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伐强,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梦沉古道 2022-03-06 21:58:22

诸葛亮的北伐历来被诟病,从表面看,北伐确实有点不是特别合理,毕竟弱伐强不是正常思路。但如果走进蜀汉政权的历史,就会发现,不北伐,蜀汉可能早就没有了。

一、北伐有利于蜀汉消除内部矛盾

蜀汉政权内部并不团结,原有的刘璋实力始终存在,并且很有可能威胁到蜀汉内部的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蜀汉政权才会更加和谐呢?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恢复汉室。刘璋毕竟也是汉室宗亲,恢复汉室江山,才能更好地巩固刘备一些的合法地位。刘家的天下被曹家夺了,不夺回来,怎么行呢?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有和刘备一起举事的老弟兄,也是看中恢复汉室这个招牌才过来的,如果待在巴蜀,举步不前,很容易招致不满。处于转移内部矛盾的需要,选择讨伐篡汉的曹魏,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二、真正的以战止战思维

古代兵书《司马法》中有“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论述。诸葛亮不断的北伐,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作为实力弱的一方,蜀汉能有勇气北伐,除了威慑敌人不敢进犯外,还能为己方带来安全保障。所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主动出击,避免汉中等游离在盆地以外的区域流入敌人之手,有打乱曹魏试图进攻的思路。由于始终有北伐的威胁,曹魏的国力没有机会实现大幅度提升,蜀汉大军的牵制作用发挥得非常好,曹魏在短时间内不敢举兵灭蜀汉。

三、蜀汉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蜀汉主要控制区域是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在地势上属于易守难攻。使得蜀汉在防御上有很大优势,蜀汉前期,面对的外部威胁并不大,诸葛亮才得以开展北伐。而这一区域被称作天府之国,依靠着都江堰和成都平原养活人口相对多的巴蜀人。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要完成先帝遗志,志在收复中原的诸葛亮来说,有所行动是必然的,北伐对于蜀汉突破外围,掌控进攻洛阳的主动权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北伐,一直有子午谷奇谋的说法,虽然这条路面对的军事威胁太多,有很多不可确定因素,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但保留一条威胁通道,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曹魏内部出现的变局,谋取天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在北伐一线,始终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而司马懿对于曹魏来说,在当时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留住司马懿,在依靠和东吴的结盟关系,实现东南方向对曹魏的制约,确保北伐能够有机会获得成果。

概括起来,就是依靠有利地形优势,不让曹魏有喘息的机会。曹魏一旦回过神来,等待蜀汉的就是灭亡。诸葛亮的选择在战略上是非常可行的,也在五次北伐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蜀汉最终还是灭亡了。蜀汉一个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在拥有蜀汉后,刘备和诸葛亮试图通过经营巴蜀,通过西线突破,来重走老祖宗刘邦老路。另辟蹊径是实力弱的一方的一个重要选择,问题是蜀汉的威胁没有持久性,还有蜀汉与孙吴的裂痕影响双方的协同伐吴,而与曹魏隔江相望的孙吴,在地理条件上,并不具备伐魏的条件,虽然取得几场小规模的胜利,却并不能有效打击和牵制曹魏,自身控制的荆州反而成为了防御负担。

北伐讲究的是速战速决,战争的消耗是绝大的,对于人口最少,国力最弱的蜀汉来说,在诸葛亮耗尽心血病逝五丈原后,已无力翻盘。但蜀汉还维持了29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为蜀汉续命的除了司马氏篡权带来的内乱外,就是诸葛亮的继任者姜维坚持北伐,给蜀汉博了一个生机。

分久必合,在历经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分裂后,西晋一统天下,虽然短暂,后陷入东晋与十六国,南朝与北朝对立的局面,但蜀地除了成汉政权外,再无割据政权出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