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啊,这伊斯坎德尔导弹好像有点闲得慌,因为乌军的重要目标少了,导弹兵们也能轻松点了。可这轻松日子没几天,这不,又开始忙起来了。最近两天啊,随着情报不断来,这伊斯坎德尔 M 就开始到处打击乌军的集结点和军事设施。11 月 1 号那天,在苏梅地区,可来了一次厉害的打击。乌军一个营在苏梅边境的树林里集结,准备去支援库尔斯克呢。

嘿,可没想到,这一切都被俄军的无人侦察机给看个清清楚楚。从人走路到车开动,啥细节都没逃过俄军的眼睛。最后啊,一枚伊斯坎德尔 M 战术导弹就这么准确地命中了这片树林。这一下可不得了,乌军的集结点被摧毁了,还死了不少人呢。要知道,这伊斯坎德尔 M 的弹头可有 380 公斤重啊,就算躲在装甲车里,离爆炸点 100 米远都不一定能活命。对步兵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这次打击啊,不但展示了俄军的情报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也给乌军提了个醒,在前线地区集结可得小心点。消息来源嘛,好多新闻都报道了,这事儿肯定小不了。

还是同一天傍晚,俄军又展示了伊斯坎德尔 M 的强大威力。据说啊,哈尔科夫的国民警卫队学院出现了重要人物,可能是雇佣兵或者乌军高层呢。为了把这目标给打准了,俄军一下子发射了两枚伊斯坎德尔 M 战术导弹,直接就把好多座建筑给毁了。初步消息说啊,这次打击造成了至少 40 人伤亡,里面有 30 名警察、1 名救援人员和 9 名平民。这打击力度可真大啊,说明俄军对这目标很重视。一般来说,伊斯坎德尔 M 用起来很谨慎,要是在乌克兰后方发现乌军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或者其他高价值目标,俄军通常就发射一枚导弹,省得给对方逃跑的时间。可这次在哈尔科夫国民警卫队学院却发射了两枚,这肯定是目标很重要啊。有人猜这里可能有重要的外国军事顾问或者高级指挥官。虽然乌克兰方面不承认,但是后面瑞典增加军事援助,这可有点意思了。

在赫尔松乌军控制的右岸,乌军第 406 独立炮兵旅在一个机械制造厂设了临时部署点。这个旅可厉害呢,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编制,长期在赫尔松右岸,和第聂伯河集群对着打。这个旅装备不少火炮和火箭炮,啥苏俄式的 BM21 “冰雹” 火箭炮、BM27 “飓风” 火箭炮、2S1 自行榴弹炮、2S3 “相思” 自行榴弹炮,还有西方给的 155mm 口径榴弹炮和火箭炮,像美国 M777 牵引式榴弹炮、意大利 FH70 牵引式榴弹炮、捷克 RM70 “吸血鬼” 火箭炮啥的。结果呢,俄军知道了这个部署点的位置,马上就行动了,一枚伊斯坎德尔 M 战术导弹就准确命中了这个机械制造厂,把整个指挥部都给变成废墟了。这次打击不但毁了乌军的指挥中枢,还死了不少人。这又一次展示了伊斯坎德尔 M 的威力和俄军的情报优势。不过和哈尔科夫国民警卫队学院的两次打击比起来,还是有点不一样,显然那边有更重要的目标。

这伊斯坎德尔 M 战术导弹的使用策略啊,一直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一个亮点。这导弹不但精度高,破坏力还强。俄军用这伊斯坎德尔 M 的时候啊,会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和威胁程度来决定发射多少枚。比如说,在乌克兰后方发现乌军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或者其他高精度火箭炮的时候,俄军通常就发射一枚导弹,赶紧打击还不浪费。可要是目标特别重要呢,俄军也舍得下本,一下子发射好多枚导弹,一定要把目标彻底摧毁。

这种策略背后啊,能看出俄军在战场上的想法。一方面呢,伊斯坎德尔 M 的高精度和强大破坏力能让俄军在关键时候快速打击敌方重要目标,把对方的作战计划给打乱。另一方面呢,俄军的情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靠着无人侦察机和其他办法,能及时知道敌方的动静,给精确打击提供有力支持。这种高效的作战模式,不但提高了俄军的战斗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压住了乌军的行动。

这伊斯坎德尔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可真是厉害啊。不过呢,我觉得这战争啊,打来打去的也不是个事儿。你看这导弹一炸,死的可都是人啊。不管是乌军还是俄军,那都是一条条生命啊。这国际上的事儿啊,有时候就是复杂。这俄乌冲突背后,好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这每一次打击,不光是打乌军,也是给支持乌克兰的那些外部势力一个警告。可警告来警告去,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我就觉得啊,这双方得赶紧想办法坐下来好好谈谈,别老这么打了。这导弹再厉害,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啊。要是都能冷静点,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呢。这战争可不是啥好事,大家都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