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教授:夜不能寐,如何告别失眠困扰

元元的备忘录 2024-10-05 12:43:02

我们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而“睡得够、睡得好”对我们第二天的状态和健康来说都很重要。然而许多人出现了失眠的情况,长期失眠会降低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此,我们特邀西电集团医院的姚力教授和我们分享失眠的相关知识。

如何对失眠进行分类?诊断失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姚力教授:根据临床表现分类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降低和睡眠时间缩短。

入睡困难:一般是指入睡时间达到半个小时以上,这也是我们最常见一种类型。

睡眠质量降低:一种情况是做梦多,即人们在睡眠中频繁经历梦境,导致深度睡眠时间减少;或者尽管看似进入了睡眠状态,但睡眠质量并未达到预期,未能实现有效的休息与恢复。

另一种情况是容易醒:当我们在夜间觉醒次数超过两次时,对睡眠的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睡眠被频繁中断。而在整个睡眠周期中,深度睡眠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的身体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若深度睡眠的时间不足,便无法有效实现这一生理需求。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是早醒,比如老年人早上五点就自然醒来。早醒现象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还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等)存在一定关联。

睡眠时间减少:在一整晚的睡眠过程中,总体睡眠时间<6小时。

对于老年人和青少年,治疗失眠时有哪些特别的考虑或建议?

姚力教授:老年人失眠大多数伴随着焦虑、抑郁问题。因此,在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我们通常会为他们进行焦虑评估。一旦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合并有焦虑情绪或其他相关症状,我们会在失眠治疗计划中融入抗焦虑治疗,以全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调整生活习惯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休息与恢复;坚持清淡饮食,远离烟酒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睡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激发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入睡困难。

另外,许多老年人长期依赖安眠药物来帮助入睡。药物虽能暂时缓解失眠症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且部分药物还可能导致次日精神状态不佳,出现类似宿醉的头晕、昏沉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少年失眠大部分与精神心理原因相关。当家长或监护人发现孩子出现此类情况时,我强烈建议尽早安排孩子进行精神心理量表的评估,并寻求精神心理科或心身科的专业诊断与治疗。同时也呼吁父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缓解自身心理健康与失眠的问题。

长期失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姚力教授:长期失眠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身体机能得不到有效修复,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和康复能力低下。当免疫系统受损时,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使得我们更容易受到感染。

(2)认知功能减退:患者常抱怨头昏脑胀、头痛不已,并伴随全身乏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兴趣。这种状态下,注意力难以集中成为一大困扰,无论是读书还是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任务,都变得异常艰难。长期以往下去,会导致认知问题。这种认知能力的下滑不仅限于注意力分散,更延伸至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减弱,以及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幅下降。最终可能加速认知功能的全面衰退,进而成为诱发或加剧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性疾病的潜在因素。

(3)心理问题:长期失眠状态下,人的精神往往处于高度紧绷与暴躁之中,情绪稳定性大打折扣。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或是加剧精神烦躁的现象。

临床上通常如何治疗失眠?

姚力教授:失眠的治疗应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前面已经提到了非药物治疗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调整生物钟等。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避免在床上等待入睡,当你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时,这种焦虑感往往会加剧失眠。大家还要学会释放压力,当压力得到有效管理时,睡眠质量也会改善。

药物治疗可以分为几大类:(1)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2)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对于因年龄增长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能够辅助改善睡眠质量。(3)抗焦虑、抗抑郁药物。(4)中药。

另外,近年来兴起的神经刺激疗法,作为一种物理性治疗手段,正逐渐受到重视,对于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还有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面对失眠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施策,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许多失眠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加剧失眠症状。您如何看待失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姚力教授:失眠常伴随着精神心理问题,这种关联紧密且复杂。一方面,失眠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障碍;另一方面,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反过来加剧失眠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失眠都伴随焦虑抑郁,但临床上,我们常建议失眠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以全面了解其状况。

失眠多源自心理层面,如抗拒或恐惧睡眠,导致睡前焦虑加剧,加大服用药物剂量,形成不良循环。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入睡,还易引发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进一步恶化睡眠质量。反之,严重失眠则可能反向诱发更多精神心理问题,如消瘦、心悸、食欲不振乃至消化系统紊乱(如便秘),这可能与焦虑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此外,长期失眠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消化道溃疡乃至性功能障碍,再次凸显了其与精神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

失眠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兼顾生理与心理因素。这一过程涉及综合治疗和管理的策略,既包括药物治疗,也涵盖非药物治疗,如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通过这样多维度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缓解失眠症状,促进心理健康的改善。

姚力

西电集团医院

副主任医师

通用环球医疗西电集团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博士研究生

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 访问学者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医学科技委神经病学专业组 常务委员

环球医疗集团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 常务委员

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头痛与眩晕学会 副主任委员

带领团队近3年获批部级、省级、市级课题8项,创建了西安市国际合作基地(I型)、陕西省科技厅引智示范基地创新平台。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集团科研扶持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本人作为参与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论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中文核心文章22篇。获202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