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礼议之争:一切为了父亲的名号

媛姐爱历史啊 2024-11-29 04:35:02

第七十六章 明朝史

[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关注我,带你解锁财富密码,开启好运buff!点赞关注,让你财运一路飙升,好运挡都挡不住![比心]

1521年,明武宗驾崩,朝堂之上,风云突变。没有子嗣的武宗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将皇位传给了堂弟兴王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这位年轻的皇帝登基之际,朝中大臣们却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场“礼法”争论,直至三四年后才平息,堪称历史上最为精彩的“亲情大戏”。

争论的导火索是嘉靖帝想要给自己已故父亲加封号“兴献皇帝”,这下可惹怒了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反议礼派。杨廷和等人坚决认为,嘉靖应该尊称孝宗为“皇考”,而将自己的亲生父亲称为“皇叔父”。这可把嘉靖惹得火冒三丈,心想:“我才不想改口称人家为父亲呢!”于是,他坚定地表示:“这事我绝对不妥协!”

为了拉拢朝臣,嘉靖帝使出浑身解数,给杨廷和加薪、赏珠宝、赐茶水,甚至用金钱贿赂礼部尚书毛澄,但这些大臣们就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拒绝了所有的恩赐。可怜的嘉靖,孤立无援,眼看着自己的计划就要泡汤。

就在这时,新科进士张璁看到了机会,觉得若能帮助嘉靖,或许能获得升迁的机会。他上疏为嘉靖辩护,声称嘉靖继位完全符合礼法,简直是犹如雪中送炭!嘉靖听后高兴得像个孩子,立刻召集内阁讨论,结果却还是被杨廷和驳回。张璁也因此被逐出京城,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久后,嘉靖的母亲蒋氏从封国回京,走到通州时,听说朝臣们让嘉靖称孝宗为父,气得她直拍桌子:“我儿怎么能当别人的儿子呢?”这下可把嘉靖给吓坏了,痛哭流涕,直言要跟母亲一起回老家做藩王。朝臣们见状,立刻让步,终于同意给已故兴献王加尊号“本生兴献帝”,还让蒋氏以太后之礼入京。虽然孝宗依旧被称为“皇考”,但嘉靖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然而,风头正劲的嘉靖帝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张璁的上疏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关注,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也开始转向支持嘉靖。桂萼敏锐地察觉到,嘉靖并不满足于“本生兴献帝”的尊号,便主动上疏要求加上“皇”“考”二字。这下可乐坏了嘉靖,立刻将张璁和桂萼调入京城,升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议事项。

在他们的支持下,嘉靖帝再次召集群臣商议,结果杨廷和再次反对。张璁和桂萼则乘机攻击杨廷和,指责他不守臣道,渐渐地,反议礼派的其他大臣们也受到波及,纷纷请辞。嘉靖帝趁机批准了四部尚书的辞职请求,连杨廷和也被迫离开。反对派的气势如虹,终于被迫让步,接受了“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的称号。

随着嘉靖帝的步步紧逼,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去掉“本生”二字,改尊孝宗为“皇伯考”。这一下,朝臣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抗议,甚至在左顺门联合请愿,试图用哭谏的方式逼迫嘉靖让步。然而,嘉靖帝对此毫不在意,强令礼部用去掉“本生”二字的尊号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结果,200多名朝臣在杨慎的带领下被停俸、贬黜,甚至有17人被打死,8人被充军,反对声浪终于逐渐平息。

最终,嘉靖帝如愿以偿,将父亲的尊号改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而孝宗也从“皇考”变成了“皇伯考”。他甚至将父亲的神主供入太庙,兴献王的墓也按帝陵规制重新改建,成为后来的明显陵。

这一场“亲情大戏”以嘉靖帝的胜利告终,然而,真正的高潮并未结束。1528年,嘉靖帝亲自作序,颁布了《明伦大典》,将整个“大礼议”的争论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以彰显自己维护纲常伦理的正当性。如此一来,嘉靖帝不仅在朝堂上赢得了尊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围绕着亲情与礼法的争论,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的复杂与微妙,更是对权力与道义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刻探讨。嘉靖帝的故事,真可谓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古代宫廷剧,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送自己一朵花]都看到这里了,点赞点关注吧[比心]​​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