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才叫过年,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和乡情中,回想小时候的一幕幕如在眼前。往事如此美好,让人留恋!只是一转眼,已到中年。年味,才是过年的真正向往,特别怀念小时候的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年味淡了,越来越不愿意过年了,迎来送往累的慌!那儿时的年味里饱含浓浓的亲情和童趣,只是那温暖的年俗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现代生活,但是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试想:若我们的生命里缺少这样的回忆,如今的年还有什么用来慰藉这无可安放的心呢?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现在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回忆和无奈!
春节马上到了,每想起儿时的春节,总有写不完的快乐,尤其是春节除夕是最难忘的。记得儿时在除夕那天,在伯伯的带领下,我们院子的所有小孩一起开始大扫除,保证让院内干干净净后,开始洒水直到让地面结冰。然后在各门柱上贴对联、贴门神和五颜六色的门签,这一切就绪后接二连三地开始放鞭炮、一响炮、两响炮。等到十二点,这是要收岁的时刻,大人要求每个小孩都不许睡觉。十二点后还要打醋坛神,保证新一年没有瘟疫等疾病。夜晚在院灯的照射下,五颜六色的门签在晚风中婆娑,大人们谈笑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炮声,那真是一个美妙的时刻!
让我记得小时候放鞭炮的故事。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买的多是一分钱几个小鞭。点着一个往远处扔,然后捂住耳朵等着听响。有钱的富裕户也有买一封鞭的,挑在一根长木杆上放。一阵爆响后,常有几个胆大的孩子顶着烟雾去地上拣没燃着的鞭炮。
热热闹过大年,年画家中一帖,姑娘要花,小子要炮,三十晚上熬一休,大姑娘出来纽一纽。最爱放蹿天猴,麻雷子,二踢脚,"山东边",美好的回忆,扫尘糊墙贴年画,炒瓜子苞米花买得起花生水果没几家〈物资匮乏,有钱买不到>
吹气,将尿脬吹大,扎进吹气孔,原本小小的尿脬就变成一只硕大无比的气球了,现在想想小时候吃猪血就流口水是真的,但真的吃到猪血时就肯定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那时候老百姓只有过年才杀一次猪,都是专请杀猪匠,自己一般杀不了的,也是不收钱收下水,记忆犹新
那时候农村杀年猪,都是在生产队饲养牲口的院子里,架上一口锅,烧上开水用来烫猪,那时候的猪一年到头也就一百多斤,每年杀年猪最大的福利就是抓猪头,我小时候据说手气好,队里分肉抓阄,爸妈都喊我抓,得了很多次猪头。这样的记忆,咱都经历过……那会过年真是百般滋味啊!有这种记忆的得五十岁了吧?
那时每到年终生产队分福利,诸如,猪肉,羊肉,萝卜,大葱之类,东西虽少,但确实有满满的幸福成就感,很少有报怨,日子虽穷了点儿,但却过的平安祥和!人们的憔悴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和希望!现在日子过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那些美好的东西却永远都失去了!!!不由人黯然神伤!!!!
那年春节走亲戚,有钱人骑着自行车,没钱人就是小毛驴骑着,那会儿的日子过得真有意思记得我们逢年过节去亲戚家串门拿的多数都是用牛皮色的包装纸包起来的槽子糕,还用和包装纸一个颜色的细纸绳捆绑着的当柃手…… 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穷人家,即便是别人送来的也不舍的吃,还要拿去别人家串门……所以有时那槽子糕都是硬硬的了……
装果匣(果匣子就是用纸糊的,长方形装果子糕点用的,装满了盖起来再用张红纸贴放上面然后捆起来就可以了)显得尊重些,也好看。实惠点就是用纸包好,上面放一张彩纸。用纸绳拴好,用手拎着去串亲戚。有个果匣子就不错了,更多的人供销社售货员包装的包,一样的物品人家能包的方方正正,上边压上一方红纸用纸经十字绑扎就是送礼品。
我妈都是手工缝的,她动作又慢,一件过年穿的新衣她要很早就动工,记得有一回给我缝制的是红底小花的衣服,那花有点像孔雀身上的图案,于是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美得不得了,其实是只丑小鸭。
小时候的过年 如果年有仪式感 那一定是红红的春联 年的味道~捏鼻(饺子) 齿颊留香的团圆 年的脚步声~鞭炮 炸响的一串串信奋 孩子们疯跑的~拜年 少有的压岁钱 满满的幸福感/洋溢的笑脸 ☞ 年 在换上的一件件新衣时 远去 ←_← 在滚动的铁环时 一圈圈向前...
雪景是北方过大年时不可缺的气氛,北方人过年时室外几大景致是:雪地,院落上的鞭炮碎,灯笼,对联,小孩们玩耍…儿时穿着粗布吃着粗粮过着粗糙的生活却倍感希望心生快乐,现如今过着自己所谓的精致生活却两眼一抹黑般迷茫。一声长叹。