封信,结果都没回音。到了1945年1月30日一早,朱敏和那些战俘觉得不对劲儿,因为起床的铃一直不响。大伙儿心里七上八下地走出屋子,一看,集中营的大门全开着,平时那些拿着枪的德军早就没影了。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德军已经溜走了,朱敏和几个小伙伴一合计,立马决定往东边的苏联方向逃跑。接下来的好几个月,朱敏都在到处流浪,晚上大多时候都是在炮火连天中入睡。说来也巧,逃到波兰时朱敏发起了高烧,结果被一位以前给德军当过翻译的苏联人给救了。
过了几天,朱敏通过换人质的方法,被送到了一个苏联专门照顾难民的地方。在那里,她被分配去厨房帮忙,还是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当苏军问她时,朱敏的回答跟之前对德军说的一样:我叫赤英,我爸是中国的一个老医生,他送我来苏联学习。
政委一听惊讶万分:“哎呦,这孩子身份这么重要,居然没被发现,还能从德军集中营活着出来,真是个奇迹啊!”就这样,苏联政府知道了朱敏的真实身份。她把这几年经历的事儿仔仔细细写了下来,还写了封信,交给了苏联那边。这也就是为啥文章开头会提到那一幕,因为毛岸英也曾经在那所儿童院待过呢。

没多久,朱敏就知道了父亲这些年来一直在找她。1946年1月30日,斯大林亲自帮忙,让朱敏坐上了从波兰去莫斯科的火车。刚一到达莫斯科,朱敏就收到了父亲的信。再次读到父亲的字,朱敏忍不住大哭起来。
但是,朱敏并没有急着回国,她选择继续留在苏联学习。到了1950年的暑假,朱敏抽空回到了祖国。这父女俩已经有9年没见过面了,一见面激动得啥都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抱在一起。朱敏在集中营的那段经历,她没跟父亲说,朱德也没有主动问起。
1953年,朱敏完成学业后回到了祖国,紧接着就去北京师范大学当起了老师,一直干到1986年退休。同事们都说,朱敏工作上特别卖力,但私下里很朴实。虽然是元帅的女儿,朱敏一直牢记爸爸的教导,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搞特殊。
2009年4月13日,朱敏因为生病,在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去世了,她活了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