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小到容不下一只卖崽青蛙

就乱写一通吧 2023-05-15 13:02:24

身着翠绿青蛙服,

手中抱着一群可爱的"小青蛙"。

脖间挂着醒目的收款二维码,

近日,“卖崽青蛙”风靡网络,

纷纷出没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独一无二的造型,引人瞩目,

这套别致的青蛙服,令人惊艳。

你看,手中的“小青蛙”们,

宛如可爱的抱枕一样,

让人忍不住想要抱抱。

近年来,“网红”这个词让人们望而却步,但有一只青蛙却打破了这个固有印象——那就是“卖崽青蛙”。

不知何时起,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了一群网红蛙,它们可爱憨态,大眼睛里充满了纯真,偶尔还会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逗乐路人。

它们的主要职业是售卖一只只青蛙玩偶,挑在棍子上,简称“卖崽青蛙”。

可以说,这些青蛙成为了许多打工人上下班途中的调剂,一见它们就会不禁笑出声,成为一天中难得的减压方式。

然而,这样一只无害的青蛙,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逮捕”。

路人拍摄的视频显示,网红蛙不顾卖崽的事情,在执法人员的追逐下疯狂逃窜,画面既滑稽又令人心疼。

更有甚者,有网红蛙不得不当众脱去“蛙皮”,站在街头一脸尴尬。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

5月12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民生一网通》节目中回应“卖崽青蛙”实际还是在兜售玩具。

不过该局长还说,对于类似“卖崽蛙”的情况,城管部门通常会采取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并不会采取过激的执法手段,而是倾向于灵活处理。

实际上,与其他摊贩不同,卖崽青蛙并不占用道路空间,也不会阻塞交通,更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它们也不属于占道经营或设摊经营的范畴。可以说,它更像是中国传统古老职业中的一种形式,类似于“货郎”或者“担郎”。这种经营方式已经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是底层人民谋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这种方式是边走边卖,一提起就继续前行,只有有人停下来才会停下来,对场地的需求非常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而且,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愿走街串巷卖这几块钱的玩具?现在很多卖崽青蛙,都是一些弱势群体,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生存资本的老人。

然而,这些卖崽青蛙并没有其他生存手段,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老、生活。他们穿梭在各个街道,给陌生人带来了欢乐。然而,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机会却被剥夺,这显得有些残忍。

为什么社会不能容纳一个卖崽的青蛙呢?

他们有影响市容吗?

没有。

他们对他人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

他们有作奸犯科吗?

没有。

他们违反了规定吗?

没有。

他们可能只是没有按照他们所要求的方式缴纳管理费而已。

这些卖崽青蛙的存在并不会对城市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相反,他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营造了活泼的氛围。他们是那些边走边卖的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努力谋生。

此外,诸多媒体在报道中使用了“落网”这个词,听起来确实刺耳,让人误以为抓到了什么罪大恶极的罪犯。可见,这些依靠自己能力维持生计、不偷不抢的底层人民,在某些人眼中已经成为了罪大恶极的对象,他们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些人“落网”。

一方面,他们被鼓励摆摊,被吹嘘一天能赚九千元;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被驱赶着摆摊,等待着他们“落网”。上下嘴唇不一致,黑白颠倒。

到底是鼓励还是反对?到底是推崇还是排斥?到底是赞美还是将他们逮捕?没有人能够清楚地回答。

唯一清楚的是,越来越多的底层人民正失去生存的机会,陷入日益深重的困境中。

善待底层人民是最基本的良心要求。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创造一个包容和平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那些辛勤工作、依靠自己的能力为生活奋斗的人们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尊严。

对此您怎么看呢?

END

1 阅读:178

就乱写一通吧

简介:什么火写什么,风格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